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夫精人工授精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

刘帅;莫祖春;赵冰玲

关键词:夫精人工授精, 心理分析, 护理策略
摘要:目的:分析夫精人工授精(AIH)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接受AIH的妇女及门诊进行生殖健康咨询的妇女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两组妇女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夫精人工授精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PEG-PLGA多孔载药微球制备因素的优化

    目的:研究乙交酯-丙交酯-聚乙二醇(PEG-PLGA)载药微球制备因素对外观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制备符合要求的多孔载药微球.方法:以乙交酯(GA)、L-丙交酯(LA)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PEG-PLGA;以二氯甲烷为有机相,用W/O/W复乳法制备包封伊文思蓝的PEG-PLGA多孔载药微球.以微球外观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为参考指标,对制备因素温度、聚合物浓度和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进行优化.结果:优化条件后佳组合:温度40℃(二氯甲烷的沸点),浓度为75 mg/ml,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为63/27/10.此时微球为多孔结构,成球规整,孔隙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相对较高,分别为0.38%和32.41%.结论:制备温度、聚合物浓度和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对载药微球的外观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有较大影响.

    作者:袁晓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2010-2014年上海市虹口区腹泻病例中志贺氏菌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辖区内腹泻病例中志贺氏菌的感染情况及优势菌型的耐药情况分析.方法选择辖区内2个医院作为监测点,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培养、血清型鉴定和抗生素耐药性试验.结果:2010 ~ 2014年,本实验室检测3101份腹泻标本,分离志贺氏菌62株(总阳性率为2.0%),涵盖6种不同血清型,常见当属宋内志贺菌48株(占77.42%);其次福氏志贺菌2a(8株占12.90%).48株宋内志贺菌年龄分布以青壮年13-60岁为主,对链霉素、萘啶酸、甲氧嘧啶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3.75%,对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91.67%.结论:宋内志贺菌是区域内常见的志贺菌,警惕耐药克隆株形成潜在暴发的风险.加强辖区内志贺菌属主动监测对控制细菌性痢疾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沈静;张静;忻郦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8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来分析超声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显示,所有患者中一共有145例急性阑尾炎,38例其它疾病;在超声诊断中,诊断出117例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是80.7%,诊断出28例其它疾病,诊断符合率为65.8%.结论:由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超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有效提高患者急性阑尾炎诊断率,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作者:黄进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小儿个性化护理的重要作用以及临床推广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 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患者6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等分为观察组314例,对照组31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达100%,对照组满意度为86.31%,比较2组统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能提升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庭的亲密度,使双方互相配合,显著提升疗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黄娟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目标教学在神经外科护生带教中应用

    目的:不断探索神经外科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实行目标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对实习生进行实施个性化实习计划,应用目标教学进行带教,将护理程序运用到带教中.结果:实习生理论、操作出科考试成绩均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结论:临床实习是每一位护理人员成长的必经阶段,有计划的目标教学能够提高实习生短时间内掌握神经外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T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T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10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IL-13、IL-18、IL-17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咳嗽变性哮喘患者采用苏黄止咳可以明显改善T细胞免疫平衡.

    作者:李春苗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疗体会

    目的:分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选取92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对不同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和血栓性静脉剥落手术以及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患病局部的红肿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后期疾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抗凝治疗组的局部红肿消失时间为(11.7±3.2)d,住院时间为(12.1±3.6)d.手术组的局部红肿消失时间为(6.5±1.8)d,住院时间为(7.1±1.7)d.手术组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此外,抗凝治疗组有3例和7例患者在服药后再一次出现深静脉血栓和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手术组则分别有4例和3例.结论:当患者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凝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期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疾病复发.

    作者:秦延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

    目的: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对策,并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78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进行护理干预15 ~ 20d后分别利用自评抑郁量表(即SDS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调查表(即GQOLI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得分均有所下降,心理护理组的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而GQOLI-74得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护理组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葛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药学监护在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激素治疗中的实践与思考

    药学监护是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长期使用及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对一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的激素治疗进行的药学监护.

    作者:李寒馨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优质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手术室的常规护理中,实施优质化护理措施后的护理质量效果.方法:将300例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一个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即对照组,另一个组在结合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本院设计的优质化护理措施,即为研究组,待护理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病人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好于对照组、更加积极配合治疗、S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室护理中开展优质化护理措施,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值得肯定的护理措施,应该对其大力推广.

    作者:曾莉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与对照组的79.07%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5.59%,两者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面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东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糖尿病教育在胰岛素治疗中的作用

    无论何种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均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血糖,起到治疗的目的.但是,由于患者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对治疗方案的正确理解,以及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不能规范操作和自我管理等,致使血糖控制不达标.正确认识和使用胰岛素是糖尿病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糖尿病教育的难点之一,本文就在胰岛素治疗中如何开展糖尿病教育谈些拙见,与同行共勉.

    作者:李作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55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唐丽琦;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关于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把已在我院确诊并入院治疗了7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单独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的患儿的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金虎;白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风险因素分析在278例心血管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加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收治的278例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归纳总结具体的护理风险,不安全因素及整改防范措施.结果:住院心血管患者不安全因素来自多个方面,主要与技术水平、风险意识、沟通缺陷、护理管理等有关.结论:有的放矢,加强防范,持续改进,运用科学的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医疗及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继琼;武才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进展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始终居高不下,在我国处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位.我国大部分患者就诊时胃癌已属中晚期,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式,尽管传统治疗方法已有很大提高,但患者整体预后仍不佳.随着肿瘤分子生物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热点,多种靶向药物逐渐进入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为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开启了新的篇章.本文主要就分子靶向治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于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

    目的:总结和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方法:查阅近年来暴露疗法、包扎疗法、感染创面护理等研究性文献.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应根据创面深浅程度、有无感染、烧伤部位等进行有针对性、特殊性的护理.结论:创面护理贯穿整个烧伤治疗的全过程,使患者大程度的恢复功能.

    作者:郭晓颖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分析

    目的: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40mg/次/天;治疗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40mg/次/天,阿司匹林口服0.3g/次/天,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改变情况、相关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疗效好于单纯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患者,联合用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郭华晓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

    目的:分析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健康教育模式把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经过1年护理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1年护理管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娟;何灵娟;毕艳妮;董庆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胫腓骨骨折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按照损伤控制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记录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3.95%(3/76),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0.3±4.5)d,骨折均一期愈合94.74%(72/76),延迟愈合5.26%(4/76);骨折愈合平均(3.5±0.6)个月,优良率为90.79%(69/76).结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宗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