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3例临床分析

杨志强;王改霞

关键词:近视, 青光眼, 开角型
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46眼)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所有患者住院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复查3个月~4年,视力、视野和屈光度稳定.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控制视功能的损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785例甲真菌病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资料.方法:2004年11月-2007年6月对直接镜检阳性的785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培养出604株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0.96%,31.02%,8.02%.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82.02%,酵母中白念珠菌居首,占29.35%,非皮肤癣菌霉菌中以曲霉和青霉为主.结论:甲真菌病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为主.

    作者:廉翠红;张书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肺功能分析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肺功能损害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肺功能仪测定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肺功能.结果: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肺功能异常,其FVC、DLCO、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主要改变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肺功能改变可早于呼吸道症状和胸部X线异常改变,此时主要为弥散功能降低和小气道损害.结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论有无呼吸道症状和胸部X线改变,均应行肺功能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其肺部损害.

    作者:杨宇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视内镜在困难性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电视内镜在困难性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在传统显微喉镜下施行手术时由于暴露极其困难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无法完成手术的病例,改用支撑喉镜结合电视内镜进行手术,总结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均在支撑喉镜结合电视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电视内镜可以完成某些在传统显微喉镜因视野暴露不佳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无法完成的手术.

    作者:王桑;王杰;董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5月31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获成功,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病情发展快,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把握手术时机及技巧.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崔勇;熊裕雄;鲁辉;徐东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IgE水平的表达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与非感染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总IgE的水平,分析其与病因、病程之间的关系,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哮喘患儿82例,分为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肺炎支原体(非感染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总IgE水平,并与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正常对照.结果: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IgE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gE水平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水平与病因无相关性;但病程长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IgE水平较高;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总IgE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姚宗良;王斌;钱冬萌;宋旭霞;万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诊断肺动静脉瘘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左上臂肘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结果:12例患者均为右心显影后3~5个心动周期左心开始显影.结论:超声造影是肺动静脉瘘简便可行、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钱建芬;张绍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疾病19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疾病的原因,探讨及时诊断、治疗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1月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疾病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首次诊断为阑尾疾病,全部手术,术中诊右半结肠癌14例,12例作Ⅰ期结肠癌根治术,2例无法切除做回肠结肠吻合术;5例未探查结肠而行阑尾切除术漏诊,术后3 d~4个月诊断右半结肠癌,3例作Ⅱ期结肠癌根治术,1例无法切除做回肠结肠吻合术,1例放弃治疗.结论:长期右下腹隐痛、大便习惯改变术前拟诊阑尾疾病者,要警惕右半结肠癌,术前应做全面检查,避免误珍.术中重视腹腔探查可提高诊断率,确诊后应及时Ⅰ期手术根治.

    作者:彭江涛;黄新辉;付宜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12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误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12例患者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分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泌尿系结石、胰腺炎、消化性溃疡、失血性休克.误诊原因包括:症状不典型;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不足及体格检查不仔细.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德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

    目的:提高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9例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诊治.结果:随访1~2年,关节痛全部消失6例,明显减轻3例,均无复发.结论: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可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正凯;雷文学;刘道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占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措施不断浮现.本文简述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概括了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方岐莹;邵凤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牙髓炎诱发急性纵隔、双侧胸腔脓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农民工.因颈部软组织肿痛伴发热7 d,胸骨后疼痛1 d于2007年4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曾出现双下牙床疼痛,当时无发热,自服炎痛喜康治疗2 d后疼痛减轻,1周后出现左侧下颌部软组织胀痛,逐渐弥漫至前颈部,并出现发热.

    作者:戴沛军;黄成民;王洪运;王恒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频rTMS对帕金森大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0.2 Hz 55%刺激强度下,单次刺激及连续刺激14 d后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损毁SD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制备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检测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前、第1次刺激后、连续14次刺激后纹状体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及高香草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单次刺激减少3,4-二羟基苯乙酸的含量,连续14次刺激后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高香草酸含量增高.结论:单次经颅磁刺激抑制多巴胺代谢、连续14次刺激通过增加多巴胺生成或/和释放发挥生物学效应.

    作者:何晓阔;陈琳;何国厚;王云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46眼)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所有患者住院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复查3个月~4年,视力、视野和屈光度稳定.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控制视功能的损害.

    作者:杨志强;王改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黏附分子CD24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CD24是一种近在肿瘤生物学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黏蛋白样黏附分子,参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和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分化、肿瘤诊断标记物.引人注目的是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CD24在卵巢上皮癌(83%)、乳腺癌(85%)、非小细胞肺癌(45%)、前列腺癌(48%)和胰腺癌(72%)中高表达.除胰腺癌外,CD24高表达和肿瘤的高侵袭过程高度相关,预计CD24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标记物在人体肿瘤中可能开辟新的诊断选择.

    作者:曹晓锋;段建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药物辅助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0例,进行保守性手术后随机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50例,服用米非司酮12.5 mg,1次/d;孕三烯酮组50例,服用孕三烯酮2.5 mg,2次/周,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3~6个月;未用药组40例,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0%和88.0%,明显高于未用药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0%和6.0%,显著低于未用药组的20.0%(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分别有1例和6例轻微肝转氨酶升高,未停药经护肝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开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RP、IL-6的影响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RP、IL-6的影响.方法:将5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仅在吡格列酮组降低,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

    作者:黄晨征;覃春菀;王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ROC曲线评价白介素-6在肿瘤肝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白介素-6水平对肿瘤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2例肿瘤无转移患者、48例肿瘤肝转移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价.结果:肿瘤肝转移组白介素-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肿瘤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无转移组白介素-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介素-6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6,白介素-6的优截断点约为12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0.6%.结论: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白介素-6可作为肿瘤肝转移诊断的临床指标.

    作者:梁彬;程大也;孔虹;解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核因子κB活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明确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及5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 d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单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单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高.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核因子-κB活性明显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孙丽芳;曹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导向穿刺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导向穿刺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超声导向穿刺药物(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异位妊娠穿刺术治愈58例,成功率83%.结论:超声导向穿刺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定位准确,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疗效好,恢复快,安全简便微创,且能保留输卵管.

    作者:刘小兰;张红志;叶钧;韩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3例炎症性肠病经腹超声检查与结肠镜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检查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明确的克罗恩病17例,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与30例大肠癌对比观察超声图像特点,同步比较结肠镜所见.结果:炎症性肠病与大肠癌声像图上,肠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肠壁增厚≥1.2 cm的阳性例数比较,克罗恩病组明显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P<0.05),和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克罗恩病组肠管正常结构消失的比率明显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P<0.05),肠间淋巴结肿大例数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组和大肠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3,P>0.05,χ2=1.93,P>0.05);肠间积液例数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组和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P<0.05,χ2=8.57,P<0.05);而粘连包块多见于克罗恩病组,假肾征仅见于肠癌组.各肠段病变定位符合率:回盲部和升结肠为91.30%,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为86.49%,直肠71.43%,横结肠35.7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在声像图上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有其各自特点,对于提示炎症性肠病存在、部位和性质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东屏;陶春梅;张艳梅;王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