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损伤早期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陈兰忠

关键词:脑外伤, 不典型,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总结脑损伤的早期不典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995-2004年CT检查脑外伤1876例,对关心区采取减薄扫描或HRCT检查.首诊未发现异常或考虑为其他病变106例,随诊复查确诊为脑损伤改变.结果:34例脑挫伤中点状高密度灶18例,片状低密度灶16例.72例迟发性脑损伤中脑肿胀18例,轴索损伤14例,散在小血肿10例,迟发硬膜下血肿30例.结论:CT诊断脑外伤有重要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应作好鉴别诊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方法:26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结果:全组顺利插入合适的气管导管.结论:全麻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气管插管情况,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张咸虎;鲁应军;李新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的8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中19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占21.6%.19例患者均有皮肤黏膜出血点,发病年龄<3个月14例,体重低于正常4例,母乳喂养16例,婴儿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2例.结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可能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针对<6个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应进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筛查,尤其是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及肝功能异常者更应重视.

    作者:秦小菀;薛海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性冠心病52例,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监测,同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应用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可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时间,增加24 h平均正常心动周期(NN)间期,只有比索洛尔引起迷走张力活动增加,PNN50与rMSSD均增加(P<0.05).比索洛尔不引起SDNN和SDANN的明显改变,而卡维地洛却减少SDNN和SDANN(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可以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时间,增加24 h平均正常NN间期;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因可降低HRV的参数SDNN和SDANN,有可能增加心性猝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增加迷走张力,明显改善心率变异性,有可能减少心性猝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作者认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尤其同时伴有心率变异性减低着,若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适应证,以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为宜.

    作者:赵士超;杨朝宽;王光公;徐金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防治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芦桂林;郭坤霞;王忠;刘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的关系.方法: 以濮阳地区30~70岁2570例为研究对象,检查其肝功、血脂和转氨酶.结果: 高脂血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脂肪肝患者转氨酶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患者.结论: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疾病,高血脂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艾敏;姜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人结肠息肉98例临床分析

    回顾我院1999-2005年来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23例中,发现结肠息肉98例,检出率为23.2%,恶变率为9.2%.以混合性腺瘤的恶变率高.故对于老年人既往有腺瘤病史者,均应定期复查,以提高腺瘤及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

    作者:李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护理

    临床上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化疗、输血、补液、静脉内高营养、中心静脉压的监侧等治疗,由于输液种类广泛,重复静脉穿刺往往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保留静脉输液通道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抢救工作及时、顺利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采集静脉血、监测各种医疗指标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科近2年来对50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聂玉光;闫庆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2例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tar artery syndrome,TOBS )是脑血管病中少见的类型, 但近几年报道逐渐增多,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多漏诊误诊.现就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分析如下.

    作者:范玲;杨传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使用浓度为0.15%的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骨科下肢手术和普外科下腹部腹壁手术的患者实施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骨科下肢重布比卡因按0.15~0.2 mg/kg的剂量注入蛛网膜下腔,控制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随即改为平卧位.结果:用药量达12 mg者24例,占86%.麻醉作用出现时间3~5 min,麻醉平面固定时间15~20 min.麻醉平面在T8以下者有26例,占93%,术后第1 d出现轻度头痛2例,占7%.结论:采用浓度为0.15%的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时体位安置简便,麻醉效果较为确切.

    作者:何龙江;杨凌岚;罗彦;胡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两种方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比较

    腋臭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疗效各异.自2003年3月-2004年3月我科采用微波与电离子两种方法对86例腋臭患者进行治疗,并作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未经任何方法治疗的液臭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15~40岁(平均22.4岁),其中有家族史占56.4%;本试验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进行微波治疗,B组36例患者进行电离子治疗.

    作者:牛晓霞;张晋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病,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占腹主动脉瘤>95%[1].作者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共收治了48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均经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佳祥;王锋;程兆云;谢周良;崔识远;顾以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1例

    2004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腔内隔绝技术成功治疗1例主动脉夹层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病史,临床表现,夹层破口位置,支架选择、施放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均很有特点,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庆华;何学志;方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复发性腹壁切口疝2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壁切口疝的手术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腹壁切口疝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有1次以上的切口疝修补手术史.20例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补片进行修补术,术后腹带加压包扎2周,放引流管引流积液积血,引流管3~5 d拔除,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素.2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 d.结论:对复发性腹壁切口疝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胡玉萍;周明银;胡晓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追踪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Aib).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尿β2-MG和尿Aib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尿β2-MG和尿Aib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地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邵子翼;赵慧;王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5例,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0例,胰胆管扩张21例,胰周血管侵犯19例,胰周淋巴转移3例,肝转移2例,腹膜种植12例.正确预测肿瘤不可切除性93.33%,正确预测可切除性为76.92%.结论: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对胰腺癌是否伴有周围血管侵犯和转移的准确性也较高,亦是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秀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胸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目的:评价经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全组36例,病变部位胸5~6椎体4例,胸6~7椎体8例,胸7~8椎体14例,胸5~7椎体7例,胸5~6、8~9椎体3例,术前后凸畸形13~45°,平均29°,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手术采用经胸腔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或骼骨植入,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1~4年,平均2.5年,植骨融合率97.22%,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7.34°.结论:胸椎结核行经胸腔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手术方式简捷,恢复脊椎的稳定性,提高骨融合率,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宋进良;赵炬才;郑稼;游之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输血前、术前检测经血传播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术前和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8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658例,抗HCV阳性48例,抗HIV阳性5例,TRUST阳性41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38例,ALT异常684例.结论: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检测经血传播疾病可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控制经血传染疾病的发生,对医患双方有很好的保护意义.

    作者:宋和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脉冲振荡法测定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功能

    目的:了解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功能状况.方法:应用脉冲振荡法测定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由R5减去R20得到小气道阻力(R5-R20), 与正常儿童作对照.部分患儿作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气道阻力对比.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组R5,R20,R5-R20,X5,Fres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尤以R5-R20和X5明显(P<0.00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各气道阻力明显下降.结论: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小气道阻力明显增高,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支气管扩张剂能改善气道阻力.脉冲振荡法可作为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功能测定的常规方法.

    作者:华子仪;谢娟娟;项红霞;过静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伤后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外伤后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价预后:良好22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志峰;龚岳明;童仲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7例临床分析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鼻腔肿瘤的0.5%~4%,易误诊.在临床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复发率和癌变率较高.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现将我院自1983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7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刘福海;牛金秀;杨世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