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hs-CRP、vWF及其裂解酶含量改变的意义

刘晓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摘要: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1)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2)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留置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3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留置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经X线胸片、CT或胸部B超证实有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一次性留置引流管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术.结果:治疗组31例仅做一次引流即可引出全部胸腔液体,总有效率88.6%.结论: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避免了多次胸穿的危险性,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胸穿术并值得临床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志华;董明霞;孔凡鑫;解放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不同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结果分析及评价

    目的:对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可信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应用液体培养基加药物敏感试验法和固体培养法培养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分析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2种培养基对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6例,阴性63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μ=9 091,P<0.01).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表现为液体培养对人型支原体检测存在假阴性结果(7例).结论:液体培养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但在人型支原体鉴定上有不足之处,要加强与固体培养方法的配合应用.

    作者:孟冬娅;张英辉;张明磊;褚美玲;薛文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1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好转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10例.结论:对脑室管膜炎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丽;袁宝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

    目的:探讨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照组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和立止血,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手术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成功率高,止血效果确切.

    作者:王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与TNF-α水平改变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与TNF-α水平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两组取支架置入前和术后24 h及2周后肘静脉血,行血清IL-6与TNF-α检测,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做血清IL-6与TNF-α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和TNF-α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24 h血清IL-6和TNF-α显著增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14 d两组患者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黄芪治疗组下降更显著.结论:IL-6和TNF-α是反映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

    作者:章敏;蒋红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用灯盏花素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灯盏花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50 mg/d)治疗1周,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比较治疗后血液黏稠度、血清纤维蛋白原、动态心电图缺血负荷改善情况及术后出血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前各项血液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P<0 05);缺血总负荷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出血病例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安全的.

    作者:杨帆;赖沙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青黛丸6 g,3次/d,外用3%水杨酸乳膏;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青黛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曹冰青;秦福双;张大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5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55例正常子宫颈黏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及正常子宫颈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呈负相关.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冯国红;彭燕芳;姜伟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胸膜活检、结核分支杆菌-PCR及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目的:观察胸膜活检术及胸水结核分支杆菌-PCR、腺苷脱氨酶联合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同时测定胸水中的腺苷脱氨酶、结核分支杆菌-PCR.结果:胸膜活检病理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及为类上皮细胞和朗罕氏巨细胞、伴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肉芽肿性炎42例,慢性胸膜炎11例;胸水腺苷脱氨酶≥45 u/L25例;结核分支杆菌-PCR阳性16例;胸膜病理结合结核分支杆菌-PCR、胸水腺苷脱氨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51例,较分别单独检查阳性率明显升高(P<0 01).结论:胸膜活检结合胸水腺苷脱氨酶、结核分支杆菌-PCR的测定是结核性胸膜炎重要的内科确诊手段.

    作者:凌宙贵;刘卫;蒋连强;汪春梅;蒋荣芳;明莫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式选择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08例;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加温控的黏膜下射频组织消融术90例.术后随访1年,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紊乱指数、每小时阻塞及低通气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463例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新生儿病历中使用头孢拉定预防治疗的原因及用药后新生儿体温情况.结果:胎膜早破<12 h用药组(60.94%)和羊水污染用药组(20 43%) 体温上升例数分别比对照组(78.13%和83.00%)少(P<0.05);胎膜早破 >24 h用药组(55.10%)和胎膜早破12~24 h(52.63%)用药组的体温上升例数与对照组(68.75%和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胎膜早破新生儿用药时间选择在胎膜早破<12 h为宜;但口服剂量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春玲;邓应梅;吕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预防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3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痰热清组41例,术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术后应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痰热清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发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虞玉存;何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可必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可必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给予可必特气雾液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32例,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两组均在综合疗法(抗炎、化痰、平喘、吸氧)基础上进行,观察治疗后患者病情转归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喘憋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肺功能改善方面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作者:张二辉;孟德荣;冯志军;秦文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46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三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而纤维蛋白原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结论: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德奎;刘跃;朱名安;黄萍;杜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5基因-1131T→C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载脂蛋白A5基因-1131TT、TC及CC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并与12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等位基因C携带者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C非携带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等位基因与罹患2型糖尿病有关,可能是湖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有利;付萍;符湘云;丁妍;朱名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肩袖损伤诊断中肩关节MRI与体检

    目的:比较肩关节MRI检查与体检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将45例疑有肩袖损伤患者术前肩关节体检和MRI与术中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肩关节体检、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分别是86.5%、83.8%;特异度分别是50%、62 5%.其中,MRI诊断肩袖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的敏感度分别为73.3%、90.9%,特异度分别为75%、87.5%.结论:肩关节体检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比MRI高,而MRI诊断肩袖损伤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肩关节体检.两者结合,有利于肩袖损伤的诊断.

    作者:沈异;华英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美能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美能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得宝松组40例,单独用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美能组40例,单独用美能片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40例,采用美能片口服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结果:得宝松组治愈率65%,有效率75%;美能组分别为42.5%和77.5%;联合用药组分别为82.5% 和95%,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得宝松组和美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能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疗效优于单独用得宝松局部注射和单独用美能片口服,疗效确切.

    作者:张华丽;王福喜;陈冰;张书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射疗法治疗瘢痕疙瘩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治疗的经验.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瘢痕疙瘩联合术后放射治疗.结果:治疗84例,其中8例复发,4例发生延迟愈合,6例发生照射部位溃疡,余66例正常愈合,治愈率83.3%.结论: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联合应用放射治疗可达到临床愈合.

    作者:夏云;王兵;徐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方法:13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外科手术,18例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纯结扎,1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大血管畸形解剖矫治.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112 h,平均(35.2±16.3)h,ICU时间2~7 d,平均(4.2±1.8)d,全组住院死亡8例,病死率5.8%(8/138),其余术后并发症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2例,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9例,均治愈,随访1~24个月,无晚期死亡,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恰当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挽救多数患儿生命,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林薇;谈凌凌;王哲;龚琪;徐振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CK-MB在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变化规律

    目的: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变化规律.方法:69例急性颅脑损伤和5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每天测量1次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直至恢复到正常范围或患者死亡.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与颅脑损伤和脑出血的部位、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创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Glasgow昏迷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肌酸激酶同工酶可提示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关.

    作者:朱宣德;梁桥安;黄永煜;李国洪;汤步阶;刘暖林;李远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