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迟发期不同组织β-内啡肽影响的实验观察

詹睿;张露芬;严洁;张慧;孙旋;程金莲;刘建桥;闫明茹;郑宇

关键词:电针, 佐剂性关节炎, β-内啡肽,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摘要:目的:旨在通过观察针刺对AA模型大鼠淋巴结、下丘脑、垂体不同组织中β-内啡肽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明大鼠免疫功能失调状态下β-内啡肽水平变化的特点,以揭示针刺免疫调控的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任脉六穴及关元穴,采用放免法测定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A模型组淋巴结β-内啡肽含量呈升高趋势,无显著性差异;AA模型组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均升高,呈显著性差异.与AA模型组比较,AA六穴组淋巴结β-内啡肽含量无明显变化,AA关元组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AA六穴组和AA关元组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均降低,除关元组下丘脑呈显著性差异,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针刺能降低AA模型组大鼠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2)关元穴的作用明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茵陈四苓散干预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的病理观察

    目的:研究茵陈四苓散有效干预大鼠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胆管结扎制备大鼠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模型,观测肝组织病理、超微结构、LM、FN和Col Ⅳ.结果:茵陈四苓散可显著减少肝组织LM、FN和ColⅣ阳性表达,茵陈四苓散组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周围成纤维细胞的聚集、胶原纤维沉积及细胞内瘀胆均较模型组轻.结论:抑制增殖的胆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是茵陈四苓散有效干预胆汁瘀积性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蔡庆春;朱平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合汤加减治疗气滞寒凝型胃脘痛

    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三合汤加减治疗气滞寒凝型胃脘痛9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庆伟;李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关于多发性硬化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

    1内外因相合导致多发性硬化发病多发性硬化患者多因机体禀赋不足,或素体阳虚,或易外感邪毒而发病.多发性硬化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启动疾病的进程,外受内化或内生之毒产生的内在基础、条件,又是毒邪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出现各种病理变化的直接动因.

    作者:尚晓玲;高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活血、益气、软坚不同中医治则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观察

    目的:对照观察活血、益气、软坚不同中医治则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并进一步论证中医不同治则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予以活血、益气、软坚药物组进行治疗实验,并与抑肝纤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结束后常规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测定肝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并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肝组织TGF-β1、PAI-1和胶原纤维进行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抑肝纤组、活血组、益气组大鼠病理学改变有明显改善,肝组织Hyp含量、胶原纤维面密度及肝组织TGF-β1、PAI-1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软坚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变化不明显,各治疗组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可明显下调TGF-β1、PAI-1蛋白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PAI-1将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一个潜在靶点;益气健脾法亦具有一定的下调TGF-β1、PAI-1蛋白表达作用,并可能会弥补单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存在的不足;单用软坚散结对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无逆转作用;中药复方抑肝纤具有促进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综合优势.

    作者:王继;陈俊红;李兵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致康胶囊治疗粉瘤感染伤口创面痊愈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在促进粉瘤感染伤口创面痊愈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粉瘤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致康胶囊及抗菌素,对照组只给予口服相同抗菌素,不用致康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创面痊愈时间有何不同.结果:口服致康胶囊及抗菌素治疗破粉瘤感染伤口创面与单纯口服相同抗菌素治疗粉瘤感染伤口创面比较,可明显缩短痊愈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口服致康胶囊有促进粉瘤感染伤口创面痊愈的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王海有;刘效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太溪穴红外辐射光谱研究

    1对象及方法1.1对象的选择健康成年人47例,自愿参加检测者;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小38岁,大64岁,平均年龄50.6岁.正常人的选择按如下标准纳入:(1)身体健康,无心、肝、肾、脑等严重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疾病史;(2)受试者依从性好,自愿参加检测者.

    作者:赵玲;沈雪勇;丁光宏;刘汉平;邓海平;魏建子;应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气概念及其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自《内经》提出胃气概念及其理论以后,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并予以进一步阐释,时至今日,还有不少学者对胃气概念及其理论不断进行着诠释与发挥.其中不乏重复之论,尤为严重的是对胃气概念的诠释不仅莫衷一是,而且大多数学者的诠释本身就违背了逻辑的自洽性.究其原因,乃在于大多数学者并不明了胃气概念及其理论的形成原理与思维方式,对古代文献的理解或断章取义,或局限于文字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与有机联系.因此,本文拟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胃气概念及其理论予以阐释与梳理,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α-辛脑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进一步探讨α-细辛脑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64例加用细辛脑静脉点滴,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x2=5.54,P<0.05).结论:α-细辛脑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胡宪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甲状腺激素与冠心病心气虚证患者心功能级别的相关研究

    目的:为监测心气虚证患者病情变化寻找一项客观指标.方法: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不同心功能级别的冠心病心气虚证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加,T3、T4均渐降低,而rT3渐升高,T3、T4、rT3与心功能级别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TSH与心功能级别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变化程度与冠心病心气虚证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监测心气虚证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谢梦洲;谢英;田浩梅;莫楠;黄惠勇;吴华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鼠气、血、阴、阳、虚等八种模型四诊的比较和评价

    为了观察常见小鼠虚证模型四诊表现的异同及其模型的可靠性,我们依据文献,分别制作气血阴阳各两种共8个虚证模型,通过同步检测体重、饮水、摄食、肛温、尾温、心率及爪、尾显微放大拍照及图像处理得到r值,对各虚证各模型四诊进行比较.初步研究表明,在气虚方面,环磷酰胺模型属脾阳气虚,可能还伴随血虚和肾虚;番泻叶模型大体为腹泻伤津模型,而脾气虚不是主要的;在血虚方面,乙酰苯肼模型为血虚模型;而尾静脉放血至血虚模型,需要延长造模时间与增加放血的次数和数量;在阴虚方面,甲状腺素模型属阳热偏盛,阴虚不突出;氢化可的松阴虚模型接近于阴虚;在阳虚方面,丙基硫氧嘧啶阳虚模型可能要求造模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氢化可的松阳虚模型不甚典型.

    作者:卢文丽;方肇勤;潘志强;付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种运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中医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结果:模型大鼠从造模第2周起即出现明显的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活动减少、倦卧、情绪低落等改变;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海马5-羟色胺(5-HT)先降后升,去甲肾上腺素(NE)降低,多巴胺(DA)无明显变化;血浆生长抑素(SS)、血清胃泌素(GAS)显著升高;血浆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均先降后升.结论:该模型基本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的一些特征.

    作者:李艳彦;谢鸣;陈禹;王洪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迟发期不同组织β-内啡肽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旨在通过观察针刺对AA模型大鼠淋巴结、下丘脑、垂体不同组织中β-内啡肽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明大鼠免疫功能失调状态下β-内啡肽水平变化的特点,以揭示针刺免疫调控的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任脉六穴及关元穴,采用放免法测定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A模型组淋巴结β-内啡肽含量呈升高趋势,无显著性差异;AA模型组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均升高,呈显著性差异.与AA模型组比较,AA六穴组淋巴结β-内啡肽含量无明显变化,AA关元组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AA六穴组和AA关元组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均降低,除关元组下丘脑呈显著性差异,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针刺能降低AA模型组大鼠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2)关元穴的作用明显.

    作者:詹睿;张露芬;严洁;张慧;孙旋;程金莲;刘建桥;闫明茹;郑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药科研的方法论反思

    中医药学的建构、建立和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也有其特定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本质上属于整体论,在应用上以整体综合为特色.应用这种有效方法,中医药学建立了原创性的理论体系,临床上卓有成效.可以说,中医药学代表着中国原创科技的高形式,实现了理论与方法的一体化.

    作者:张超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参芪养肝口服液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常见多发病,临床西药治疗收效甚微.自2002年至2005年10月运用中药参芪养肝口服液(自拟)治疗84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路小平;杨建宇;王玉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IL-6、TNF-α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及分组KM种小鼠,清洁级,体重18g~23g,雌雄兼用,分笼饲养,共60只,购于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合格证书:沪2002-0002.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治疗组、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方小、中、大剂量治疗组.

    作者:陈杨荣;王尔宁;黄争荣;江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探析

    蛋白尿在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中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如何消除蛋白尿也成为临床医生主要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对这一问题有时非常棘手,虽经同仁多方努力,但还未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程度.现将有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进行探讨一番,以供同道鉴参.

    作者:周恩庆;陈忠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七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预处理作用及信号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注射液预处理对实验性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及其部分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心肌梗死面积、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组织匀浆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作为心肌细胞受损指标,观察三七注射液(150mg/kg体重)预处理24h后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TC)、酪氨酸激酶(TK)、抑制剂Genistein(GST)对三七注射液预处理作用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SP法)测定预处理24h后,nPKC-ε、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三七注射液预处理能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心梗面积,减少血浆LDH、CK水平和组织匀浆液中MDA生成,并明显提高Mn-SOD活性,CTC、GST可完全取消这种心肌保护作用.三七注射液预处理还可明显增加nPKC-ε、NF-κB的表达,CTC能抑制此作用,但GST仅对NF-κB的表达增加有抑制作用.结论:三七注射液能够模拟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PKC及TK信号转导途径,可能通过活化nPKC-ε,使下游靶蛋白TK磷酸化而激活,再诱导NF-κB的高度表达产生延迟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廖菁;黄政德;易刚强;李世兵;颜文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治法对大鼠脂肪肝防治作用的比较研究

    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肝脏脂肪性变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已日益成为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常用方法入手,探讨化痰祛湿法、活血化瘀法、疏肝解毒法、健脾消导法的作用机制.

    作者:周大桥;高辉;贺劲松;童光东;彭立生;陈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伤寒论》辨证特色探讨

    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特色,认为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反映了疾病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病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六经病证之间的动态演变、症状之间的动态演变和方药的动态性等关键性问题;六经辨证的关键在于病因病机.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运用四妙勇安汤经验拾偶

    四妙勇安汤原方出自于《验方新编》,主要用于热毒型脱疽.笔者在临床当中,采用异病同治的原理,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变更,治疗以下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秀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