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张葵
目的:探讨膝前外侧弧形切口辅以内侧髁直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上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38例.结果:疗效按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4例,良1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9%.结论:采用膝前外侧弧形切口辅以内侧髁直切口双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增加骨折稳定性,有利于恢复胫骨平台高度,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杨峰;吴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5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55例正常子宫颈黏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及正常子宫颈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呈负相关.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冯国红;彭燕芳;姜伟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2007年10月30日入院.胸闷、气促2个月,加重不能平卧1周.患者近2个月来反复出现胸闷、气促,曾于我院住院治疗,行胸腔穿刺排液,胸水常规、生化提示漏出液,肿瘤相关检查均阴性,症状好转后出院.
作者:刘天华;冯六六;俞建华;黄红漫;许其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好转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10例.结论:对脑室管膜炎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丽;袁宝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加碘盐饮食对甲状腺吸131I率正常基准值测定的影响.方法:测定停用加碘盐6周的对照组、食用加碘盐组及食用加碘盐甲亢组口服131I溶液后2、6、24 h的甲状腺吸131I率. 结果:食用加碘盐组2、6、24 h吸131I率分别为(7.7±4.2)%、(13.8±5 3)%、(21.9±7.7)%.不同性别间各时相吸131I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加碘盐组与停用加碘盐组各时相吸131I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加碘盐的甲亢患者高吸131I率与停用加碘盐组相应时相吸131I率重叠率为22.5%、与食用加碘盐组相应时相吸131I率重叠率为5.0%.结论:在不停用加碘盐时做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必须调整正常基准值.食用加碘盐的甲亢病患者以此为正常判断标准,可以提高甲亢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孙瑞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留置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经X线胸片、CT或胸部B超证实有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一次性留置引流管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术.结果:治疗组31例仅做一次引流即可引出全部胸腔液体,总有效率88.6%.结论: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避免了多次胸穿的危险性,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胸穿术并值得临床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志华;董明霞;孔凡鑫;解放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采用苦参碱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结果.结果:经苦参碱治疗后患者的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改善肝功能、修复肝细胞及抗乙肝病毒作用.
作者:孙永辉;张爱英;赵锦国;于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及Ⅳ型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疗程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水平下降(P<0.01),尿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血肌酐指标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作者:袁学露;赵令;张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治疗的经验.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瘢痕疙瘩联合术后放射治疗.结果:治疗84例,其中8例复发,4例发生延迟愈合,6例发生照射部位溃疡,余66例正常愈合,治愈率83.3%.结论: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联合应用放射治疗可达到临床愈合.
作者:夏云;王兵;徐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包括肾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近先后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找到了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物.ABCG2转运蛋白首先是在人肿瘤组织中发现的一种耐药蛋白,根据其分子功能作为SP细胞(侧群干细胞)的分子标志.肾癌的一大特性是对化疗极不敏感,并且根据ABCG2在肾癌中表达的研究,认为ABCG2可作为肾癌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有可能为肾癌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肿瘤干细胞的概念,ABCG2的结构、作用及其与肾癌干细胞可能的关系.
作者:杨保旺;岳中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照组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和立止血,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手术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成功率高,止血效果确切.
作者:王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检测网织血小板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急性白血病初发/复发42例,健康对照组93例,用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结果:血小板骨髓生成活跃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小板骨髓生成抑制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区分血小板骨髓生成活性方面,网织血小板检测明显优于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结论:网织血小板可反映血小板减少症中血小板骨髓生成活性,对其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贤;张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2000年3月-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263例,其中快速自行消散25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其中车祸伤19例,跌伤2例,高空坠落伤1例,打击伤3例;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22例,GCS评分≤8分3例.所有病例伤后2h内均行头颅CT检查,提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15~40 mL,中线移位≤10 mm,血肿部位位于额颞或颞顶部,有8例伴有脑挫裂伤.
作者:耿炯;羊正祥;缪伟峰;程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的各种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诊断率.方法:90例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经过临床证实,对其声像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在声像图表现上分为3种类型:第1类表现为内有分层或密集纤细分隔的囊性团块;第2类表现为囊内较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第3类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仔细观察可见其有囊肿壁.90例中,超声提示为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可能47例,误诊43例.结论: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易误诊,但掌握了声像图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作者:吴强;李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与TNF-α水平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两组取支架置入前和术后24 h及2周后肘静脉血,行血清IL-6与TNF-α检测,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做血清IL-6与TNF-α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和TNF-α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24 h血清IL-6和TNF-α显著增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14 d两组患者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黄芪治疗组下降更显著.结论:IL-6和TNF-α是反映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
作者:章敏;蒋红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对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可信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应用液体培养基加药物敏感试验法和固体培养法培养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分析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2种培养基对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6例,阴性63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μ=9 091,P<0.01).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表现为液体培养对人型支原体检测存在假阴性结果(7例).结论:液体培养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但在人型支原体鉴定上有不足之处,要加强与固体培养方法的配合应用.
作者:孟冬娅;张英辉;张明磊;褚美玲;薛文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He-Ne激光理疗结合面神经管周围注射药物对Hunts综合征转归的影响.方法:58例Hunts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30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e激光理疗结合面神经管周围注射药物法对Hunt's综合征的转归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荆荣;张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预防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3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痰热清组41例,术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术后应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痰热清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发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虞玉存;何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率特点及其评价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对56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应变率成像描记技术获取左心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应变率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缓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整个舒张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在基线水平或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正常规律消失,梗死区域多为负值.等容舒张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在基线附近,应变率绝对值较小,心肌梗死组患者各节段心肌应变率相差较大.在快速充盈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丧失正常时的梯度变化规律.在缓慢充盈期,正常对照组应变率多数接近0;而在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多数为正值.在心房收缩期,正常对照组和心肌梗死患者应变率均为正值,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应变率值为负值. 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整个舒张期的局部心肌应变率显著异常.应变率成像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局域心肌舒张功能.
作者:王世宏;张冬梅;崔俊玉;徐威;王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1)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2)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