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乡
目的:研究自拟化石利胆汤对逆行胰旋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弃胆管引流术(ENBD)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已行ERCP、EST、ENBD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75例.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杭感染、抑酸、抑醉和补液治疗,中药组在)A上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石利胆汤.测定2组患者术后第1、4、7天胆汁中的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胆固醇(ch)、磷脂(PL )、胆盐(BS),计算出UCB%、致石指数(LIc )、胆汁综合成石趋势Z值,并剧定胆汁中的氨基己糖含量.结果:术后第1天对照组与中药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籍值无显著差异(P >0.05).中药组在术后第7天UCB%、LIc、Z值、氛基己特明显下降,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Z值<44.7,已低于胆汁成石趋势指数,说明有第7天胆汁有逆转趋势;术后第7天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糖均有明显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石利胆汤具有调节胆汁成分的作用,抑制胆石形成的趋势,从而起到化石、防石的作用.
作者:巩阳;林一帆;麻树人;王长洪;陈山泉;陆宇平;高文艳;刘杨;季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现代文献的查询,研究其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IR证候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设定检索条件下查询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者进行分析,统一证候名称,提取证素,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其证型及证候要素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R常见的证型有气阴两虚、阴虚热盛、瘀血、痰浊.病位集中在肝、肾、脾;病性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气虚、(火)热、瘀血、痰.结论:目前IR辨证缺乏统一标准,不便于研究和临床治疗该病,证候要素分布的研究为该病量化诊断和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提供了借鉴.
作者:王相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业内人士对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的需求现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的获取途径、信息的需求状况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①数据库检索为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81.50%),同时调查者对文献的科学性、学术性、及时性等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需求;②文献类型主要以期刊类文献(90.50%)、图书类文献(82.50%)、学位论文(64.63%)、专利文献(47.88%)为主,另外对会议论文、内部刊物也有一定需求;文献语种以中文(98.00%)为主,其次为英文(50.75%),另外德文、日文、法文等小语种文献也有需求;③对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有需求者占81.5%,其中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所获取的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有80%为译后的中文信息;24.25%的调查者认为所查阅的文献能满足其需求,75.75%得不到完全满足.得不到满足的原因包括文献类型不全、学科覆盖不够、电子版文献更新慢、相关数据库缺乏、文献检索能力有限、全文获取收费等.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业内人士对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的需求表现为多样性、时效性、无偿性和易读性.
作者:樊红雨;储戟农;高荣慧;李薇;孟凡红;潘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验案举例等几方面探讨翁维良教授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辨证特点并进行总结介绍.翁维良教授重视病症结合.擅长冠心病的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尤其重视瘀血辨证.强调舌诊在瘀血辨证中的重要性,治疗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和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秋艳;董延芬;张东;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达原饮为明·吴又可所创的治疫名方,在疫病治疗中广泛运用,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日一至三发者,也是治疗湿邪内伏膜原证的要方,只要辨证符合邪伏膜原之病机者,均可运用本方.后世医家在本方基础上多有化裁变化,以适应疫病变化迅速的特点.本文试图探讨达原饮的方证特点,总结达原饮在古今疫病治疗中的运用情况,为临床治疗传染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彭鑫;汤尔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田氏,男性,64岁,湖南湘西自治州人,2009年11月30日因反复喘憋6年就诊.2003年出现双侧胸腔积液并反复发作,于湖南湘西州医院反复抽胸水,诊断为顽固性胸水,抗结核及口服利尿治疗效果不佳.2009年3月23日来北京协和医院查胸部,CT结果为双肺多发肺动脉狭窄、扩张及闭塞,慢性肺栓塞后遗改变不除外,左上肺、下肺静脉狭窄,双肺多发肺大泡,双上肺多发索条结节影,右下肺背段片影,升主动脉扩张,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左下肺压缩性肺不张,双侧叶间胸膜增厚.
作者:张立山;戴雁彦;王彦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通过结合对古代中风病的认识和现代对中风病证候分型的研究,发现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缺血中风辨证的规范化有待进一步加强,亟待制定新的缺血中风诊断标准,以满足中风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作者:任玉乐;蔡业峰;郭建文;刘茂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封髓丹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性别、年龄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封髓丹加减,对照组给予鼻渊舒口服液,7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后停药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髓丹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良好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王俊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中医的学术史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研究和论战中,曾经形成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当代中医学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理论发展的一个迫切的重要任务,就是自觉地推进学派体系的建设.学派流派和医学观医学特色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医学观医学特色蕴铸中医学成为独特的理论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因研究主旨不同,见解之异、技术至臻殊,则可产生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流派.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中成药在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等疾病方面的使用日渐广泛,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大都以活血化瘀为主,有的辅以理气止痛,有的则偏重补益气阴,而在豁痰宣痹、宣通心阳等方面并未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数量还比较少,本文所述药物即是通过补益气阴、活血化瘀达到其治疗效果.总之,现今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大都只偏重一点,在使用中也大都并未严格遵从中医辨证论治法则,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及使用中应加以注意及改善.
作者:迟德军;刘淑惠;马涛;王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周玉萍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凭借其对中西医理论知识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中西医相结合,找好靶器官,做好契入点,深入研究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律失常,获得较好的疗效,使其对心悸的概念、成因、治法有其独创的见解.周教授撰写有(实用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学>,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余有幸侍医,受益非浅,现将我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宇宁;周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川)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或中药+西药组治疗后头晕残障调查表减分值较西药组高,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中药组时头晕残障调查表中情感因子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中药治疗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西药治疗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刘红梅;杨霞;司维;鲁鲁;洪霞;宁侠;陈冬;吴小明;李涛;毛丽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失眠是指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以致醒后疲倦,重者可彻夜不眠,有时能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降压益肾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人,观察超声肾血流参数并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RI降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肾Vd升高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降压益肾颗粒通过降低RI,提高肾血流速度,改善肾脏血流进行肾脏保护.
作者:严冬;方祝元;钱玉良;杨益虎;陈剑;符步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进一步脸证3种中药提取成分(番茄提取物、沙棘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等)复合组成后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比较3种中药提取成分的作用效果.方法:依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脸与评价技术规范>抗氧化功能临床试验,分别对3种中药提取成分进行为期3个月的人体试食试验.结果:3种中药提取成分均能够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说明其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效果确定.讨论:不同的扰氧化剂配伍制备的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效果存在看一定的差异.开展系统的评价分析研究,阐明各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功能量效关系,及其配伍后的抗氧化功能作用机理、作用效果,为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食品及医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白鸿;夏立营;刘霁;刘维佳;周佩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深化帕金森病中医病机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帕金森病病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病机.结果: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病机为肾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因虚而致瘀,并提出帕金森病病机新假说--以肾为中心、肾脉为枢机的肝-肾-脑抽功能失调.结论:肾虚为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机.
作者:闫川慧;张俊龙;郭蕾;李东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简述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在量表内容、适用对象、适用范围、条目权重等方面临床应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吸取西医量表的精华,引进现代临床科研技术及方法建立能确切反映中医药治疗中风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反应度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I表,对完善动态评估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平平;高颖;曹克刚;马斌;刘璐;辛喜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尤以腹泻型多见.西医疗效不佳,中医认为肝郁脾虚是导致此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并与安养心神、消积导滞、活血化瘀等法合用,可收良效.
作者:李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给予扩张脑血管、抗 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1付/d,水煎2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2次a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02组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为35.06,治疗组平均秩次为45.49,Mann-Whitney U统计量为582.50,Wilcoxon W为1402.50,Z检验统计量为Z=-2.198,P =0.028(双侧),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X2 =6.646,v=1,P=0.010,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英敏;张大伟;蒋士卿;刘鸿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试行建立中医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方法:采用联网数据库检索及人工对教材、专著检索、问卷调查、临床测评和专家论证等综合分析、评价方法.结果:从CNKI、万方和中医药数据库中检出手法频次分别为3326、12864和8131,从81本骨伤推拿教材、专著中检出手法196种.回收有效问卷276份(92%),88.0%的人支持建立此规范(标准).在确定骨伤推拿基本手法范围、条目和框架基础上,编制了首部骨伤推拿墓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经16个省市23家医院151名骨伤推拿专家的缘合测评,认为技术指标适当的频次达80532/84554(95.3 % ).结论:研究、编制首部中医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对于骨伤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金学;朱立国;高云;张兴平;王尚全;赵敏;蔡静怡;曹勇;顾骐;刘洪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