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刘秀祥

关键词:胰腺癌, 螺旋CT,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5例,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0例,胰胆管扩张21例,胰周血管侵犯19例,胰周淋巴转移3例,肝转移2例,腹膜种植12例.正确预测肿瘤不可切除性93.33%,正确预测可切除性为76.92%.结论: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对胰腺癌是否伴有周围血管侵犯和转移的准确性也较高,亦是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的有效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脑损伤早期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目的:总结脑损伤的早期不典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995-2004年CT检查脑外伤1876例,对关心区采取减薄扫描或HRCT检查.首诊未发现异常或考虑为其他病变106例,随诊复查确诊为脑损伤改变.结果:34例脑挫伤中点状高密度灶18例,片状低密度灶16例.72例迟发性脑损伤中脑肿胀18例,轴索损伤14例,散在小血肿10例,迟发硬膜下血肿30例.结论:CT诊断脑外伤有重要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应作好鉴别诊断.

    作者:陈兰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我院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994年10月- 2005年1月,共完成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42例;术前诊断:先心病、主动脉瓣病变39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合并瓣周漏1例,老年退行性病变1例,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全组患者术前UCG示主动脉瓣病变,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中重度),主动脉瓣环径(2.45±0.31)cm;肺动脉瓣发育正常,功能良好,肺动脉瓣环径(2.34±0.21)cm;术前心功能2.12级.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分三步进行:(1)采取自体肺动脉瓣;(2)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并移植自体肺动脉瓣于主动脉位,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3)利用同种动脉瓣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 (6.11±0.12)mmHg,左室舒张末径明显缩小(P<0.01),LVEF 0.49±0.23,心功能I~II级.38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1个月~10年,心功能I级,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末见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1例早期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同种瓣心内膜炎再次手术死亡,另1例患者术后不明原因突发心脏骤停,复苏后应用体外人工膜肺支持一周后心脏功能明显好转,后因经费问题家属要求自动出院.结论: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温斌;张建群;宋士秋;周海波;于建波;常鹏;王助衡;王胜洵;刘海燕;刘巍;伯平;甘辉立;曹向戎;黄国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性冠心病52例,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监测,同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应用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可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时间,增加24 h平均正常心动周期(NN)间期,只有比索洛尔引起迷走张力活动增加,PNN50与rMSSD均增加(P<0.05).比索洛尔不引起SDNN和SDANN的明显改变,而卡维地洛却减少SDNN和SDANN(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可以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时间,增加24 h平均正常NN间期;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因可降低HRV的参数SDNN和SDANN,有可能增加心性猝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增加迷走张力,明显改善心率变异性,有可能减少心性猝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作者认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尤其同时伴有心率变异性减低着,若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适应证,以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为宜.

    作者:赵士超;杨朝宽;王光公;徐金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36例临床观察及急诊护理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我国人口多,高血压患病率高,AD主要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约70%~90%的AD患者并有高血压.推测其患病率亦逐年升高,每年新的病例可能超过万余例[1].由于AD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特异性差,如对该病缺乏警惕性则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科1998年1月-2004年5月共收治AD患者36例总结如下.

    作者:华秀芝;刘志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贲门癌手术切口的设计

    目的:为解决贲门癌手术入路及术野暴露问题.方法:本切口分三部分进行,①经左上腹腹直肌切口,上端于第六肋弓缘下1 cm称B点,下端平脐称C点(简称BC线);②自B点向右上斜至剑突称A点(简称AB线);③自B点向胸部第六肋间延伸至腋中线称D点(简称DB线).结果:经ABC切口完成手术54例,经DBC线切口完成手术29例,作者采用改良的贲门手术切口,术中均可达到良好的暴露.结论: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肿瘤是否可以切除,探查采用BC切口,可以切除时采用的胸腹联合切口(DBC)还是采用改良的经腹切口(ABC)为适宜,是根据术中的情况结合全身的状况来决定.

    作者:汪桂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36例

    目的: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1999年12月-2005年3月36例腹主动脉瘤中,35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果:36例患者除1例死亡,余35例均获临床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及缝合修补和腔内修复等方法的更新可明显降低手术危险性.

    作者:鲍学斌;翟保平;张斌;王永乾;李东虎;杨海林;张俊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1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疗效可靠.

    作者:贾艳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是各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救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衰竭是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而人工通气能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为抢救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呼吸衰竭的患者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2],但机械通气也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合并症及不利影响,如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病死率高达50%~70%[3])、呼吸道黏膜溃疡、气管血管瘘、气管胸膜瘘.只有掌握严格的气道管理,才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如下.

    作者:张为朵;马天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的8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中19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占21.6%.19例患者均有皮肤黏膜出血点,发病年龄<3个月14例,体重低于正常4例,母乳喂养16例,婴儿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2例.结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可能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针对<6个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应进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筛查,尤其是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及肝功能异常者更应重视.

    作者:秦小菀;薛海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护理

    临床上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化疗、输血、补液、静脉内高营养、中心静脉压的监侧等治疗,由于输液种类广泛,重复静脉穿刺往往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保留静脉输液通道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抢救工作及时、顺利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采集静脉血、监测各种医疗指标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科近2年来对50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聂玉光;闫庆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细胞学涂片的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细胞学涂片上的应用.方法:选用有对比意义的二组病例,计有腺癌性胸腹水离心涂片37例,小细胞未分化癌痰涂片20例,采用免疫组化二代二步法进行实验染色.结果:腺癌性胸腹水离心涂片中的腺癌细胞对CEA抗体显阳性,间皮细胞对MC抗体显阳性;小细胞未分化癌痰涂片中小细胞未分化癌细胞对CHA抗体显阳性,淋巴细胞对LCA抗体现阳性.结论:免疫组化的抗原抗体反应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化学反应,对特定抗原识别力强,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抗原分子是其他生物技术难以达到和替代的,在细胞学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闫振宇;杨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5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脾破裂和保脾手术治疗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其适应证以及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58例脾破裂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58例治愈55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膈下感染4例,胰瘘2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2例,肠黏连6例.结论:对所有的脾破裂患者都要考虑脾功能的保留,在保命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原位保脾,只有对必须行脾切除的病人,才考虑脾切后行自体脾组织移植.

    作者:张国典;钟进营;韩文献;吴新宇;李宁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肾损伤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提高保肾率.方法:分析58例肾损伤手术治疗情况.结果:31例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术,27例行肾切除术.其中57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探查肾脏前阻断肾血流进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是减少肾切除率的有效方法;损伤程度重,全身情况差及延迟手术是构成肾切除的主要原因;积极改善全身状况,正确估计肾损伤的病理类型,尽早修复肾脏裂口,对保守治疗72h效果不佳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探查,是减少肾切除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尹宗立;舒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复发性腹壁切口疝2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壁切口疝的手术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腹壁切口疝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有1次以上的切口疝修补手术史.20例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补片进行修补术,术后腹带加压包扎2周,放引流管引流积液积血,引流管3~5 d拔除,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素.2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 d.结论:对复发性腹壁切口疝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胡玉萍;周明银;胡晓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正常青年人汉语认知活动与脑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汉语认知任务的完成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在进行汉语词语联想、句子重建、近意词辨别认知任务时及其先前的休息期,对45个正常的志愿者(右利手)用经颅超声多普勒监测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完成认知任务时与休息时期相比,所有认知任务的完成均诱导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显著增加(P<0.01):词语联想任务左侧相对增加14.2±4.7,右侧8.5±2.8,句子重建左侧相对增加13.8±3.2,右侧8.6±2.2,近意词辨别左侧相对增加13.0±6.4,右侧7.3±3.1;并显现出显著的左侧半球偏侧化.性别对部分认知活动诱导的脑血流速度变化产生影响,但男女性别间偏侧化倾向无显著差异.结论:词语联想、句子重建、近意词辨别任务可诱导脑血流速度的左侧偏侧化.

    作者:王文富;汪洪;刘诗翔;梁燕;刘枢晓;朱榆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病,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占腹主动脉瘤>95%[1].作者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共收治了48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均经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佳祥;王锋;程兆云;谢周良;崔识远;顾以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人结肠息肉98例临床分析

    回顾我院1999-2005年来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23例中,发现结肠息肉98例,检出率为23.2%,恶变率为9.2%.以混合性腺瘤的恶变率高.故对于老年人既往有腺瘤病史者,均应定期复查,以提高腺瘤及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

    作者:李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万乃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用万乃洛韦(0.3 g,2次/d,7 d) 治疗疱疹性口炎44例,并与吗啉胍0.2 g, 3次/d,7 d)进行疗效比较.万乃洛韦在退热天数,口腔黏膜溃疡愈合天数均优于吗啉胍.说明万乃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力;彭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笑气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笑气对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影响. 方法:分析总结应用笑气分娩镇痛的孕产妇100例与未使用任何镇痛剂的孕产妇100例对照,并观察出生后新生儿Apgar评分与脐血血气分析.结果:笑气对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与脐血血气分析无不良影响.结论:笑气是毒性小、无异味的吸入性镇痛麻醉剂,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对新生儿出生后无不良影响,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凤枝;原继红;步艳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期痴呆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三种主要类型: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混合性痴呆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05例住院患者先进行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测定(5~8 min);若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CD-10)痴呆诊断标准评定;对符合痴呆诊断者,再用NINCDS-ADRDA标准和Hachinski局部缺血性量表测定,鉴别出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混合性痴呆,观察头颅CT.结果:血管性痴呆77例(73.33%),阿尔茨海默病21例(20.00%),混合性痴呆7例(6.67%);CT显示:脑梗死灶、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结论:应用以上量表和CT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简便实用,结果更准确,可比性强,可作为有无或是否痴呆的定性诊断,还可定量诊断,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扩建;杨铁骊;张宪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