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梅;李莉;蒋诗琴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在治疗时机上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患者10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50眼,将确诊的患儿按治疗的时间分为A组(1~6个月)、B组(6~12个月),分别进行泪道探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A组在治疗效果上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行泪道探通术对先天性泪囊炎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李艳霞;张银雪;杨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例胆囊穿孔患者的胆囊及周围组织进行系统检查.结果:12例胆囊穿孔,其胆囊壁均可见回声连续中断,胆囊腔内透声差,胆囊周围或右上腹可见液性暗区.胆囊及胆管结石引起穿孔11例,穿孔发生在胆囊底部9例.结论:超声可以对胆囊穿孔做出明确诊断,同时可对引起穿孔的原因及病变程度做出判断.
作者:张洁;白广仁;王云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普外腹痛待查患者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腹痛待查患者施行的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24例,慢性阑尾炎6例,小肠憩室炎3例,小肠肿瘤2例,克隆氏病2例,腹内疝2例,大网膜粘连综合征1例,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1例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后,腹痛仍存在,以后证实为慢性胰腺炎.40例治愈,治愈率97.6%.结论:对普外腹痛待查患者进行积极的腹腔镜探查术,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和使患者获得确定性外科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云峰;刘新江;陈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复杂性肛瘘患者41例,采用切开保留括约肌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方法手术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高住复杂性肛瘘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仅2例复发,无发生肛门肛管变形,基本上恢复了肛门肛管的自然形态.结论: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并彻底清除,同时手术中小心括约肌不可完全离断.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就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聂洁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千粉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时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福奠特罗干粉剂160/4.5 μg/次,2次/d;对照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400 μg/次,2次/d.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症状天数的增加及肺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为控制哮喘的较好药物,两者有协同互补效应,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加哮喘无症状天数,疗效优于单一应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赵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57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指标A(ST<,Ⅲ>抬高>ST<,Ⅱ>抬高)、指标B(ST<,avL>降低>ST<,Ⅰ>降低)、指标C(指标A+B均阳性)以及指标D(指标A+B均阴性),预测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临床意义.结果:在右冠状动脉阻塞组心电图指标A、B、C阳性率明显高于左回旋支阻塞组.当两项均具备时,判断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正确率达100%,而两项均不具备时,判断左回旋支梗死的正确率为100%.结论:根据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可以简便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是右冠状动脉还是左回旋支动脉.
作者:卢辉;茶春喜;姚建平;杜晓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45例40~44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睾酮、催乳素6项激素和血红蛋白.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明显提高(P<0.05);停药随访半年子宫出血复发率24.2%.结论: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确切,但复发率较高.
作者:辛峰;武传中;赵彦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导管用于全麻时的不同效果.方法:拟于全麻下手术的妇科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喉罩与气管导管进行通气,全麻诱导和维持所用药物相同,比较两纽王入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所需时间、一次置八成功率、咽喉痛的发生率和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气管导管组较喉罩组置入导管所需时间长、术后咽喉痛发生率高(P<0.05);插入和拔除气管导管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高于置入和拔除喉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置八和拔除操作更简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发症少.
作者:茹六合;贺海华;杨红军;王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体筋膜经阴道无张力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自体筋膜行经阴道无张力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例,术后随访1年并通过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治愈12例,显效4例;生活质量问卷评分(14±3)14例;自我评价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2例,不满意2例.结论:应用自体筋膜行经阴道无张力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白安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 469K>E及241G>R多态性住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97例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及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巢式PCR),对每个个体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同时采用酶法、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研究对象血脂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间除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吸烟、血脂、细胞间黏附分子-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1 R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04及0.03,因其频率太低,无法建立其与血脂及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联系;469K>E位点,急性心肌梗死组稀有等位基因E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49,P=0.033),KK、KE、EE三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3,P=0.043),且两组中KK、KE、EE三种基因型三酰甘油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 469E等位基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酰甘油及细胞问黏附分子-1水平升高有关,可能是该地区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子.
作者:周有利;朱名安;丁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妇科门诊1568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支原体总感染率为43.5%(682/1 568).解脲支原体单独感染447例,人型支原体单独感染88例,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47例.对8种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解脲支原体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及米诺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5.4%、79.8%和78.3%,对阿奇霉素及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其敏感率仅为30.8%、25.8%.结论: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及米诺环素是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李咏梅;李莉;蒋诗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设计、研制和应用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方法:应用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治疗胫骨骨折138例,随访3个月以上117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12~26周,平均22周,无锁钉断裂和髓内钉断裂,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3例,进针点疼痛7例,轻度畸形9例,按Johner and Wrubs疗效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95.8%,一般4.2%,差为0.结论: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用于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的特点,是胫骨骨折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潘滔;欧阳振华;刘展亮;谌业光;刘建华;王军;王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规律.方法:观察49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阿托品首次应用及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随着阿托品用量的增加,体温、脉搏呈上升趋势,血压逐渐下降.结论:观察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变化的规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阿托品,及时抢救患者.
作者:徐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法的确定是很复杂的,地西他滨是唯一由美国FDA认可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对其所有亚型和特殊亚群5q-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支持疗法,低强度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型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均不满意,因为患者会连续患上固有的并发症,如恶化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和向白血病转化.本篇综述总结了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进展,试图找到更好的方案及目前治疗状况.
作者:王晶超;李梅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以多烯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例晚期卵巢癌惠者均为复发病例,化疗方案选用多烯紫杉醇联合卡铂.每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40.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肌肉酸痛.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不良反应轻,近期疗效较满意.
作者:赵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成像(3D-DSA)脑血管诊断脑动脉瘤技术中的质控.方法:常规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送入4F或5F普通造影导管,先行全脑血管正侧位造影,如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即做旋转-DSA造影,将2次旋转(第1次旋转采集蒙片,待X线球管自动复位后,第2次采集实时造影图像)所得图像送入3D专用工作站处理,对其图像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形态、大小、瘤径及与之毗邻血管的关系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图像质量优秀288例(83%),图像质量良好48例(13.8%),3D重建失败或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11例(3.2%).结论:3D-DSA图像质量清晰,层次丰富,对脑动脉瘤检出率高,特别是对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瘤径及与之毗邻的血管关系显示,优于2D-DSA和旋转-DSA,为对脑动脉瘤进一步栓塞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董富山;史帅涛;姜喜峰;李天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根治手术1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皮辨坏死39例,其中纵切口33例(33/130),横切口6例(6/54).坏死范围:<2 cm2者12例,2~5 cm2者23例,>5 cm2者4例.坏死部位:切口中段34例,腋前区5例.结论:皮瓣的合理设计及缝合张力,皮瓣的厚度及游离范围,引流管的通畅,电刀的正确使用及适当的加压包扎等是预防皮辨坏死的重要因素.
作者:仵民宪;林海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间断或连续摄影观察,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失功的内瘘的血管狭窄情况或血栓的数量以及位置.在内瘘原吻合口稍上方切开瘘管,选用大小恰当的Fogarty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或狭窄部位,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膨胀,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取出.结果:40例患者3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以上.其中长期随访31例,随访12~38个月,3例再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分别发生在术后第14、20、37个月.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是离瘘口较远的血栓效果良好延长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陈舜杰;陆玮;季刚;黄海东;单剑萍;蒋更如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宫颈癌、2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患者和20例健康妇女的外周血.用微量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DNA,用双链DNA高敏试剂盒和荧光仪测定血浆DNA含量.结果: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5.14±7.10)ng/mL明显高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8.10±3.06)ng/mL和正常对照组(7.60±3.87)ng/mL(P<0.05),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Ⅰ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2.78±5.58)ng/mL明显高于正常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组(P<0.05),Ⅱ~Ⅲ期患者的血浆DNA水平(17.99±7.81)ng/mL明显高于Ⅰ期组(P<0.05).Ⅰ~ⅡA期患者中,肿块直径>4 cm者的血浆DNA水平(15.60±6.13)ng/mL明显高于肿块直径<4cm者(9.68±2.84)ng/mL(P<0.05).以正常对照者血浆DNA水平的95%可信区间上限15.70 ng/mL为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为38.10%,特异性为92.50%,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58.73%.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血浆DNA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浆DNA水平可能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关婷;叶长烂;张宏斌;江悦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分单纯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4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47例,其中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无舒张功能不全21例,伴舒张功能不全26例.另有3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型脑钠肽.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血浆B型脑钠肽显著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P<0.05),同时伴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显著高于无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P<0.05),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升高,B型脑钠肽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作者:田艳萍;杨秀玲;牛殿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