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63例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回顾性分析

刘春玲;邓应梅;吕芳

关键词:抗生素, 预防用药, 新生儿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新生儿病历中使用头孢拉定预防治疗的原因及用药后新生儿体温情况.结果:胎膜早破<12 h用药组(60.94%)和羊水污染用药组(20 43%) 体温上升例数分别比对照组(78.13%和83.00%)少(P<0.05);胎膜早破 >24 h用药组(55.10%)和胎膜早破12~24 h(52.63%)用药组的体温上升例数与对照组(68.75%和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胎膜早破新生儿用药时间选择在胎膜早破<12 h为宜;但口服剂量需进一步探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青黛丸6 g,3次/d,外用3%水杨酸乳膏;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曹冰青;秦福双;张大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式选择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08例;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加温控的黏膜下射频组织消融术90例.术后随访1年,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紊乱指数、每小时阻塞及低通气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胸膜活检、结核分支杆菌-PCR及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目的:观察胸膜活检术及胸水结核分支杆菌-PCR、腺苷脱氨酶联合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同时测定胸水中的腺苷脱氨酶、结核分支杆菌-PCR.结果:胸膜活检病理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及为类上皮细胞和朗罕氏巨细胞、伴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肉芽肿性炎42例,慢性胸膜炎11例;胸水腺苷脱氨酶≥45 u/L25例;结核分支杆菌-PCR阳性16例;胸膜病理结合结核分支杆菌-PCR、胸水腺苷脱氨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51例,较分别单独检查阳性率明显升高(P<0 01).结论:胸膜活检结合胸水腺苷脱氨酶、结核分支杆菌-PCR的测定是结核性胸膜炎重要的内科确诊手段.

    作者:凌宙贵;刘卫;蒋连强;汪春梅;蒋荣芳;明莫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L-P分流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在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步态障碍、尿失禁改善明显,智能障碍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12个月,影像学检查见脑室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有效方法,手术侵袭小,并发症少.

    作者:陈大伟;顾卫宏;鲁质成;葛鹏飞;陈儇;洪新雨;付双林;罗毅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7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25例29足,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分,优13足,良11足,可5足,优良率82.8%.切口皮缘坏死2足(6.9%),针道感染1足(3.4%).结论: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较好的疗效,费用低,但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刘永刚;陈跃军;李国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5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临床体会

    2000年3月-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263例,其中快速自行消散25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其中车祸伤19例,跌伤2例,高空坠落伤1例,打击伤3例;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22例,GCS评分≤8分3例.所有病例伤后2h内均行头颅CT检查,提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15~40 mL,中线移位≤10 mm,血肿部位位于额颞或颞顶部,有8例伴有脑挫裂伤.

    作者:耿炯;羊正祥;缪伟峰;程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方法:13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外科手术,18例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纯结扎,1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大血管畸形解剖矫治.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112 h,平均(35.2±16.3)h,ICU时间2~7 d,平均(4.2±1.8)d,全组住院死亡8例,病死率5.8%(8/138),其余术后并发症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2例,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9例,均治愈,随访1~24个月,无晚期死亡,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恰当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挽救多数患儿生命,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林薇;谈凌凌;王哲;龚琪;徐振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Hunt’s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He-Ne激光理疗结合面神经管周围注射药物对Hunts综合征转归的影响.方法:58例Hunts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30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e激光理疗结合面神经管周围注射药物法对Hunt's综合征的转归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荆荣;张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1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好转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10例.结论:对脑室管膜炎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丽;袁宝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双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膝前外侧弧形切口辅以内侧髁直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上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38例.结果:疗效按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4例,良1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9%.结论:采用膝前外侧弧形切口辅以内侧髁直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增加骨折稳定性,有利于恢复胫骨平台高度,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杨峰;吴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发生慢血流现象可能的相关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被告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未进行治疗;B组患者被告知冠状动脉造影不正常,有发展成冠心病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并给予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升高及血脂增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占较高比例.A组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者16例(59.3%),B组2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吸烟、高脂血症等可能是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高危因素,对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改善内皮功能治疗;对频繁发生心绞痛且心电图有动态演变的高危患者,建议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处理.

    作者:董艳彩;刘东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饮食教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教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3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一系列饮食教育工作,比较患者饮食教育治疗前后各营养评估参数变化,并比较饮食教育治疗开始前6个月与治疗开始后6个月患者住院情况.结果:饮食教育前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教育可有效改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

    作者:何丽君;娄淑敏;毛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预防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3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痰热清组41例,术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术后应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痰热清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发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虞玉存;何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可必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可必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给予可必特气雾液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32例,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两组均在综合疗法(抗炎、化痰、平喘、吸氧)基础上进行,观察治疗后患者病情转归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喘憋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肺功能改善方面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作者:张二辉;孟德荣;冯志军;秦文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应变率曲线评价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率特点及其评价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对56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应变率成像描记技术获取左心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应变率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缓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整个舒张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在基线水平或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正常规律消失,梗死区域多为负值.等容舒张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在基线附近,应变率绝对值较小,心肌梗死组患者各节段心肌应变率相差较大.在快速充盈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丧失正常时的梯度变化规律.在缓慢充盈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数接近0;而在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多数为正值.在心房收缩期,正常对照组和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均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应变率值为负值. 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整个舒张期的局部心肌应变率显著异常.应变率成像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局域心肌舒张功能.

    作者:王世宏;张冬梅;崔俊玉;徐威;王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CK-MB在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变化规律

    目的: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变化规律.方法:69例急性颅脑损伤和5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每天测量1次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直至恢复到正常范围或患者死亡.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与颅脑损伤和脑出血的部位、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创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Glasgow昏迷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肌酸激酶同工酶可提示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关.

    作者:朱宣德;梁桥安;黄永煜;李国洪;汤步阶;刘暖林;李远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不同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结果分析及评价

    目的:对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可信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应用液体培养基加药物敏感试验法和固体培养法培养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分析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2种培养基对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6例,阴性63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μ=9 091,P<0.01).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表现为液体培养对人型支原体检测存在假阴性结果(7例).结论:液体培养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但在人型支原体鉴定上有不足之处,要加强与固体培养方法的配合应用.

    作者:孟冬娅;张英辉;张明磊;褚美玲;薛文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脓毒症血浆D-二聚体、凝血4项、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在小儿脓毒症不同病情阶段的变化,为防治小儿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重症监护室住院患儿51例为脓毒症组,同期本院普通病房患儿30例为普通感染组,健康小儿20例为对照组.对入选病例即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和24,48,72 h病情评估 .结果:(1)血浆D-二聚体在脓毒症组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P<0.05), 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与危重评分呈负相关(P<0.05﹚;(2)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脓毒症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危重评分及预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对诊断小儿脓毒症纤溶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动态观察小儿脓毒症凝血、纤溶变化,可为脓毒症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董孝云;王群思;熊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ABCG2与肾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包括肾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近先后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找到了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物.ABCG2转运蛋白首先是在人肿瘤组织中发现的一种耐药蛋白,根据其分子功能作为SP细胞(侧群干细胞)的分子标志.肾癌的一大特性是对化疗极不敏感,并且根据ABCG2在肾癌中表达的研究,认为ABCG2可作为肾癌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有可能为肾癌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肿瘤干细胞的概念,ABCG2的结构、作用及其与肾癌干细胞可能的关系.

    作者:杨保旺;岳中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LEEP刀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宫颈电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对236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行宫颈电圈环形电切术,将阴道镜下活检的诊断结果与宫颈电圈环形电切术前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诊断结果与宫颈电圈环形电切术术后病理相比,236例宫颈电圈环形电切前、后病理诊断级别相符176例,符合率为74.58%,升高36例,占15.25%,降低24例,占10.17%.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电圈环形电切术术后标本病理诊比较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电圈环形电切术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能够对宫颈病变作出更精确的诊断,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

    作者:王继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