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大骨瓣治疗伴侧裂区血管损伤的颅脑损伤(附39例报告)

茆康成;范云程;张广宇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 外侧裂, 脑挫裂伤,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对39例伴有侧裂区血管损伤并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其效果。结果:死亡4例,术后6个月按 GOS评分,植物生存8例,重残10例,中残7例,良好10例。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注意对外侧裂区血管的解剖保护及术后充分的引流,能提高手术疗效。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抑素联合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大黄及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方法:根据2010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 A 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都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营养支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文艳;沈闻文;戴旭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PICC导管维护和并发症处理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在肿瘤放疗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PICC导管维护和并发症处理情况。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肿瘤放疗治疗的患者68例进行PICC导管维护和并发症处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肢体肿胀、穿刺点感染、渗血以及导管异位。结果:6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0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的渗血,3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的感染,2例患者出现导管异位,所有患者经过积极处理,13例患者带管出院,另外55例患者均成功拔管。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导管杜塞和药物渗漏情况发生。结论:在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PICC的导管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能够保证患者得到更优质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更进一步发挥PICC导管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小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下肢功能性电刺激可穿戴设备在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下肢功能性电刺激可穿戴设备在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辖区内四个社区的49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分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偏瘫综合干预指导,治疗组此外还给予下肢功能性电刺激步行训练,治疗周期为6周,随访6个月,评定治疗前、后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相比步行能力改善和生理功耗指数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相比治疗前,治疗组干预后明显下降(P<0.05)。讨论:下肢功能性电刺激可穿戴设备对社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作用明显,适合社区患者家庭使用。

    作者:姜琇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I C U病房中品管圈对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情况发生的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I C U病房中30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155例和观察组145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理论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发生机械通气意外拔管17例,发生率为10.96%;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理论进行护理,发生意外拔管3例,发生率为2%。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试验方式发现在I C U病房中应用品管圈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意拔管情况的发生率,可以保证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保证患者在ICU监护期间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锦明;魏铭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治疗头外加固定裤对妇女坚持盆底康复治疗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盆底康复治疗头外加固定裤对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能否坚持完成治疗,治疗的次数及肌力、脱出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子宫及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用固定裤,自然并拢双腿,观察组穿上固定裤,实施相同治疗,相同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100例患者坚持做完一个疗程的有85例,85例中患者的盆底肌力提高两级以上有80例,由于使用了固定裤,治疗头无一例脱出,脱出率为0,效果好。对照组的患者做完一个疗程有40例,40例中只有25例的盆底肌力提高2级,效果不好。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盆底治疗头固定裤能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和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率明显增加,治疗的效果明显。

    作者:庞小玩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动脉切开取栓术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内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桂纯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小儿高热惊厥使用两种药物镇静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小儿高热惊厥使用水合氯醛与苯巴比妥的镇静效果比较。方法:将86例需要镇静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43例和苯巴比妥组43例,分别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和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分析镇静效果。结果:水合氯醛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苯巴比妥组(X2=5.94,P<0.05)。结论:采取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明显、操作快、入睡快、苏醒快,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镇静药。

    作者:马晓敏;沈玉婷;冯小华;庄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包括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机械通气(MV)是支持其呼吸功能,提高A R D S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重要的手段。我科2009年7月~2012年12月共收治ARDS患者20例,早期行有创机械通气,做好呼吸道及其他各项护理工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廷颜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支气管炎40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成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痰热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成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鱼腥草注射液+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仅为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皮肤反应,表现为瘙痒,经抗过敏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成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雪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温胃渗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温胃渗湿方联合常用四联抗溃疡药物治疗复发消化性溃疡,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者消化性溃疡病例6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30例,治疗组30例,西药组给予四联常规抗溃疡药物,治疗组口服西药同时给予温胃渗湿方口服,治疗两个月后行胃镜、Hp检查,评估自我感觉症状变化,行对照观察。结果:从胃镜检查结果、Hp清除率、自我感觉变化,治疗组均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结论:温胃渗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可提高复发消化性溃疡治愈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张明理;唐学峰;张小强;贾鹏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评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按0至IV级进行分级(0至II级为良性,III至IV级为恶性),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100例患者当中共有162个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80个,甲状腺腺瘤47个;甲状腺恶性肿瘤35个。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为91.43%(32/35),特异性为92.91%(118/127),准确率为92.59%(150/16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鉴别的准确率,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小儿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减轻患儿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的进行静脉输液患儿100例,对其进行观察探究。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99%。结论:对静脉穿刺患儿进行相关护理能获得满意应用效果。

    作者:王鹏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指(趾)端损伤病例修复方法的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指(趾)端损伤合理的修复方法。方法:对65例81指(趾)指(趾)端损伤分别行原位回植、转移皮瓣、再植手术处理。结果:术后79指(趾)成活,2例2指行原位回植术后坏死。术后随访1~3月,成活病例患指(趾)外形功能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优70指(趾),良9指(趾),优良率达97.5%。结论:指(趾)端损伤病例修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处理方式。

    作者:赵亮;王斌;张军;惠备战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的是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经过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晓波;李磊;杨蓉;李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3D打印个性化定制药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首次通过了一款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药物。这款名为Spritam的药物由美国Aprecia制药公司研制,用于治疗癫痫症患者。研究人员表示,该药物获得批准意味着个性化定制药物不再是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每天喝咖啡降低结肠癌复发风险

    咖啡是一种用经过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与可乐、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而一直以来咖啡是否影响健康是很多人都极为关心的话题,多年以来科学家之间争论不休。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二甲双胍再升级治疗糖尿病更有效

    二甲双胍已经作为II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使用了接近60年,现在已经成为新诊断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关于二甲双胍的争议一直不断,争议的主要内容在于二甲双胍究竟如何发挥平稳血糖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华法林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华法林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华法林药物治疗。结果:显效为29例,有效17例,无效8例。其中脑栓塞3例,周围血栓栓塞2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脑出血1例,不良反应中下血尿1例,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1例,轻度牙龈出血1例。结论:采用华法林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普洁雁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探讨重度盆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向

    目的:研究重度盆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0例盆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骨折创伤类型(Tile分型),将B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率。结果:①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59%,对照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Tile分型,可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与C型骨折病例相比,B型骨折病例预后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李鑫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针刺十宣穴、人中放血为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20例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流感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伴高热时发生的惊厥为高热惊厥。十宣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针刺十宣穴可达到“苑陈则除之”,去瘀生新可疏通气血之冲逆,意在调整气血,疏通经脉,清热凉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多。本人对20例小儿高热惊厥采用针刺十宣穴、人中放血治疗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讨论,并对个案进行详尽的分析。

    作者:刘伟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