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明;穆原;金民;金跃;吕天河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密切.OSAHS是肥胖、年龄、遗传、吸烟等因素之外的新的、独立的致高血压危险因素[1].作者对部分以高血压病就诊于心内科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对确诊为OSAHS的部分患者进行一般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血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OSAHS与临床高血压病的关系.
作者:刘东亮;董艳彩;万霞;刘素红;胡雯;李叶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浅全麻用于儿童腹部手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小儿手术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连硬外组,B组为单纯全麻组.C组为连硬外联合全麻组,连硬外用药选择0.6%~1.5%利多卡因10 mg/kg或0.1%~0.2%布比卡因1.5~2 mg/k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和阿曲库铵,吸低浓度异氟醚维持.记录各组平均脉压差、心率、氧饱和度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心率、平均脉压差、氧饱和度下降明显,与基础麻醉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B组、C组氧饱和度显著上升;C组诱导后心率、平均脉压差与基础麻醉后相比,变化不显著,且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结论:连硬外联合气管插管浅全麻用于儿童腹部手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杨文华;高莲红;吕清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热性惊厥患儿的发病率、治疗、复发、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252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热性惊厥患儿是一种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疾病,绝大多数热性惊厥预后良好.但热性惊厥患儿易于复发,复发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以及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转为癫癎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1岁、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有关.结论: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癎的危险因素的患儿,要密切随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郑华玲;李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上皮型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水平变化.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E-cad表达及22例正常健康人血清E-cad表达.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E-ca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正常健康人E-cad水平不高.结论:上皮型钙黏蛋白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标志物,其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王林中;邹典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Ⅰ的影响.方法:把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试验组,每只大鼠均于24 h,7 d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心肌肌钙蛋白Ⅰ在24 h,7 d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动员骨髓干细胞,迁移到心肌,修复受损的心肌,减少心肌肌钙蛋白Ⅰ的释放.
作者:郭素萍;高传玉;刘煜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通过检测血清蛋白组分改变,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监测血清蛋白的意义.
作者:冯惠清;刘希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我院1993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9例腮腺肿物病人,术前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腮腺肿瘤,术后病理报告确诊为腮腺结核;其中4例误诊为混合瘤,3例误诊为黏液表皮样癌,2例误诊为腺样囊性癌;病史长的3年,短的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无低热、盗汗、咳痰等症状,颈部和颌下淋巴结无肿大,X线胸片亦无异常发现,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行系统性的抗结核治疗,切口均顺利愈合.
作者:郑翔;郭宇红;崔广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并观察不同途径给药诱导的差异.方法:采用腹 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检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结果: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组均出现血糖升高、胰岛素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均可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两种途径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沈亚非;徐焱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方法:随机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2003年10月的初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74例,和2002年7月-2003年10月的初治肺结核病人104例,对确诊时的痰涂片、空洞、X线表现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病人的痰涂片阳性率,空洞和重症结核进行X2检验,P>0.05,没有显著差别.重症结核在65~75岁年龄组,单纯组与合并糖尿病组所占比例分别为46.15%和50%.结论:Ⅱ型糖尿病代谢紊乱不明显时对肺结核的影响较少;老年重症结核症状不典型,易与慢性支气管炎混淆造成延误诊断.
作者:温建水;刘晓华;韦旭;宋清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体外冲击波碎石(EWSL)治疗泌尿系结石,因其安全性高、痛苦小,得到了临床医师和病人的认可,但并不是所有的泌尿系结石病人都适合EWSL,我们对因盲目碎石导致严重并发症8例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金;韩瑞红;张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曲面断层是口腔科医生观察全部牙列和相关结构的唯一显示方法,可保证从一侧髁突到另一侧髁突均显示在一幅图像上.下面就我科开展曲面断层摄影以来,遇到的一些常见的能降低图像质量的原因及所产生的不正确现象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
作者:芦运生;宋绍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987年5月-2002年6月,我院收治87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膈疝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宏;陶中良;王成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应用阴道壁修补术治疗合并阴道膨出与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23例.结果:随访1~5年,23例中8例治愈,5例部分有效,10例无效.结论: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女性尿失禁效果并不理想,应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研究合适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作者:吴衡慧;张菊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ERCP、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0例梗阻性黄疸的B超、ERCP、CT检查对比分析,讨论各检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B超检查对胆管梗阻病变的定位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低;CT检查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比ERCP低;ERCP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病因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B超和CT检查,特别是对发生在胆管下段梗阻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可通过直视及活检确诊乳头癌.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应首选B超检查,将其作为筛选病例的首选方法;B超检查难以确诊的则选用CT、ERCP检查,其中以ERCP检查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为较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戴文海;邓燕贤;罗敏;徐军红;邱维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1999年因阵发性心悸、头痛在我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行手术治疗,术中未见转移,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术后血压正常.2004年4月再次出现阵发性心悸头痛,血压高达180/140 mmHg.入院后血糖空腹10.1 mmol/L,餐后2 h 17.1 mmol/L,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5 cm×4 cm×3 cm,ECT示右肾上腺处有131I-MIBG异常浓聚,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并继发性糖尿病.给予胰腺素降糖致血糖正常,心痛定和卡托普利降压至112~155/72~106mmHg时,采用seldinger技术右股动脉穿刺,超选至右肾上腺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边界清楚,血供丰富.注入超液化碘油和永久性栓塞剂聚乙烯醇(PVA)共11mL,再次造影肿瘤血管不再显影.术中血压波动大,尤其在导管插入瘤组织时血压高达242/122 mmHg,心率加快至163次/min.立即推注酚妥拉明10 mg,并用酚妥拉明30 mg加入液体中滴注,含化心得安10 mg,血压、心率下降.术后微泵推注酚妥拉明,口服心得安,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剂量.术后第6 d完全停用酚妥拉明和心得安.术后1个月复查CT示右肾上腺区2 cm×2 cm碘油沉积,余无异常.3个月后血糖降至正常.随访5个月血压、心率、血糖均正常.
作者:徐玲;徐勇;朱建华;李春林;蒋岚;马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其能够安全、顺利渡过孕期、产褥期及分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本科室2002年8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例,总结对该类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说明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对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十分必要.
作者:张凤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经CT证实无心血管病史的260例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心电图(ECG)资料进行分析,发现ECG异常203例(78.1%).ECG改变:主要表现为T波,S-T段的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ECG异常改变与脑卒中有明显关系,与病变性质无关;ECG异常改变程度与脑卒中严重程度成正比.ECG改变的可逆性与脑卒中严重程度成反比.
作者:李建国;郭自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十二指肠钡剂反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并经胃镜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例的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征像.结果:十二指肠钡剂反流提示幽门管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与慢性胃炎特别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变明显相关,本组67例均有十二指肠钡剂反流.结论:十二指肠钡剂反流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较高,结合慢性胃炎的其他X线征像可提高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定性诊断.
作者:王乃武;李俊红;翟所席;任军华;牛玉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传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病已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然而,恶性肿瘤却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20世纪70年代我国恶性肿瘤占死亡原因的第3位,而90年代在城市上升到了第1位,在农村为第2位,城市恶性肿瘤病死率达112.57/10万,农村达106.76/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幅度大,为29.78%,居世界第一位[1].且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每年递增1.3%,发病率则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农村恶性肿瘤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美国脑肿瘤协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原发性脑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截至到2000年其患病率为130.80/10万人,且每年有35 000例新确诊病例,尤其是儿童脑肿瘤,为仅次于白血病的第2类肿瘤,0~19岁儿童的患病率为9.50/10万,在2000年有26 000多例已确诊的脑肿瘤患儿,且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中40%~60%为脑胶质瘤[2].
作者:高丽;董子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后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术中于瘤腔内安置化疗囊,并行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及放疗增敏作用检测,术后第2,4,8,12周和6个月分别行经皮穿刺注入敏感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随访6~36个月,并与以前随访的40例接受肉眼下全切后常规放化疗的脑胶质瘤结果相比较.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生存期明显延长,6个月内复发4例(8.8%),死亡3例(6.6%);1年内复发9例(20.0%),死亡7例(15.6%);2年内复发19例(42.2%),死亡15例(33.3%);3年内复发25例(55.6%),死亡22例(48.9%).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步星耀;赵红卫;雒建超;张永福;赵跃武;孔令非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