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砚雨;董平栓;杨旭明;杨喜山
目的:探讨Bcl-2和Bax基因蛋白在冠心病心脏性猝死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冠心病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TUNEL)法检测16例冠心病心性猝死者和10例心脏正常其他原因死亡者心肌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1)冠心病心性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成明显正相关性.Bcl-2基因蛋白表达则与之相反,梗死区心肌细胞Bcl-2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梗死心区肌细胞凋亡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成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冠心病心性猝死者梗死心肌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现象,且受Bax蛋白与Bcl-2基因蛋白下调影响,Bax蛋白与Bcl-2蛋白共同调节心肌细胞凋亡,诱导心肌细胞表达Bcl-2将可能成为探索心肌生物治疗措施的新途径.
作者:宋国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明确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5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临床结果.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其中畸胎瘤多,占60%,因扭转卵巢坏死而行附件切除者占80%,无1例导致流产.结论:妊娠合并卵巢瘤蒂扭转,以成熟胎瘤多见.不同孕期的卵巢肿瘤蒂扭转术后安胎有所不同.
作者:麻晓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管引流夹闭时间.方法:对1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术中用F21号探子通过胆总管下段进入十二指肠,并T管测压,将适应T管引流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早期夹管组(A组),术后4~5 d夹管;对照组(B组),术后两周夹管.结果:146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胆道残余结石和胆总管下段狭窄;术后15 d AB两组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增加1.6 kg和减轻3.5 kg;平均血红蛋白为125 g/L 和113 g/L;平均生活自理时间为术后第6 d和第11 d;平均胆汁丢失量为1640 mL和6580 mL.结论:早期夹管可明显减少胆汁丢失量,减少贫血,体质恢复快,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康复明显加快.
作者:韩文献;张国典;钟进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方法:26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结果:全组顺利插入合适的气管导管.结论:全麻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气管插管情况,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张咸虎;鲁应军;李新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联合脏器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66例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42~200 min,平均98 min,术后住院2~10 d,平均5.5 d.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术具有一定优越性,手术安全、可行,病例选择要严格.
作者:季节;薛宝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例1,女,65岁,主因间断胸闷4月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36.2℃,脉搏7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30/75mmHg,口唇无紫绀,双肺无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凝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低平.心脏彩超无明显异常.诊断:胸闷待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中段20%狭窄,回旋支及右冠正常.造影中经鞘管注入肝素2000 u,造影过程顺利.在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出现一较大血肿,经按压约30 min后,宽胶布包扎,沙袋加压.6 h后,去除沙袋时,血肿继续增大.再次加压包扎,沙袋加压.8 h后,去除沙袋血肿未继续增大.24 h后,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再次出血.再次予加压包扎、加压.之后未再继续出血,血肿慢慢缩小.但患者出现右大腿前外侧疼痛、麻木、针刺感、痛觉过敏.之后经局部硫酸镁湿敷、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口服复合维生素B及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利多卡因封闭,4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汪砚雨;董平栓;杨旭明;杨喜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氧化亚氮气体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进行N2O吸入组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第一产程与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氧化亚氮气体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是有效果的,能缩短产程,不影响胎心及呼吸,安全,无不良反应,是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杜兰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追踪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Aib).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尿β2-MG和尿Aib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尿β2-MG和尿Aib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地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邵子翼;赵慧;王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壁切口疝的手术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腹壁切口疝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有1次以上的切口疝修补手术史.20例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补片进行修补术,术后腹带加压包扎2周,放引流管引流积液积血,引流管3~5 d拔除,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素.2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 d.结论:对复发性腹壁切口疝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胡玉萍;周明银;胡晓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为解决贲门癌手术入路及术野暴露问题.方法:本切口分三部分进行,①经左上腹腹直肌切口,上端于第六肋弓缘下1 cm称B点,下端平脐称C点(简称BC线);②自B点向右上斜至剑突称A点(简称AB线);③自B点向胸部第六肋间延伸至腋中线称D点(简称DB线).结果:经ABC切口完成手术54例,经DBC线切口完成手术29例,作者采用改良的贲门手术切口,术中均可达到良好的暴露.结论: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肿瘤是否可以切除,探查采用BC切口,可以切除时采用的胸腹联合切口(DBC)还是采用改良的经腹切口(ABC)为适宜,是根据术中的情况结合全身的状况来决定.
作者:汪桂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三种主要类型: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混合性痴呆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05例住院患者先进行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测定(5~8 min);若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CD-10)痴呆诊断标准评定;对符合痴呆诊断者,再用NINCDS-ADRDA标准和Hachinski局部缺血性量表测定,鉴别出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混合性痴呆,观察头颅CT.结果:血管性痴呆77例(73.33%),阿尔茨海默病21例(20.00%),混合性痴呆7例(6.67%);CT显示:脑梗死灶、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结论:应用以上量表和CT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简便实用,结果更准确,可比性强,可作为有无或是否痴呆的定性诊断,还可定量诊断,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扩建;杨铁骊;张宪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脑损伤的早期不典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995-2004年CT检查脑外伤1876例,对关心区采取减薄扫描或HRCT检查.首诊未发现异常或考虑为其他病变106例,随诊复查确诊为脑损伤改变.结果:34例脑挫伤中点状高密度灶18例,片状低密度灶16例.72例迟发性脑损伤中脑肿胀18例,轴索损伤14例,散在小血肿10例,迟发硬膜下血肿30例.结论:CT诊断脑外伤有重要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应作好鉴别诊断.
作者:陈兰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功能状况.方法:应用脉冲振荡法测定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由R5减去R20得到小气道阻力(R5-R20), 与正常儿童作对照.部分患儿作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气道阻力对比.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组R5,R20,R5-R20,X5,Fres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尤以R5-R20和X5明显(P<0.00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各气道阻力明显下降.结论: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小气道阻力明显增高,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支气管扩张剂能改善气道阻力.脉冲振荡法可作为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功能测定的常规方法.
作者:华子仪;谢娟娟;项红霞;过静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术前和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8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658例,抗HCV阳性48例,抗HIV阳性5例,TRUST阳性41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38例,ALT异常684例.结论: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检测经血传播疾病可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控制经血传染疾病的发生,对医患双方有很好的保护意义.
作者:宋和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含铜宫内节育器Tcu380A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及随访24个月IUD带器妊娠率、脱落率、续用率及不良反应.方法:距第1次无保护性生活72~120 h要求紧急避孕就诊者218例由专人放置Tcu380A并对需求长期避孕160例中156例进行正规随访1, 3, 6, 12, 24个月.结果:218例受试者预期妊娠数27.279,实际妊娠数1,避孕有效率96.32%.随访24个月妊娠率、脱落率分别为0.64%,1.92%,续用率87.18%.主要不良反应为阴道点滴出血及月经量增多.结论:Tcu380A用于紧急避孕是高效安全的,且尤其适用于要求长期避孕者.
作者:文彩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预激合并房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整理20例临床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酰胺及直流电复律均可使预激并房颤转复窦律.结论:预激合并房颤心室率快,易引发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而危及生命,合并心衰胺碘酮治疗安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尽早电复律.
作者:陈永彪;杨发;赵长明;郭志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的8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中19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占21.6%.19例患者均有皮肤黏膜出血点,发病年龄<3个月14例,体重低于正常4例,母乳喂养16例,婴儿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2例.结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可能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针对<6个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婴儿应进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筛查,尤其是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及肝功能异常者更应重视.
作者:秦小菀;薛海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我国人口多,高血压患病率高,AD主要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约70%~90%的AD患者并有高血压.推测其患病率亦逐年升高,每年新的病例可能超过万余例[1].由于AD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特异性差,如对该病缺乏警惕性则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科1998年1月-2004年5月共收治AD患者36例总结如下.
作者:华秀芝;刘志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的关系.方法: 以濮阳地区30~70岁2570例为研究对象,检查其肝功、血脂和转氨酶.结果: 高脂血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脂肪肝患者转氨酶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患者.结论: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疾病,高血脂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艾敏;姜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4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腔内隔绝技术成功治疗1例主动脉夹层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病史,临床表现,夹层破口位置,支架选择、施放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均很有特点,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庆华;何学志;方原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