学术投稿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方岐莹;邵凤民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摘要: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占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措施不断浮现.本文简述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概括了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对照周围型肺癌手术病理学研究胸膜凹陷征成像基础

    目的:对照周围型肺癌手术病理学,进一步研究胸膜凹陷征的成像基础.方法:影像学显示胸膜凹陷征的周围型肺癌33例,行肺叶切除前经气管插管使肺叶充气膨胀至生理状态,正面摄取病变肺叶的彩色照片;术前分别行CR体层摄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横断面、冠状面及任意矢状面T1WI、T2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内容物CT值,分析MRI信号特征.结果:术中未离体的萎陷肺叶充气膨胀,显示以瘤巢为中心脏层胸膜皱缩17例;影像学表现典型胸膜凹陷征18例,线状胸膜凹陷征7例,叶间胸膜凹陷4例,复合型胸膜凹陷2例.结论:从手术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角度对胸膜凹陷征的成像基础进行了研究, 提高了对胸膜凹陷征的认识.

    作者:李惠民;朱望东;娄元生;徐朝霞;李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12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误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12例患者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分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泌尿系结石、胰腺炎、消化性溃疡、失血性休克.误诊原因包括:症状不典型;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不足及体格检查不仔细.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德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杂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过程中复杂情况的处理方法.方法:4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因下腔静脉存在刀削状或垂直状隔膜、长段闭塞、合并血栓3种情况,介入术中分别根据不同困难类型通过空间定位后再穿刺破膜,依照下腔静脉自然走行角度调整穿刺器械弯度,分别对待新鲜或陈旧血栓并置入支架等方法,进行下腔静脉闭塞段的穿刺、破膜、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术操作.结果:46例患者除1例因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死亡,2例发生支架移位,3例因未能置入支架而于随访期内发生再闭塞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无下腔静脉闭塞复发.结论: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以放射介入技术为首选,但存在困难情况时应根据具体类型区别对待;必要时仍需要外科手术解决,掌握严格的适应证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田志龙;赵守业;刘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3例炎症性肠病经腹超声检查与结肠镜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检查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明确的克罗恩病17例,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与30例大肠癌对比观察超声图像特点,同步比较结肠镜所见.结果:炎症性肠病与大肠癌声像图上,肠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肠壁增厚≥1.2 cm的阳性例数比较,克罗恩病组明显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P<0.05),和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克罗恩病组肠管正常结构消失的比率明显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P<0.05),肠间淋巴结肿大例数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组和大肠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3,P>0.05,χ2=1.93,P>0.05);肠间积液例数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组和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P<0.05,χ2=8.57,P<0.05);而粘连包块多见于克罗恩病组,假肾征仅见于肠癌组.各肠段病变定位符合率:回盲部和升结肠为91.30%,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为86.49%,直肠71.43%,横结肠35.7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在声像图上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有其各自特点,对于提示炎症性肠病存在、部位和性质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东屏;陶春梅;张艳梅;王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RP、IL-6的影响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RP、IL-6的影响.方法:将5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仅在吡格列酮组降低,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

    作者:黄晨征;覃春菀;王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核因子κB活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明确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及5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 d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单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单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高.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核因子-κB活性明显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孙丽芳;曹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视内镜在困难性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电视内镜在困难性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在传统显微喉镜下施行手术时由于暴露极其困难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无法完成手术的病例,改用支撑喉镜结合电视内镜进行手术,总结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均在支撑喉镜结合电视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电视内镜可以完成某些在传统显微喉镜因视野暴露不佳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无法完成的手术.

    作者:王桑;王杰;董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IgE水平的表达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与非感染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总IgE的水平,分析其与病因、病程之间的关系,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哮喘患儿82例,分为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肺炎支原体(非感染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总IgE水平,并与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正常对照.结果: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IgE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gE水平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水平与病因无相关性;但病程长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IgE水平较高;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总IgE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姚宗良;王斌;钱冬萌;宋旭霞;万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脂特征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特征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住院患者322例行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正常者68例(21%),确诊冠心病患者254例(79%),其中单支病变组75例(30%),2支病变组83例(32%),3支病变组96例(38%);依据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造影前常规测定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对所得数据资料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回归方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OR值较大.结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脉病变的影响程度可能强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作者:张娆娆;魏毅东;常学伟;魏经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诊断肺动静脉瘘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左上臂肘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结果:12例患者均为右心显影后3~5个心动周期左心开始显影.结论:超声造影是肺动静脉瘘简便可行、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钱建芬;张绍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1次/d,逐渐增加至97 mg,1次/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7%(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再发心力衰竭及心血管原因的死亡均减少.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并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二级预防.

    作者: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

    目的:提高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9例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诊治.结果:随访1~2年,关节痛全部消失6例,明显减轻3例,均无复发.结论: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可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正凯;雷文学;刘道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产前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措施和效果.方法:将204例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临产前3个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次/月,200~600 IU/次,和不注射者作对照.在孕妇分娩后和新生儿出生分别抽外周血作血清学检测.结果: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组和对照组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分别5.7%和14.7%(χ2=4.58,P<0.05).分娩后两组孕妇的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组HBsAg阳性滴度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中-晚期多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降低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

    作者:赵生魁;吕恒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46眼)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所有患者住院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复查3个月~4年,视力、视野和屈光度稳定.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控制视功能的损害.

    作者:杨志强;王改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黏附分子CD24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CD24是一种近在肿瘤生物学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黏蛋白样黏附分子,参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和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分化、肿瘤诊断标记物.引人注目的是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CD24在卵巢上皮癌(83%)、乳腺癌(85%)、非小细胞肺癌(45%)、前列腺癌(48%)和胰腺癌(72%)中高表达.除胰腺癌外,CD24高表达和肿瘤的高侵袭过程高度相关,预计CD24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标记物在人体肿瘤中可能开辟新的诊断选择.

    作者:曹晓锋;段建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4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盐酸氨溴索与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15 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连用5 d.结果:两组在咳嗽喘憋缓解、哮喘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均能有效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的喘憋症状,用盐酸氨溴索代替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糖皮质激素应用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玉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47例中,神经源性肿瘤16例,食管囊肿9例,畸胎瘤6例,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包括何杰金与非何杰金)5例,支气管囊肿4例,胸腺瘤1例,脂肪瘤1例.结论:CT能够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密度及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神经源性肿瘤为小儿纵隔常见肿瘤,其次为前肠囊肿.

    作者:魏麦军;陈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情绪异常与失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对失眠的影响形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流行病学方法,调查924例患者的睡眠情况,其中对照组359例,主观失眠形态组353例及非主观失眠形态组212例.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焦虑和抑郁等危险因素.结果:女性(OR=1.99,95%Cl:1.38~2.87)、焦虑(OR=3.49,95%Cl:2.30~5.30)、抑郁(OR=2.16,95%Cl:1.42~3.28)与非主观失眠形态组显著相关;女性(OR=2.16,95%Cl:1.56~2.98)、焦虑(OR=8.24,95%Cl:5.65~12.02)、抑郁(OR=5.72,95%Cl:3.49~8.29)也与主观失眠形态组显著相关.结论:女性、焦虑和抑郁影响睡眠的主要表现形式既有主观性的也有非主观性的失眠形态.

    作者:刘勇;印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疾病19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疾病的原因,探讨及时诊断、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1月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疾病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首次诊断为阑尾疾病,全部手术,术中诊右半结肠癌14例,12例作Ⅰ期结肠癌根治术,2例无法切除做回肠结肠吻合术;5例未探查结肠而行阑尾切除术漏诊,术后3 d~4个月诊断右半结肠癌,3例作Ⅱ期结肠癌根治术,1例无法切除做回肠结肠吻合术,1例放弃治疗.结论:长期右下腹隐痛、大便习惯改变术前拟诊阑尾疾病者,要警惕右半结肠癌,术前应做全面检查,避免误珍.术中重视腹腔探查可提高诊断率,确诊后应及时Ⅰ期手术根治.

    作者:彭江涛;黄新辉;付宜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牙髓炎诱发急性纵隔、双侧胸腔脓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农民工.因颈部软组织肿痛伴发热7 d,胸骨后疼痛1 d于2007年4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曾出现双下牙床疼痛,当时无发热,自服炎痛喜康治疗2 d后疼痛减轻,1周后出现左侧下颌部软组织胀痛,逐渐弥漫至前颈部,并出现发热.

    作者:戴沛军;黄成民;王洪运;王恒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