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孝云;王群思;熊虹
目的:探讨检测网织血小板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急性白血病初发/复发42例,健康对照组93例,用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结果:血小板骨髓生成活跃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小板骨髓生成抑制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区分血小板骨髓生成活性方面,网织血小板检测明显优于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结论:网织血小板可反映血小板减少症中血小板骨髓生成活性,对其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贤;张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2000年3月-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263例,其中快速自行消散25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其中车祸伤19例,跌伤2例,高空坠落伤1例,打击伤3例;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22例,GCS评分≤8分3例.所有病例伤后2h内均行头颅CT检查,提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15~40 mL,中线移位≤10 mm,血肿部位位于额颞或颞顶部,有8例伴有脑挫裂伤.
作者:耿炯;羊正祥;缪伟峰;程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新生儿病历中使用头孢拉定预防治疗的原因及用药后新生儿体温情况.结果:胎膜早破<12 h用药组(60.94%)和羊水污染用药组(20 43%) 体温上升例数分别比对照组(78.13%和83.00%)少(P<0.05);胎膜早破 >24 h用药组(55.10%)和胎膜早破12~24 h(52.63%)用药组的体温上升例数与对照组(68.75%和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胎膜早破新生儿用药时间选择在胎膜早破<12 h为宜;但口服剂量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春玲;邓应梅;吕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与TNF-α水平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两组取支架置入前和术后24 h及2周后肘静脉血,行血清IL-6与TNF-α检测,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做血清IL-6与TNF-α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和TNF-α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24 h血清IL-6和TNF-α显著增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14 d两组患者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黄芪治疗组下降更显著.结论:IL-6和TNF-α是反映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
作者:章敏;蒋红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饮食教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3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一系列饮食教育工作,比较患者饮食教育治疗前后各营养评估参数变化,并比较饮食教育治疗开始前6个月与治疗开始后6个月患者住院情况.结果:饮食教育前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教育可有效改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
作者:何丽君;娄淑敏;毛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采用苦参碱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结果.结果:经苦参碱治疗后患者的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改善肝功能、修复肝细胞及抗乙肝病毒作用.
作者:孙永辉;张爱英;赵锦国;于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7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25例29足,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分,优13足,良11足,可5足,优良率82.8%.切口皮缘坏死2足(6.9%),针道感染1足(3.4%).结论: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较好的疗效,费用低,但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刘永刚;陈跃军;李国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的各种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诊断率.方法:90例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经过临床证实,对其声像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在声像图表现上分为3种类型:第1类表现为内有分层或密集纤细分隔的囊性团块;第2类表现为囊内较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第3类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仔细观察可见其有囊肿壁.90例中,超声提示为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可能47例,误诊43例.结论: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易误诊,但掌握了声像图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作者:吴强;李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预防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3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痰热清组41例,术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术后应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痰热清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发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虞玉存;何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膝前外侧弧形切口辅以内侧髁直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上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38例.结果:疗效按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4例,良1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9%.结论:采用膝前外侧弧形切口辅以内侧髁直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增加骨折稳定性,有利于恢复胫骨平台高度,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杨峰;吴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1)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2)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变化规律.方法:69例急性颅脑损伤和5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每天测量1次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直至恢复到正常范围或患者死亡.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与颅脑损伤和脑出血的部位、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创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Glasgow昏迷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肌酸激酶同工酶可提示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关.
作者:朱宣德;梁桥安;黄永煜;李国洪;汤步阶;刘暖林;李远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灯盏花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50 mg/d)治疗1周,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比较治疗后血液黏稠度、血清纤维蛋白原、动态心电图缺血负荷改善情况及术后出血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前各项血液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P<0 05);缺血总负荷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出血病例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安全的.
作者:杨帆;赖沙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方法:随访观察2003年1月-2007年6月本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8例,分析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97名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但有引起致命性并发症危险.
作者:张远超;喻莉;陈宝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5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55例正常子宫颈黏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及正常子宫颈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呈负相关.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冯国红;彭燕芳;姜伟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好转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10例.结论:对脑室管膜炎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丽;袁宝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留置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经X线胸片、CT或胸部B超证实有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一次性留置引流管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术.结果:治疗组31例仅做一次引流即可引出全部胸腔液体,总有效率88.6%.结论: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避免了多次胸穿的危险性,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胸穿术并值得临床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志华;董明霞;孔凡鑫;解放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对排斥反应的分类,诊断标准及免疫抑制剂FK506的临床应用和肝肾毒性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器官移植领域,免疫抑制剂FK506具有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仍不可忽略其肝肾毒性.结论:FK506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抑制剂,以其众多优点和广泛作用逐渐成为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胡洁;曹国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方法:13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外科手术,18例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纯结扎,1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大血管畸形解剖矫治.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112 h,平均(35.2±16.3)h,ICU时间2~7 d,平均(4.2±1.8)d,全组住院死亡8例,病死率5.8%(8/138),其余术后并发症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2例,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9例,均治愈,随访1~24个月,无晚期死亡,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恰当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挽救多数患儿生命,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林薇;谈凌凌;王哲;龚琪;徐振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肩关节MRI检查与体检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将45例疑有肩袖损伤患者术前肩关节体检和MRI与术中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肩关节体检、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分别是86.5%、83.8%;特异度分别是50%、62 5%.其中,MRI诊断肩袖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的敏感度分别为73.3%、90.9%,特异度分别为75%、87.5%.结论:肩关节体检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比MRI高,而MRI诊断肩袖损伤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肩关节体检.两者结合,有利于肩袖损伤的诊断.
作者:沈异;华英汇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