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巍;孙维颖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例胆囊穿孔患者的胆囊及周围组织进行系统检查.结果:12例胆囊穿孔,其胆囊壁均可见回声连续中断,胆囊腔内透声差,胆囊周围或右上腹可见液性暗区.胆囊及胆管结石引起穿孔11例,穿孔发生在胆囊底部9例.结论:超声可以对胆囊穿孔做出明确诊断,同时可对引起穿孔的原因及病变程度做出判断.
作者:张洁;白广仁;王云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普外腹痛待查患者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腹痛待查患者施行的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24例,慢性阑尾炎6例,小肠憩室炎3例,小肠肿瘤2例,克隆氏病2例,腹内疝2例,大网膜粘连综合征1例,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1例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后,腹痛仍存在,以后证实为慢性胰腺炎.40例治愈,治愈率97.6%.结论:对普外腹痛待查患者进行积极的腹腔镜探查术,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和使患者获得确定性外科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云峰;刘新江;陈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导管用于全麻时的不同效果.方法:拟于全麻下手术的妇科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喉罩与气管导管进行通气,全麻诱导和维持所用药物相同,比较两纽王入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所需时间、一次置八成功率、咽喉痛的发生率和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气管导管组较喉罩组置入导管所需时间长、术后咽喉痛发生率高(P<0.05);插入和拔除气管导管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高于置入和拔除喉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置八和拔除操作更简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发症少.
作者:茹六合;贺海华;杨红军;王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宫颈癌、2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患者和20例健康妇女的外周血.用微量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DNA,用双链DNA高敏试剂盒和荧光仪测定血浆DNA含量.结果: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5.14±7.10)ng/mL明显高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8.10±3.06)ng/mL和正常对照组(7.60±3.87)ng/mL(P<0.05),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Ⅰ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2.78±5.58)ng/mL明显高于正常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组(P<0.05),Ⅱ~Ⅲ期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7.99±7.81)ng/mL明显高于Ⅰ期组(P<0.05).Ⅰ~ⅡA期患者中,肿块直径>4 cm者的血浆DNA水平(15.60±6.13)ng/mL明显高于肿块直径<4cm者(9.68±2.84)ng/mL(P<0.05).以正常对照者血浆DNA水平的95%可信区间上限15.70 ng/mL为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为38.10%,特异性为92.50%,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58.73%.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浆DNA水平可能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关婷;叶长烂;张宏斌;江悦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IL-8、IL-10、TNF-α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8、IL-10、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血清IL-8、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IL-8、IL-10、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IL-10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活动期IL-8表达水平和TNF-α呈正相关,和IL-10呈负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IL-10表达水平降低,IL-8、TNF-α表达水平升高,使体内免疫调节失衡,从而诱发溃疡性结肠炎.IL-8、IL-10、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贾长河;许泼实;康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与佳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手术治疗43例,非手术治疗9例,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结论:肝损伤大部分在基层医院救治,合理应用B超、CT等现代影像技术,早期诊断与术式选择正确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白云升;邹云东;许文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45例40~44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睾酮、催乳素6项激素和血红蛋白.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明显提高(P<0.05);停药随访半年子宫出血复发率24.2%.结论: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确切,但复发率较高.
作者:辛峰;武传中;赵彦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斑秃患者皮损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其表达在治疗抵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25例临床诊断为治疗抵抗斑秃患者为治疗组,26例外科手术切取健康皮肤的患者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组斑秃皮肤与对照组皮肤糖皮质激素受体-α、糖皮质激素受体-β的表迭数量、强度和分布特点.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表皮各层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强度及数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β在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数量与是否产生治疗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赵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要靠临床医生全面分析,早诊断、正规化疗、综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做到早诊断.正规化疗配合综合治疗能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振钦;朱良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近期(2周内)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12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并发症11种,按Child分级,A级为18.7%,B级53.4%,C级90.7%.按病因分类:手术时机把握及术式选择不当5例(10.6%),手术操作欠规范18例(38.3%),围手术期处理欠周全12例(25.5%).本组并发症中保守治疗29例,再手术18例,治愈38例,死亡9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加强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规范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李正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法的确定是很复杂的,地西他滨是唯一由美国FDA认可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对其所有亚型和特殊亚群5q-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支持疗法,低强度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型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均不满意,因为患者会连续患上固有的并发症,如恶化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和向白血病转化.本篇综述总结了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进展,试图找到更好的方案及目前治疗状况.
作者:王晶超;李梅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 469K>E及241G>R多态性住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97例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及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巢式PCR),对每个个体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同时采用酶法、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研究对象血脂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间除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吸烟、血脂、细胞间黏附分子-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1 R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04及0.03,因其频率太低,无法建立其与血脂及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联系;469K>E位点,急性心肌梗死组稀有等位基因E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49,P=0.033),KK、KE、EE三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3,P=0.043),且两组中KK、KE、EE三种基因型三酰甘油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 469E等位基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酰甘油及细胞问黏附分子-1水平升高有关,可能是该地区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子.
作者:周有利;朱名安;丁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规律.方法:观察49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阿托品首次应用及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随着阿托品用量的增加,体温、脉搏呈上升趋势,血压逐渐下降.结论:观察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变化的规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阿托品,及时抢救患者.
作者:徐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肺部病变住院手术患者25例,均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手术治疗.于患侧腋中线第7或8肋间切长约1.5 cm切口并置入胸腔镜探查,根据病变情况选取腋下第4或5肋间切口,切口位于背阔肌及胸大肌之间,长约8~10 cm.结果:本组包括自发性气胸、肺癌、炎性假瘤、结核球等,手术方式包括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肺大疱切除及胸膜固定、肺活检等.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均未切断肋骨,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用于肺部手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及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邸永辉;李芳;国建飞;檀振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异物位于气管13例;右支气管37例;左支气管32例.气管镜取出异物66例,直达喉镜下取出异物12例,1例异物自行咳出,2例因异物较大,行气管切开取出,1例转胸外科取出.结论:硬质气管镜检查及取异物术有效可靠;特殊类型异物应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应急抢救措施.
作者:贾海顺;李忠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4例患儿,男3例,女1例;年龄2~4岁;均为玩耍时误掉入硫酸厂内有二氧化硫气体的阴井中;4例均于中毒后即出现呼吸费力,口唇发绀;2例呼吸费力程度重.
作者:陈玉才;张清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间断或连续摄影观察,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失功的内瘘的血管狭窄情况或血栓的数量以及位置.在内瘘原吻合口稍上方切开瘘管,选用大小恰当的Fogarty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或狭窄部位,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膨胀,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取出.结果:40例患者3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以上.其中长期随访31例,随访12~38个月,3例再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分别发生在术后第14、20、37个月.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是离瘘口较远的血栓效果良好延长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陈舜杰;陆玮;季刚;黄海东;单剑萍;蒋更如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妇科门诊1568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支原体总感染率为43.5%(682/1 568).解脲支原体单独感染447例,人型支原体单独感染88例,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47例.对8种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解脲支原体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及米诺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5.4%、79.8%和78.3%,对阿奇霉素及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其敏感率仅为30.8%、25.8%.结论: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及米诺环素是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李咏梅;李莉;蒋诗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异住妊娠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0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病例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先兆流产.结论:提高专业认识,及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降低误诊率.
作者:董培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环节较多,治疗方法应着重于在肺部损伤发生前或发展的早期即予以阻断.避免损伤的发生或使损伤程度及范围得以控制.机械通气是急性肺损伤重要的经典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机械通气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特别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新式体位通气等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