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鹏
当代我中华之卫生保健,有中医又有西医,是至上之福祉.中医学发祥于实践,在理论化的演进过程中,与传统哲学相结合,构建了学术体系的大厦.天运智慧的哲学,是框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也是邀天之幸:把天合融进来,是天人合一的医学观,其灵气附于人体,称为生生论的人体观.是<易经>易动的思想引发出中医学整体动态的方法论,是道非常道的思维方式的要蕴灿现为临床的辨证论治.中医学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医学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生生不息的造化在泛取博纳、广结善缘中发展.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笔者拟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读者因素对中医英译的影响,并尝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1 朝代名称的翻译例1:晋隋唐时期,是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进行大规模总结、充实并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的重要时期.
作者:刘九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选题的作用恰切的选题能明确地反映出文稿的主题及所涉及的内容、性质,反映出作者的概括能力.所以,一则精彩的选题,可吸引众多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使书刊生辉,使作者的学术思想得以发扬广大.
作者:杨英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养血润肠方是以养血润肠通便中药组成,临床观察表明,该药对慢性血虚型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阐明其治疗机理,笔者观察了养血润肠方对慢性血虚型功能性便秘小鼠血清中MDA和SOD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剑锋;肖诚;康旭亮;李国栋;舒涛;袁亮;洪子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李振华教授是卫生部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擅治疑难杂证,且尤对脾胃病的诊疗独具特色.基于脾、胃、肝各自的生理、病理特点及相互间的特殊关系,提出脾易虚、胃易滞、肝易郁的发病特点及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的治疗特色,关键还在临证中常将上三法熔于一炉,灵活机动地用其独特的辨证用药,治疗常见及疑难脾胃病证疗效颇佳.
作者:郭淑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前言韩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经典学派和四象学派.所谓经典学派就是以<东医宝鉴>、<内经>、<伤寒论>等东医和中医经典著作为基础的既存的韩医学.经典学派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自然界、对人体生理病理机理的认识,对病因、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的认识等,均与中医学理论相似,有关脏腑论和营、血、卫、气、精、神、津液等生理机理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尤为相同.
作者:李黎;鲁兆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材料1.1 动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g±30g,购于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造模前适应性饲养1w.1.2 药物和试剂胃安泰2号干粉制剂(胶囊),主要成分为太子参、白术、茯苓、枳实、半夏、丹参、蒲公英、浙贝母、甘草等,由山西大同光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g干粉相当于4g生药量).
作者:吴秋玲;白兆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项研究通过动态比较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不同OCSP分型患者证候要素量化评价及不同组合.探讨中风病病与证的关系.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病例来源及纳入病例:来自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中风病患者.
作者:谢颖桢;马洪明;程平荣;赵振武;徐俊峰;李焕芹;邹忆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C57BL/6小鼠30只,雄性,10周龄,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分笼饲养,控制光照12h(06:00AM~18:00PM),普通饲料饲养2w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每日喂普通颗粒饲料,同时给予等量空白液灌胃;结石组:每日喂饲15%脂肪、1%胆固醇、0.5%胆酸饲料,同时给予等量空白液灌胃;胡椒碱组:每日喂饲15%脂肪、1%胆固醇、0.5%胆酸饲料,同时给予胡椒碱30mg/kg灌胃.
作者:王海梅;安国顺;李月廷;吴京涛;巴图乌拉;刘绍辉;王海;倪菊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RS)的中医病理机制,论述PTC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原则.
作者:李秋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苓葛结复方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治愈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例,停止所有治疗采用苓葛结复方,连续食用6个月,之后随访1年;对照组15例,停止所有治疗及善后措施,观察时间与观察组相同.结果:2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苓葛结复方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卢训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选择6月龄SD大鼠(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60只,体重200g±20g,普通级,饲养于室温23℃、相对湿度80%的清洁环境中,自由饮水和摄食,使用标准饲料(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作者:李志英;刘保国;盖自宽;王延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两汉时期可能有多部专述理论的医书,很可惜大多已经亡佚了,而惟一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基本理论框架,成为后世中医学的理论源头.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也是在<内经>中终完成的.
作者:张宇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体重160g~180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2 主要药品与试剂人参冻干粉、通心络超微粉由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ET放免试剂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东亚放免所提供,NO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试剂公司提供,大鼠vWF、sICAM-1酶免试剂盒由美国RapidBio Lab提供.
作者:袁国强;吴以岭;贾振华;吴士珍;朱慧明;李娟;王宏涛;高怀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与肝病发生有关的运气变化1.1 岁运系统的变化岁运太过:岁运太过之年,气候变化规律表现为本气偏胜,所胜之气受损的特点;其发病规律是本气之脏偏盛而病,所胜之脏受损而病.木运太过之年,气候变化表现为风气偏胜,风动木摇的表现,而人体发病则是肝木本身及其所胜之脏脾土的病变.
作者:薛辉;王庆其;陈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发为血之余.脱发大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不良、生活不节,或房劳过度、情志不畅等所致精血不足、脉络空虚,内热由生、虚风上扰而致,其病因复杂,病程缠绵,疗效不佳.治疗宜养血、生精、祛风为主.
作者:杨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国内中医脾胃病专家防治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资料,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对大量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客观化的处理结果,探讨各名家辨证处方配伍规律,为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国平;李敏;孙益;肖伟军;郑红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中医脉象仪的研究现状中医脉象仪的研制主要基于寸口(寸关尺)脉诊法,由于研究者对中医脉学的理解相同,研究思路各有千秋,研制出来的脉象仪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作者:赵东;于友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50只,体重200g~230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大鼠5只/笼,饲养在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药理实验室,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下列5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饲料饮食;(2)络气郁滞组:正常饲料饮食;(3)病理基础模型(HCY)组:3%蛋氨酸饮食(不限食);(4)病证复合模型组:3%蛋氨酸饮食(不限食).
作者:吴相春;吴以岭;贾振华;张秋艳;王宏涛;高怀林;袁国强;魏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狼疮鼠是目前研究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良好动物模型.但我们在相关实验研究中发现,即使在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同月龄的纯种品系狼疮鼠不同个体问的病情发展走势、病变程度等诸多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如果实验过程中对这种个体差异不加区别,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发生偏倚.
作者:苏励;曲环汝;杨亚馗;王骁;薛轶燕;茅建春;顾军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