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疗效观察

张远超;喻莉;陈宝钧

关键词: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华法林
摘要: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方法:随访观察2003年1月-2007年6月本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8例,分析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97名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但有引起致命性并发症危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抑制剂FK506在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及其肝肾毒性研究

    目的:对排斥反应的分类,诊断标准及免疫抑制剂FK506的临床应用和肝肾毒性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器官移植领域,免疫抑制剂FK506具有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仍不可忽略其肝肾毒性.结论:FK506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抑制剂,以其众多优点和广泛作用逐渐成为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胡洁;曹国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鼻骨骨折的诊断与整复

    目的:提高鼻骨骨折的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整复.方法:86例鼻骨骨折患者经X线鼻部侧位拍片或鼻部CT确诊,其中行单纯鼻骨骨折复位54例,2例行歪鼻-鼻中隔偏曲整形术,8例开放性骨折清创的同时行鼻骨骨折复位,2例额突骨折复位,其余20例为单纯性鼻骨骨折且无移位未复位.结果:治愈71例,好转15例,其中5例为中晚期复位.结论:对鼻外伤骨折应在急诊期进行妥善处理,避免陈旧性畸形和鼻腔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吴健;廖华蓉;周林;李幼玲;刘岷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HBV携带者肝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目的:体外培养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研究细胞内HBV的复制情况及持续时间,为临床抗病毒试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分离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进行体外培养.14 d后,测绘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核型分析.分别用巢式PCR和ELISA法对细胞匀浆及培养上清液进行HBV-DNA和HBsAg、HBeAg的检测.结果:HBV携带者人原代肝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可检测到HBV-rcDNA,培养上清液内检测到HBsAg和HBeAg.细胞培养3周时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结论:该细胞体外培养期间仍能保持对HBV感染和复制的特性,为体外研究HBV感染情况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爱华;江渊;邵丽华;王刚;陈丰哲;张秀美;马立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预防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3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痰热清组41例,术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术后应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痰热清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发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虞玉存;何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肩袖损伤诊断中肩关节MRI与体检

    目的:比较肩关节MRI检查与体检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将45例疑有肩袖损伤患者术前肩关节体检和MRI与术中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肩关节体检、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分别是86.5%、83.8%;特异度分别是50%、62 5%.其中,MRI诊断肩袖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的敏感度分别为73.3%、90.9%,特异度分别为75%、87.5%.结论:肩关节体检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比MRI高,而MRI诊断肩袖损伤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肩关节体检.两者结合,有利于肩袖损伤的诊断.

    作者:沈异;华英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463例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新生儿抗生素预防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新生儿病历中使用头孢拉定预防治疗的原因及用药后新生儿体温情况.结果:胎膜早破<12 h用药组(60.94%)和羊水污染用药组(20 43%) 体温上升例数分别比对照组(78.13%和83.00%)少(P<0.05);胎膜早破 >24 h用药组(55.10%)和胎膜早破12~24 h(52.63%)用药组的体温上升例数与对照组(68.75%和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胎膜早破新生儿用药时间选择在胎膜早破<12 h为宜;但口服剂量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春玲;邓应梅;吕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脓毒症血浆D-二聚体、凝血4项、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在小儿脓毒症不同病情阶段的变化,为防治小儿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重症监护室住院患儿51例为脓毒症组,同期本院普通病房患儿30例为普通感染组,健康小儿20例为对照组.对入选病例即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和24,48,72 h病情评估 .结果:(1)血浆D-二聚体在脓毒症组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P<0.05), 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与危重评分呈负相关(P<0.05﹚;(2)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脓毒症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危重评分及预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对诊断小儿脓毒症纤溶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动态观察小儿脓毒症凝血、纤溶变化,可为脓毒症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董孝云;王群思;熊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hs-CRP、vWF及其裂解酶含量改变的意义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1)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2)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对策略.方法:13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外科手术,18例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纯结扎,1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大血管畸形解剖矫治.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112 h,平均(35.2±16.3)h,ICU时间2~7 d,平均(4.2±1.8)d,全组住院死亡8例,病死率5.8%(8/138),其余术后并发症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2例,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9例,均治愈,随访1~24个月,无晚期死亡,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危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恰当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挽救多数患儿生命,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林薇;谈凌凌;王哲;龚琪;徐振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Hunt’s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He-Ne激光理疗结合面神经管周围注射药物对Hunts综合征转归的影响.方法:58例Hunts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30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e激光理疗结合面神经管周围注射药物法对Hunt's综合征的转归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荆荣;张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以双侧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2007年10月30日入院.胸闷、气促2个月,加重不能平卧1周.患者近2个月来反复出现胸闷、气促,曾于我院住院治疗,行胸腔穿刺排液,胸水常规、生化提示漏出液,肿瘤相关检查均阴性,症状好转后出院.

    作者:刘天华;冯六六;俞建华;黄红漫;许其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用灯盏花素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灯盏花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50 mg/d)治疗1周,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比较治疗后血液黏稠度、血清纤维蛋白原、动态心电图缺血负荷改善情况及术后出血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前各项血液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P<0 05);缺血总负荷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出血病例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安全的.

    作者:杨帆;赖沙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射疗法治疗瘢痕疙瘩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治疗的经验.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瘢痕疙瘩联合术后放射治疗.结果:治疗84例,其中8例复发,4例发生延迟愈合,6例发生照射部位溃疡,余66例正常愈合,治愈率83.3%.结论: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联合应用放射治疗可达到临床愈合.

    作者:夏云;王兵;徐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的超声诊断

    目的:研究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的各种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诊断率.方法:90例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经过临床证实,对其声像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在声像图表现上分为3种类型:第1类表现为内有分层或密集纤细分隔的囊性团块;第2类表现为囊内较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第3类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仔细观察可见其有囊肿壁.90例中,超声提示为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可能47例,误诊43例.结论:卵巢黄体囊肿囊内出血易误诊,但掌握了声像图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作者:吴强;李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7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25例29足,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分,优13足,良11足,可5足,优良率82.8%.切口皮缘坏死2足(6.9%),针道感染1足(3.4%).结论: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较好的疗效,费用低,但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刘永刚;陈跃军;李国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加碘盐饮食对甲状腺吸131I率正常基准值的影响

    目的:评价加碘盐饮食对甲状腺吸131I率正常基准值测定的影响.方法:测定停用加碘盐6周的对照组、食用加碘盐组及食用加碘盐甲亢组口服131I溶液后2、6、24 h的甲状腺吸131I率. 结果:食用加碘盐组2、6、24 h吸131I率分别为(7.7±4.2)%、(13.8±5 3)%、(21.9±7.7)%.不同性别间各时相吸131I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加碘盐组与停用加碘盐组各时相吸131I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加碘盐的甲亢患者高吸131I率与停用加碘盐组相应时相吸131I率重叠率为22.5%、与食用加碘盐组相应时相吸131I率重叠率为5.0%.结论:在不停用加碘盐时做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必须调整正常基准值.食用加碘盐的甲亢病患者以此为正常判断标准,可以提高甲亢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孙瑞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L-P分流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在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步态障碍、尿失禁改善明显,智能障碍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12个月,影像学检查见脑室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有效方法,手术侵袭小,并发症少.

    作者:陈大伟;顾卫宏;鲁质成;葛鹏飞;陈儇;洪新雨;付双林;罗毅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

    目的:探讨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照组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和立止血,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手术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成功率高,止血效果确切.

    作者:王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发生慢血流现象可能的相关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被告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未进行治疗;B组患者被告知冠状动脉造影不正常,有发展成冠心病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并给予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升高及血脂增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占较高比例.A组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者16例(59.3%),B组2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吸烟、高脂血症等可能是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高危因素,对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改善内皮功能治疗;对频繁发生心绞痛且心电图有动态演变的高危患者,建议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处理.

    作者:董艳彩;刘东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确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手术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乳腺癌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炎性包块7例、纤维腺瘤6例、乳腺结核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2例,误诊率75.0%.10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24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5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4例行窦道或瘘管切除术,5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本病术前极易误诊,术中应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本病唯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文;何山;郑轲;刘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