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桂林;郭坤霞;王忠;刘成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1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疗效可靠.
作者:贾艳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观察用万乃洛韦(0.3 g,2次/d,7 d) 治疗疱疹性口炎44例,并与吗啉胍0.2 g, 3次/d,7 d)进行疗效比较.万乃洛韦在退热天数,口腔黏膜溃疡愈合天数均优于吗啉胍.说明万乃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力;彭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管引流夹闭时间.方法:对1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术中用F21号探子通过胆总管下段进入十二指肠,并T管测压,将适应T管引流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早期夹管组(A组),术后4~5 d夹管;对照组(B组),术后两周夹管.结果:146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胆道残余结石和胆总管下段狭窄;术后15 d AB两组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增加1.6 kg和减轻3.5 kg;平均血红蛋白为125 g/L 和113 g/L;平均生活自理时间为术后第6 d和第11 d;平均胆汁丢失量为1640 mL和6580 mL.结论:早期夹管可明显减少胆汁丢失量,减少贫血,体质恢复快,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康复明显加快.
作者:韩文献;张国典;钟进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与胶原纤维相关的蛋白聚糖,1978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骨科研究所的Fisher教授首次分离、纯化[1].DCN的核心蛋白可以结合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s, CKS)及生长调节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FG-β)和纤连蛋白(fibronetin, FN)、血栓素结合蛋白(thrombospondin)、DCN胞吞受体等.TFG-β被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产生,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释放并调节肿瘤的生长,DCN与TFG-β发生特异性结合,可以中和和灭活TFG-β的生物活性.P21WAF/CIP是一种潜在的细胞周期依赖激酶的抑制剂,DCN直接干预P21WAF/CIP对细胞周期调控的诱导,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发展的过程[2].
作者:戎彪学;蔡曦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壁切口疝的手术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腹壁切口疝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有1次以上的切口疝修补手术史.20例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补片进行修补术,术后腹带加压包扎2周,放引流管引流积液积血,引流管3~5 d拔除,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素.2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 d.结论:对复发性腹壁切口疝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胡玉萍;周明银;胡晓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追踪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Aib).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尿β2-MG和尿Aib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尿β2-MG和尿Aib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地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邵子翼;赵慧;王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回顾我院1999-2005年来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23例中,发现结肠息肉98例,检出率为23.2%,恶变率为9.2%.以混合性腺瘤的恶变率高.故对于老年人既往有腺瘤病史者,均应定期复查,以提高腺瘤及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
作者:李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性冠心病52例,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监测,同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应用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可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时间,增加24 h平均正常心动周期(NN)间期,只有比索洛尔引起迷走张力活动增加,PNN50与rMSSD均增加(P<0.05).比索洛尔不引起SDNN和SDANN的明显改变,而卡维地洛却减少SDNN和SDANN(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可以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时间,增加24 h平均正常NN间期;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因可降低HRV的参数SDNN和SDANN,有可能增加心性猝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增加迷走张力,明显改善心率变异性,有可能减少心性猝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作者认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尤其同时伴有心率变异性减低着,若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适应证,以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为宜.
作者:赵士超;杨朝宽;王光公;徐金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含铜宫内节育器Tcu380A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及随访24个月IUD带器妊娠率、脱落率、续用率及不良反应.方法:距第1次无保护性生活72~120 h要求紧急避孕就诊者218例由专人放置Tcu380A并对需求长期避孕160例中156例进行正规随访1, 3, 6, 12, 24个月.结果:218例受试者预期妊娠数27.279,实际妊娠数1,避孕有效率96.32%.随访24个月妊娠率、脱落率分别为0.64%,1.92%,续用率87.18%.主要不良反应为阴道点滴出血及月经量增多.结论:Tcu380A用于紧急避孕是高效安全的,且尤其适用于要求长期避孕者.
作者:文彩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5例,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0例,胰胆管扩张21例,胰周血管侵犯19例,胰周淋巴转移3例,肝转移2例,腹膜种植12例.正确预测肿瘤不可切除性93.33%,正确预测可切除性为76.92%.结论: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对胰腺癌是否伴有周围血管侵犯和转移的准确性也较高,亦是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秀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使用浓度为0.15%的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骨科下肢手术和普外科下腹部腹壁手术的患者实施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骨科下肢重布比卡因按0.15~0.2 mg/kg的剂量注入蛛网膜下腔,控制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随即改为平卧位.结果:用药量达12 mg者24例,占86%.麻醉作用出现时间3~5 min,麻醉平面固定时间15~20 min.麻醉平面在T8以下者有26例,占93%,术后第1 d出现轻度头痛2例,占7%.结论:采用浓度为0.15%的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时体位安置简便,麻醉效果较为确切.
作者:何龙江;杨凌岚;罗彦;胡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例1,女,65岁,主因间断胸闷4月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36.2℃,脉搏7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30/75mmHg,口唇无紫绀,双肺无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凝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低平.心脏彩超无明显异常.诊断:胸闷待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中段20%狭窄,回旋支及右冠正常.造影中经鞘管注入肝素2000 u,造影过程顺利.在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出现一较大血肿,经按压约30 min后,宽胶布包扎,沙袋加压.6 h后,去除沙袋时,血肿继续增大.再次加压包扎,沙袋加压.8 h后,去除沙袋血肿未继续增大.24 h后,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再次出血.再次予加压包扎、加压.之后未再继续出血,血肿慢慢缩小.但患者出现右大腿前外侧疼痛、麻木、针刺感、痛觉过敏.之后经局部硫酸镁湿敷、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口服复合维生素B及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利多卡因封闭,4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汪砚雨;董平栓;杨旭明;杨喜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的再次妊娠率亦随之增加.子宫破裂的危险也相应增加.本院临床治疗瘢痕子宫不全破裂2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辛志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1999年12月-2005年3月36例腹主动脉瘤中,35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果:36例患者除1例死亡,余35例均获临床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及缝合修补和腔内修复等方法的更新可明显降低手术危险性.
作者:鲍学斌;翟保平;张斌;王永乾;李东虎;杨海林;张俊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tar artery syndrome,TOBS )是脑血管病中少见的类型, 但近几年报道逐渐增多,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多漏诊误诊.现就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分析如下.
作者:范玲;杨传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方法:26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结果:全组顺利插入合适的气管导管.结论:全麻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气管插管情况,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张咸虎;鲁应军;李新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提高保肾率.方法:分析58例肾损伤手术治疗情况.结果:31例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术,27例行肾切除术.其中57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探查肾脏前阻断肾血流进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是减少肾切除率的有效方法;损伤程度重,全身情况差及延迟手术是构成肾切除的主要原因;积极改善全身状况,正确估计肾损伤的病理类型,尽早修复肾脏裂口,对保守治疗72h效果不佳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探查,是减少肾切除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尹宗立;舒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病,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占腹主动脉瘤>95%[1].作者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共收治了48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均经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佳祥;王锋;程兆云;谢周良;崔识远;顾以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三种主要类型: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混合性痴呆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05例住院患者先进行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测定(5~8 min);若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CD-10)痴呆诊断标准评定;对符合痴呆诊断者,再用NINCDS-ADRDA标准和Hachinski局部缺血性量表测定,鉴别出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混合性痴呆,观察头颅CT.结果:血管性痴呆77例(73.33%),阿尔茨海默病21例(20.00%),混合性痴呆7例(6.67%);CT显示:脑梗死灶、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结论:应用以上量表和CT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简便实用,结果更准确,可比性强,可作为有无或是否痴呆的定性诊断,还可定量诊断,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扩建;杨铁骊;张宪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联合脏器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66例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42~200 min,平均98 min,术后住院2~10 d,平均5.5 d.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术具有一定优越性,手术安全、可行,病例选择要严格.
作者:季节;薛宝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