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茜
本文比较研究了荷叶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乙醇提取工艺、酸水提取工艺和酸性乙醇提取工艺.根据三种工艺提取物的得率和提取物中总黄酮、总生物碱的含量,结合生产需要,确定以乙醇提取工艺为荷叶提取物制备工艺.然后对乙醇提取工艺的醇浓度进行优化,确定70%乙醇作提取溶剂时,提取物得率为6.87%,总生物碱和黄酮的含量分别可达4.32%和5.93%.该研究可以对荷叶提取物制备及产品开发生产提取较为行的技术支持.
作者:孟祥斌;李耀中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单侧去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术后早期同侧硬膜下积液(subdural effusion,SDE)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单侧DC术后早期同侧SDE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保守治疗,12例行腰大池引流术,6例腰大池引流无效行硬膜下积液腔置管外引流术,随诊3月,治疗有效率100%.结论:单侧DC术后早期同侧SDE多数可保守观察,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上,腰大池引流术及硬膜下积液腔置管引流术序贯治疗方法简易、安全、有效.
作者:金天庭;孔刚;陈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8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来分析超声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显示,所有患者中一共有145例急性阑尾炎,38例其它疾病;在超声诊断中,诊断出117例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是80.7%,诊断出28例其它疾病,诊断符合率为65.8%.结论:由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超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有效提高患者急性阑尾炎诊断率,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作者:黄进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本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GMP实施难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相应管理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杨桦;孙莉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的常见流行性疾病,主要为肠道病毒所引发,其感染暴发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均不容忽视,由于手足口病毒不断发生变化,其发病率与治疗预后效果均需给予严密的重视程度.笔者通过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 趋势,并探讨临床有效改善措施,旨在为临床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作者:王建霞;许晓芬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55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唐丽琦;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基层医疗机构药剂人员的教育思路和实践.方法:将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某省的90所县、乡、镇基层卫生院的850名药剂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果:基层医疗机构药剂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专业仅能低下的现象.同时,非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剂工作的现象普遍.结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剂人员的教育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对一些非高等医学院校毕业,没有高学历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剂人员加强继续再教育,对于中等学历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剂人员需要把按照自身的情况,积极鼓励他们接受函授班或者再深造的学习.
作者:左银风;周欢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探讨缓解护士工作压力,降低护理风险的方法.方法:对120名在职护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产生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压力.结果:护士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职业因素、工作环境与时间、社会因素、医患关系、护理职业风险几个方面.结论:外科护士承受的工作压力不容忽视管理者应通过人性化关怀,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等方面对护士工作压力进行疏导,以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杨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中老年妇女45 ~ 55岁过度到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即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阴道萎缩,性功能减退,阴道干涩、少津,阴道壁周围变化失常.中医中药治疗以滋阴清热,除湿止痒,知柏地黄方加减治疗妇女外阴炎、阴道炎160例,疗效显著.
作者:蒋树容;蒋龙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不断探索神经外科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实行目标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对实习生进行实施个性化实习计划,应用目标教学进行带教,将护理程序运用到带教中.结果:实习生理论、操作出科考试成绩均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结论:临床实习是每一位护理人员成长的必经阶段,有计划的目标教学能够提高实习生短时间内掌握神经外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控.方法:选取我县卫生院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共1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预防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康复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对比有明显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未痊愈人数少于对照组,痊愈患者6例,基本痊愈2例,未痊愈1例,痊愈率为88.88,对照组痊愈患者3例,基本痊愈2例,未痊愈4例,痊愈率为55.55%.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主要为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应加大农村肺结核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及接种卡介苗,关注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作者:蒋素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针对2009 ~ 2012年完成疗程的肺结核患者,在结束疗程后进行两年随访,以观察结核病的复发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对完成疗程的结核病患者,每半年通过结核病门诊医生预约、电话通知、社区医生督促相结合的方式随访一次.结果:随访观察的955例病人,随访两年复发率为5.34%.结论结核病患者结束疗程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有必要对该类人群定期随访监测.
作者:姜伟;陈水平;黄莉芳;秦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健康教育模式把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经过1年护理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1年护理管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娟;何灵娟;毕艳妮;董庆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对策,并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78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进行护理干预15 ~ 20d后分别利用自评抑郁量表(即SDS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调查表(即GQOLI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得分均有所下降,心理护理组的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而GQOLI-74得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护理组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葛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从而获得治愈的自信心,提高手术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分析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根据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需要,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在对手术患者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有一定的提高,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护士护理患者时应重视心理护理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方可大大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作者:杨翠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认识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4年间在本院经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证实的35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CT胸部检查资料.其中男28例,女7例,中位年龄43岁,均行64排螺旋CT常规检查,对其图像分别使用肺窗和纵隔窗及薄层重建显示进行观察.结果:35例中,两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影35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0例,有多个肺气囊15例,合并脑弓形虫感染7例,腹部淋巴瘤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有明显的融合成片趋势,早期病变主要在肺门周围,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向周围肺野辐射状扩展,而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应考虑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
作者:李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关于晚期肝癌临终护理特点的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共80例,对其实施临终护理措施,根据晚期肝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临终护理.结果:临终护理有利于患者减轻身心痛苦,降低家属悲痛感,促使患者能够安详的逝去,其可获得较好社会效益,以及良好的医疗效果.结论:临终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的护理中,是人性化的体现,不但使得患者减轻痛苦,各类要求得以满足,更能维护患者尊严,让患者平静安详的走完一生.
作者:杨文英;张贺菊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产后盆底肌功能发生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女性孕产妇患者由于妊娠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发生了异常.严重者会发生功能性障碍并且出现缺陷,在产科中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盆底肌功能受损后的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等.不仅伤害了患者的健康,并且给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盆底肌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永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与对照组的79.07%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5.59%,两者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面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东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近年来,我国临床中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的发生率越来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在分娩时具有特殊性,风险要明显高于健康产妇,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意识.本文中将对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临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现阶段针对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鸷志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