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咏娟
目的:探讨采取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其认知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 2015年5月所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以及母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其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妊高症等母婴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生期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保护母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文新;黄丽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中老年妇女45 ~ 55岁过度到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即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阴道萎缩,性功能减退,阴道干涩、少津,阴道壁周围变化失常.中医中药治疗以滋阴清热,除湿止痒,知柏地黄方加减治疗妇女外阴炎、阴道炎160例,疗效显著.
作者:蒋树容;蒋龙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 2015年1月期间于本社区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50例,按照患者建档前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7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方式,经过6个月护理后,探究并分析两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及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6个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时,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闻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加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收治的278例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归纳总结具体的护理风险,不安全因素及整改防范措施.结果:住院心血管患者不安全因素来自多个方面,主要与技术水平、风险意识、沟通缺陷、护理管理等有关.结论:有的放矢,加强防范,持续改进,运用科学的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医疗及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继琼;武才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本文比较研究了荷叶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乙醇提取工艺、酸水提取工艺和酸性乙醇提取工艺.根据三种工艺提取物的得率和提取物中总黄酮、总生物碱的含量,结合生产需要,确定以乙醇提取工艺为荷叶提取物制备工艺.然后对乙醇提取工艺的醇浓度进行优化,确定70%乙醇作提取溶剂时,提取物得率为6.87%,总生物碱和黄酮的含量分别可达4.32%和5.93%.该研究可以对荷叶提取物制备及产品开发生产提取较为行的技术支持.
作者:孟祥斌;李耀中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49例,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死亡0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脑动脉瘤的特点实施护理,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切入点,总结如何提升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我院2014年01月~ 2015年02月收取的138例肱骨近端骨折病患,予以分组,A组=B组=69例.其中,A组选择锁定钢板方案,B组选择非手术方案,在观察所有入选病患治疗情况的基础上,对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入选病患愈合时长(6.21±2.16)星期,B组是(7.68±3.12)星期;A组优良率91.30%,B组是68.12%;A组未出现并发症,B组并发症17.39% (12/69),表明A组在上述指标中均表现出极大优势(P<0.05).结论:就肱骨近端骨折病患而言,选择锁定钢板方案可取得显著成效,还能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可推广.
作者:吴俊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本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GMP实施难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相应管理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杨桦;孙莉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MSCT在外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应用MSCT诊断的156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MSCT诊断与临床诊治相符139例,准确率达89.1%.结论:应用MSCT诊断外科急腹症快速、便捷、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导管继发性移位的不同情况,探讨继发性导管移位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肿瘤患者PICC导管继发性移位的不同位置分别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整,生理盐水重力冲管、滴注、爬楼梯、过深的导管拔出到正常范围等处理.结果:12例导管继发性移位经处理后9例导管继续使用,3例导管拔除.结论: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PICC导管继发性移位的预防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以提高PICC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冯丽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雷公藤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多苷等.雷公藤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
作者:姚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1月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76例,将其按奇、偶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血管内栓塞方法应用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治疗中,其具有微创手术特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控.方法:选取我县卫生院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共1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预防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康复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对比有明显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未痊愈人数少于对照组,痊愈患者6例,基本痊愈2例,未痊愈1例,痊愈率为88.88,对照组痊愈患者3例,基本痊愈2例,未痊愈4例,痊愈率为55.55%.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主要为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应加大农村肺结核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及接种卡介苗,关注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作者:蒋素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湿化则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方法: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化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结果: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
作者:刘爱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促进疾病康复,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总结出影响睡眠的因素,并给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问卷了我院96个住院病人中入睡困难50例,早醒31例,不能熟睡11例,睡眠时间缩短4例,失眠与精神症状、环境、心里社会因素、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可稳定患者情绪,促进疾病康复,可见睡眠对精神病人尤为重要.
作者:蓝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55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唐丽琦;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75例.其中一组采用肺心病治疗方案,另一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ST-T段改变、电轴左偏、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单一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70例(93.3%),高于对照组的59例(78.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具有特殊性,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敏;李海群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级预防药物的治疗依从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2.9-2014.9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24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2例.A组患者应用二级预防药物进行治疗;B组仅进行一般性的治疗.观察并比较A、B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对于是否按时、按量、按次用药以及是否长期坚持用药的依从率分别为95.90%,93.44%,97.54%和92.62%,该比例均优于相应B组的88.52%,85.25%,89.34%和83.61%,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3.77%,远高于B组的6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2,P<0.05).结论:二级预防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总体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密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颌骨骨折患者3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颌间固定,实验组给予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咬合关系紊乱、口臭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创伤性低,操作简单,值得普及.
作者:宋勇;李想;蔡嫚;王耀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2013年奉节县中小学学生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探究发生贫血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奉节县中小学学生500名,分析其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统计低血红蛋白发生率与学生年龄段和性别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165名贫血学生,发生率为33.0%,大部分为边缘性贫血,没有检测出中、重度血红蛋白.其中各年龄段的低血红蛋白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低血红蛋白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在13岁时又显著升高,之后又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在性别分布方面,女生的低血红蛋白发生率高于男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红蛋白对中小学生的发育和生长有着严重影响,且发生率较高,应当加强预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贫血率降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周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