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
目的:评价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检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手术病理证实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19例,腹部交感神经链3例,后纵隔交感神经链2例.CT特点: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跨中线生长,多数肿瘤体积较大,肿瘤密度多不均匀,可见宽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斑块、沙砾状高密度钙化影;肿瘤易侵犯邻近结构,可包埋大血管,淋巴结转移多见,可见骨转移及硬脑膜转移,可见主动脉壁密度明显高于其内血液.化疗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其内钙化影浓聚并增大.结论: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前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后随访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永强;罗泽斌;郁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普外腹痛待查患者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腹痛待查患者施行的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24例,慢性阑尾炎6例,小肠憩室炎3例,小肠肿瘤2例,克隆氏病2例,腹内疝2例,大网膜粘连综合征1例,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1例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后,腹痛仍存在,以后证实为慢性胰腺炎.40例治愈,治愈率97.6%.结论:对普外腹痛待查患者进行积极的腹腔镜探查术,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和使患者获得确定性外科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云峰;刘新江;陈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分单纯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4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47例,其中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无舒张功能不全21例,伴舒张功能不全26例.另有3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型脑钠肽.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血浆B型脑钠肽显著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P<0.05),同时伴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显著高于无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P<0.05),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升高,B型脑钠肽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作者:田艳萍;杨秀玲;牛殿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复合氯胺酮用于术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镇痛液100 mL中加芬太尼1 mg;Ⅱ组镇痛液lOo mL中加高乌甲素28 mg;Ⅲ组镇痛液100 mL中加高乌甲素28 mg、氟胺酮300 mg.记录各组术后TO(10 min)、T1(2 h)、T2(12 h)、T3(24 h)、T4(36 h)、T5(48 h)时疼痛评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术后T1、T2、T3、T4时VAS在同一时点Ⅰ、Ⅲ组显著优于Ⅱ组(P<0.05),Ⅰ、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满意度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Ⅰ、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氯胺酮用于自控皮下镇痛效果确切,且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沈彦坡;李艳艳;曹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1&/d;对照组28例,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2次/d,两组症状明显改善后改同类药继续口服,疗程7~10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1.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4%和76.5%,两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和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巍巍;孙维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在治疗时机上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患者10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50眼,将确诊的患儿按治疗的时间分为A组(1~6个月)、B组(6~12个月),分别进行泪道探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A组在治疗效果上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行泪道探通术对先天性泪囊炎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李艳霞;张银雪;杨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近期(2周内)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12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并发症11种,按Child分级,A级为18.7%,B级53.4%,C级90.7%.按病因分类:手术时机把握及术式选择不当5例(10.6%),手术操作欠规范18例(38.3%),围手术期处理欠周全12例(25.5%).本组并发症中保守治疗29例,再手术18例,治愈38例,死亡9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加强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规范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李正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要靠临床医生全面分析,早诊断、正规化疗、综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做到早诊断.正规化疗配合综合治疗能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振钦;朱良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及26例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较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诗杰;秦长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异物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食管异物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各种术式均成功取出异物,治愈并发症.结论: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了解异物种类、停留部住和对周围组织损伤的程度及全身状况,注意选择适当麻醉及手术方式,有利于异物取出.
作者:伍启刚;戴熙善;李国义;余滋中;李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法的确定是很复杂的,地西他滨是唯一由美国FDA认可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对其所有亚型和特殊亚群5q-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支持疗法,低强度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型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均不满意,因为患者会连续患上固有的并发症,如恶化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和向白血病转化.本篇综述总结了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进展,试图找到更好的方案及目前治疗状况.
作者:王晶超;李梅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宫颈癌、2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患者和20例健康妇女的外周血.用微量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DNA,用双链DNA高敏试剂盒和荧光仪测定血浆DNA含量.结果: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5.14±7.10)ng/mL明显高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8.10±3.06)ng/mL和正常对照组(7.60±3.87)ng/mL(P<0.05),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Ⅰ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2.78±5.58)ng/mL明显高于正常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组(P<0.05),Ⅱ~Ⅲ期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7.99±7.81)ng/mL明显高于Ⅰ期组(P<0.05).Ⅰ~ⅡA期患者中,肿块直径>4 cm者的血浆DNA水平(15.60±6.13)ng/mL明显高于肿块直径<4cm者(9.68±2.84)ng/mL(P<0.05).以正常对照者血浆DNA水平的95%可信区间上限15.70 ng/mL为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为38.10%,特异性为92.50%,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58.73%.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浆DNA水平可能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关婷;叶长烂;张宏斌;江悦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规律.方法:观察49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阿托品首次应用及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随着阿托品用量的增加,体温、脉搏呈上升趋势,血压逐渐下降.结论:观察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变化的规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阿托品,及时抢救患者.
作者:徐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胸痛待查入院患者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造影前后1周内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痛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作者:周跟东;殷丽琼;张晓红;施有为;张君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体筋膜经阴道无张力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自体筋膜行经阴道无张力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例,术后随访1年并通过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治愈12例,显效4例;生活质量问卷评分(14±3)14例;自我评价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2例,不满意2例.结论:应用自体筋膜行经阴道无张力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白安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环节较多,治疗方法应着重于在肺部损伤发生前或发展的早期即予以阻断.避免损伤的发生或使损伤程度及范围得以控制.机械通气是急性肺损伤重要的经典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机械通气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特别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新式体位通气等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惠者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的作用.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28例,给予糖尿病饮食和使用降糖药以控制血糖,观察组2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d,共3周;另选择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在试验前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和尿白蛋白,观察组1、2在试验后再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量.结果:试验前观察组1、2高切变率(150S1)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5.76S1)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指标在两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两观察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低于试验开始时(P<0.01),且观察组2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1(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性和尿白蛋白排出量.
作者:佟晶洁;刘小燕;傅增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45例40~44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睾酮、催乳素6项激素和血红蛋白.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明显提高(P<0.05);停药随访半年子宫出血复发率24.2%.结论: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确切,但复发率较高.
作者:辛峰;武传中;赵彦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与佳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手术治疗43例,非手术治疗9例,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结论:肝损伤大部分在基层医院救治,合理应用B超、CT等现代影像技术,早期诊断与术式选择正确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白云升;邹云东;许文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间断或连续摄影观察,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失功的内瘘的血管狭窄情况或血栓的数量以及位置.在内瘘原吻合口稍上方切开瘘管,选用大小恰当的Fogarty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或狭窄部位,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膨胀,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取出.结果:40例患者3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以上.其中长期随访31例,随访12~38个月,3例再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分别发生在术后第14、20、37个月.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是离瘘口较远的血栓效果良好延长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陈舜杰;陆玮;季刚;黄海东;单剑萍;蒋更如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