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洁伟
目的:总结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诊治经验.方法:12例原发性腰椎间盘炙患者,均应用综合保守治疗,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4年,10例恢复正常生活,2例仍残有腰腿痛,于1年后因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而治愈.结论:充分认识椎间盘炎的主要特征和谤因,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早期确诊较困难,C反应蛋白是敏感性指标之一,MRI有特异性改变;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清义;孙承东;白晓丹;关富龙;周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选择素黏附分子P-选择素、E-选择素和CD40L在冠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8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痛患者,分为隐匿性冠心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8例,同时设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栓测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CD40L和C反应性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CD40L和C反应性蛋白的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支病变者的水平高于单支病变者.血清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水平与CD40L的水平呈正相关(r=0.43,0.57).结论:血清P-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的增高与冠脉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P-选择素和E一选择素可能是通过CD40L引起冠脉损伤.从而导致斑块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异住妊娠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0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病例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先兆流产.结论:提高专业认识,及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降低误诊率.
作者:董培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成像(3D-DSA)脑血管诊断脑动脉瘤技术中的质控.方法:常规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送入4F或5F普通造影导管,先行全脑血管正侧位造影,如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即做旋转-DSA造影,将2次旋转(第1次旋转采集蒙片,待X线球管自动复位后,第2次采集实时造影图像)所得图像送入3D专用工作站处理,对其图像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形态、大小、瘤径及与之毗邻血管的关系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图像质量优秀288例(83%),图像质量良好48例(13.8%),3D重建失败或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11例(3.2%).结论:3D-DSA图像质量清晰,层次丰富,对脑动脉瘤检出率高,特别是对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瘤径及与之毗邻的血管关系显示,优于2D-DSA和旋转-DSA,为对脑动脉瘤进一步栓塞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董富山;史帅涛;姜喜峰;李天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妇科门诊1568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支原体总感染率为43.5%(682/1 568).解脲支原体单独感染447例,人型支原体单独感染88例,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47例.对8种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解脲支原体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及米诺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5.4%、79.8%和78.3%,对阿奇霉素及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其敏感率仅为30.8%、25.8%.结论: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及米诺环素是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李咏梅;李莉;蒋诗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肺癌患者的支气管镜下改变与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取材确诊的<25岁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镜下以新生物及黏膜浸润改变等直接征象为主;病理分型以鳞状细胞癌多,其次为小细胞癌,腺癌;病变部位以右中叶居多,其次为左主、左下支气管.结论:青少年肺癌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支气管镜是其重要诊断手段.
作者:宋敏;胡成平;顾其华;肖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45例40~44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睾酮、催乳素6项激素和血红蛋白.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明显提高(P<0.05);停药随访半年子宫出血复发率24.2%.结论: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确切,但复发率较高.
作者:辛峰;武传中;赵彦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异物位于气管13例;右支气管37例;左支气管32例.气管镜取出异物66例,直达喉镜下取出异物12例,1例异物自行咳出,2例因异物较大,行气管切开取出,1例转胸外科取出.结论:硬质气管镜检查及取异物术有效可靠;特殊类型异物应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应急抢救措施.
作者:贾海顺;李忠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惠者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的作用.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28例,给予糖尿病饮食和使用降糖药以控制血糖,观察组2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d,共3周;另选择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在试验前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和尿白蛋白,观察组1、2在试验后再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量.结果:试验前观察组1、2高切变率(150S1)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5.76S1)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指标在两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两观察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低于试验开始时(P<0.01),且观察组2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1(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性和尿白蛋白排出量.
作者:佟晶洁;刘小燕;傅增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斑秃患者皮损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其表达在治疗抵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25例临床诊断为治疗抵抗斑秃患者为治疗组,26例外科手术切取健康皮肤的患者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组斑秃皮肤与对照组皮肤糖皮质激素受体-α、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表迭数量、强度和分布特点.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表皮各层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强度及数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β在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数量与是否产生治疗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赵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环节较多,治疗方法应着重于在肺部损伤发生前或发展的早期即予以阻断.避免损伤的发生或使损伤程度及范围得以控制.机械通气是急性肺损伤重要的经典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机械通气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特别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新式体位通气等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及26例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较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诗杰;秦长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IL-8、IL-10、TNF-α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8、IL-10、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血清IL-8、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IL-8、IL-10、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IL-10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活动期IL-8表达水平和TNF-α呈正相关,和IL-10呈负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IL-10表达水平降低,IL-8、TNF-α表达水平升高,使体内免疫调节失衡,从而诱发溃疡性结肠炎.IL-8、IL-10、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贾长河;许泼实;康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胸痛待查入院患者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造影前后1周内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痛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作者:周跟东;殷丽琼;张晓红;施有为;张君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57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指标A(ST<,Ⅲ>抬高>ST<,Ⅱ>抬高)、指标B(ST<,avL>降低>ST<,Ⅰ>降低)、指标C(指标A+B均阳性)以及指标D(指标A+B均阴性),预测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临床意义.结果:在右冠状动脉阻塞组心电图指标A、B、C阳性率明显高于左回旋支阻塞组.当两项均具备时,判断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正确率达100%,而两项均不具备时,判断左回旋支梗死的正确率为100%.结论:根据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可以简便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是右冠状动脉还是左回旋支动脉.
作者:卢辉;茶春喜;姚建平;杜晓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以多烯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例晚期卵巢癌惠者均为复发病例,化疗方案选用多烯紫杉醇联合卡铂.每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40.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肌肉酸痛.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不良反应轻,近期疗效较满意.
作者:赵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检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手术病理证实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19例,腹部交感神经链3例,后纵隔交感神经链2例.CT特点: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跨中线生长,多数肿瘤体积较大,肿瘤密度多不均匀,可见宽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斑块、沙砾状高密度钙化影;肿瘤易侵犯邻近结构,可包埋大血管,淋巴结转移多见,可见骨转移及硬脑膜转移,可见主动脉壁密度明显高于其内血液.化疗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其内钙化影浓聚并增大.结论: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前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后随访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永强;罗泽斌;郁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普外腹痛待查患者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腹痛待查患者施行的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24例,慢性阑尾炎6例,小肠憩室炎3例,小肠肿瘤2例,克隆氏病2例,腹内疝2例,大网膜粘连综合征1例,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1例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后,腹痛仍存在,以后证实为慢性胰腺炎.40例治愈,治愈率97.6%.结论:对普外腹痛待查患者进行积极的腹腔镜探查术,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和使患者获得确定性外科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云峰;刘新江;陈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间断或连续摄影观察,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失功的内瘘的血管狭窄情况或血栓的数量以及位置.在内瘘原吻合口稍上方切开瘘管,选用大小恰当的Fogarty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或狭窄部位,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膨胀,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取出.结果:40例患者3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以上.其中长期随访31例,随访12~38个月,3例再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分别发生在术后第14、20、37个月.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是离瘘口较远的血栓效果良好延长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陈舜杰;陆玮;季刚;黄海东;单剑萍;蒋更如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导管用于全麻时的不同效果.方法:拟于全麻下手术的妇科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喉罩与气管导管进行通气,全麻诱导和维持所用药物相同,比较两纽王入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所需时间、一次置八成功率、咽喉痛的发生率和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气管导管组较喉罩组置入导管所需时间长、术后咽喉痛发生率高(P<0.05);插入和拔除气管导管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高于置入和拔除喉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置八和拔除操作更简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发症少.
作者:茹六合;贺海华;杨红军;王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