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射疗法治疗瘢痕疙瘩

夏云;王兵;徐斌

关键词: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术后放疗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治疗的经验.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瘢痕疙瘩联合术后放射治疗.结果:治疗84例,其中8例复发,4例发生延迟愈合,6例发生照射部位溃疡,余66例正常愈合,治愈率83.3%.结论: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联合应用放射治疗可达到临床愈合.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1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瘘累及右冠状动脉多于左冠状动脉;累及的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扩张;瘘口所在的心腔内均探及形如火焰状的五彩镶嵌异常分流血流信号;瘘入左房、右房、右室及肺动脉显示双期连续性血流频谱,舒张期流速较高,收缩期流速较低,瘘入左室者表现为舒张期湍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具有特征性表现及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广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CK-MB在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变化规律

    目的: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变化规律.方法:69例急性颅脑损伤和5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每天测量1次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直至恢复到正常范围或患者死亡.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与颅脑损伤和脑出血的部位、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创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Glasgow昏迷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肌酸激酶同工酶可提示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关.

    作者:朱宣德;梁桥安;黄永煜;李国洪;汤步阶;刘暖林;李远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发生慢血流现象可能的相关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被告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未进行治疗;B组患者被告知冠状动脉造影不正常,有发展成冠心病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并给予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升高及血脂增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占较高比例.A组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者16例(59.3%),B组2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吸烟、高脂血症等可能是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高危因素,对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改善内皮功能治疗;对频繁发生心绞痛且心电图有动态演变的高危患者,建议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处理.

    作者:董艳彩;刘东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1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好转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10例.结论:对脑室管膜炎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丽;袁宝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采用苦参碱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结果.结果:经苦参碱治疗后患者的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改善肝功能、修复肝细胞及抗乙肝病毒作用.

    作者:孙永辉;张爱英;赵锦国;于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463例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新生儿病历中使用头孢拉定预防治疗的原因及用药后新生儿体温情况.结果:胎膜早破<12 h用药组(60.94%)和羊水污染用药组(20 43%) 体温上升例数分别比对照组(78.13%和83.00%)少(P<0.05);胎膜早破 >24 h用药组(55.10%)和胎膜早破12~24 h(52.63%)用药组的体温上升例数与对照组(68.75%和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胎膜早破新生儿用药时间选择在胎膜早破<12 h为宜;但口服剂量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春玲;邓应梅;吕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式选择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08例;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加温控的黏膜下射频组织消融术90例.术后随访1年,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紊乱指数、每小时阻塞及低通气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

    目的:探讨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照组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和立止血,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手术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成功率高,止血效果确切.

    作者:王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ABCG2与肾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包括肾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近先后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找到了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物.ABCG2转运蛋白首先是在人肿瘤组织中发现的一种耐药蛋白,根据其分子功能作为SP细胞(侧群干细胞)的分子标志.肾癌的一大特性是对化疗极不敏感,并且根据ABCG2在肾癌中表达的研究,认为ABCG2可作为肾癌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有可能为肾癌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肿瘤干细胞的概念,ABCG2的结构、作用及其与肾癌干细胞可能的关系.

    作者:杨保旺;岳中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加碘盐饮食对甲状腺吸131I率正常基准值的影响

    目的:评价加碘盐饮食对甲状腺吸131I率正常基准值测定的影响.方法:测定停用加碘盐6周的对照组、食用加碘盐组及食用加碘盐甲亢组口服131I溶液后2、6、24 h的甲状腺吸131I率. 结果:食用加碘盐组2、6、24 h吸131I率分别为(7.7±4.2)%、(13.8±5 3)%、(21.9±7.7)%.不同性别间各时相吸131I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加碘盐组与停用加碘盐组各时相吸131I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加碘盐的甲亢患者高吸131I率与停用加碘盐组相应时相吸131I率重叠率为22.5%、与食用加碘盐组相应时相吸131I率重叠率为5.0%.结论:在不停用加碘盐时做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必须调整正常基准值.食用加碘盐的甲亢病患者以此为正常判断标准,可以提高甲亢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孙瑞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5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临床体会

    2000年3月-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263例,其中快速自行消散25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2~65岁,平均41岁;其中车祸伤19例,跌伤2例,高空坠落伤1例,打击伤3例;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22例,GCS评分≤8分3例.所有病例伤后2h内均行头颅CT检查,提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15~40 mL,中线移位≤10 mm,血肿部位位于额颞或颞顶部,有8例伴有脑挫裂伤.

    作者:耿炯;羊正祥;缪伟峰;程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确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手术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乳腺癌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炎性包块7例、纤维腺瘤6例、乳腺结核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2例,误诊率75.0%.10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24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5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4例行窦道或瘘管切除术,5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本病术前极易误诊,术中应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本病唯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文;何山;郑轲;刘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一次性留置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3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留置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经X线胸片、CT或胸部B超证实有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一次性留置引流管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术.结果:治疗组31例仅做一次引流即可引出全部胸腔液体,总有效率88.6%.结论: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避免了多次胸穿的危险性,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胸穿术并值得临床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志华;董明霞;孔凡鑫;解放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方法:13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外科手术,18例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纯结扎,1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大血管畸形解剖矫治.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112 h,平均(35.2±16.3)h,ICU时间2~7 d,平均(4.2±1.8)d,全组住院死亡8例,病死率5.8%(8/138),其余术后并发症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2例,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9例,均治愈,随访1~24个月,无晚期死亡,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恰当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挽救多数患儿生命,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林薇;谈凌凌;王哲;龚琪;徐振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肩袖损伤诊断中肩关节MRI与体检

    目的:比较肩关节MRI检查与体检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将45例疑有肩袖损伤患者术前肩关节体检和MRI与术中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肩关节体检、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分别是86.5%、83.8%;特异度分别是50%、62 5%.其中,MRI诊断肩袖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的敏感度分别为73.3%、90.9%,特异度分别为75%、87.5%.结论:肩关节体检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比MRI高,而MRI诊断肩袖损伤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肩关节体检.两者结合,有利于肩袖损伤的诊断.

    作者:沈异;华英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与TNF-α水平改变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与TNF-α水平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两组取支架置入前和术后24 h及2周后肘静脉血,行血清IL-6与TNF-α检测,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做血清IL-6与TNF-α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和TNF-α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24 h血清IL-6和TNF-α显著增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14 d两组患者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黄芪治疗组下降更显著.结论:IL-6和TNF-α是反映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

    作者:章敏;蒋红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不同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结果分析及评价

    目的:对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可信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应用液体培养基加药物敏感试验法和固体培养法培养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分析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2种培养基对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6例,阴性63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μ=9 091,P<0.01).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表现为液体培养对人型支原体检测存在假阴性结果(7例).结论:液体培养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但在人型支原体鉴定上有不足之处,要加强与固体培养方法的配合应用.

    作者:孟冬娅;张英辉;张明磊;褚美玲;薛文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TGF-β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及Ⅳ型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疗程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水平下降(P<0.01),尿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血肌酐指标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作者:袁学露;赵令;张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饮食教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教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3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一系列饮食教育工作,比较患者饮食教育治疗前后各营养评估参数变化,并比较饮食教育治疗开始前6个月与治疗开始后6个月患者住院情况.结果:饮食教育前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教育可有效改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

    作者:何丽君;娄淑敏;毛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HBV携带者肝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目的:体外培养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研究细胞内HBV的复制情况及持续时间,为临床抗病毒试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分离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进行体外培养.14 d后,测绘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核型分析.分别用巢式PCR和ELISA法对细胞匀浆及培养上清液进行HBV-DNA和HBsAg、HBeAg的检测.结果: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可检测到HBV-rcDNA,培养上清液内检测到HBsAg和HBeAg.细胞培养3周时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结论:该细胞体外培养期间仍能保持对HBV感染和复制的特性,为体外研究HBV感染情况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爱华;江渊;邵丽华;王刚;陈丰哲;张秀美;马立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