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扬;张林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概况进行了综述,从辨证论治、专方专治、单味中药、外治法、与替代疗法结合应用以及饮食调养等多方面加以探讨.
作者:林扬;张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自2000年~2004年,笔者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腰痛症53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汤剂是中医应用早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能随临床需要加减药物,易吸收、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目前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影响汤剂煎煮质量的有关因素.
作者:马宏伟;潘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型糖尿病是一个发病率迅速增长的疾病,其中增长快的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及印度将很快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多的国家.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病率均会有上升,但是上升速度快的是2型糖尿病.
作者:马秀云;王宗强;李光善;李培梅;任春华;柳尧学;张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增智益寿颗粒(ZZC)治疗血管性痴呆(VD)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口服ZZC,设立对照组,观察治疗60d.结果:低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40%,中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50%,高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55%.三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分析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剂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上有一定疗效,随着剂量增加改善效果越来越明显.
作者:韩群英;孟庆法;荆志伟;韩彩虹;李建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应用以健脾消痰法拟定的降脂通脉方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从内皮细胞入手,进一步探讨降脂通脉方对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亚红;牛福玲;郭维琴;王硕仁;崔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血管性痴呆居老年痴呆的第二位[1].近年来,我们采用通窍益智汤治疗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传印;李富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近年来有关张仲景及其学说理论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了回顾与分析,从探讨学术态度和医德、学术思想与思维方法、治病用药原则、组方用药规律、释文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路.
作者:方东行;刘立公;徐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知母甾体皂甙元C-25甲基立体异构对滋阴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滋阴中药知母有效成分甾体皂甙元ZMS为原料,通过异构化反应制备其25甲基立体异构体XMS,并观察了ZMS和XMS对T3甲亢小鼠进食量、饮水量和血浆cAMP反应性的影响.结果:ZMS和产物XMS的熔点、旋光度测定值与文献值符合.甲亢组小鼠进食量、饮水量和血浆cAMP反应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ZMS和XMS明显降低T3甲亢小鼠的过高进食量和饮水量以及血浆cAMP反应性,但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滋阴中药知母有效成分甾体皂甙元ZMS与其25甲基立体异构体XMS均对T3所致甲亢小鼠升高的cAMP反应性和过高进食量饮水量有显著下调作用,ZMS和XMS之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包·照日格图;胡雅儿;夏宗勤;易宁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等功能,主要用于痈肿疮毒,温病初起等病症,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
作者:张恩户;赵子剑;张英;侯建平;王国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9例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同时服用心律平,4周后观察其症状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早搏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刚;张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帕朱胶囊是以著名藏医药学家帕朱大师潜心研究的经典处方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制成的一种抗肿瘤的藏药.药理学研究证实,它有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黎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辨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选定的DN患者分为气阴两虚、肾虚血瘀型和脾肾两虚、气虚血瘀型,测定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然后将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和洛汀新治疗.结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中医辨证是相关的.从中药治疗组获得的疗效可以看出,中药不但可明显改善早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减少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改善肾小球高滤过,保护肾功能,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利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治疗早期DN,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
作者:陈路燕;高彦彬;赵东英;徐进广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已成为中老年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精神负担[1].我们运用舒络胶囊治疗脑梗塞,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会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特色是分证论治,证候机理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将近5年来本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有关进展分析如下.
作者:周广军;张敬锋;殷海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燥气致病,<内经>即有记载,但自喻嘉言著<医门法律·秋燥论>后,秋伤于燥渐被公认,燥邪分内燥、外燥,内燥不为六气中燥气之所感,但有关外燥的文献零散且研究进展甚微.本文主要对外燥之理论进行整理与探析.
作者:丁建中;张六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揭示肝癌诱发过程中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演变,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于诱癌的第4周、8周、16周、20周(肝癌形成)切取肝(合肝癌)组织,常规提取RNA,Affymetrix Rat 230A GeneChip及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和演变.结果:在芯片的15710个基因中,正常组有9225个基因表达,诱癌4周表达增至9396个,8周增至9872个,16周增至10496个,20周有10420个.在肝癌诱发过程中,存在大量基因表达的消长以及高表达基因数的增加,其中部分已知基因的结果.结论:DEN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基因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而且文献追踪表明,国内外对在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大多不明确.因此,如何逐一找到那些起着关键作用的基因,进一步阐释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及其与中医证候演变和相应治法的关系,是今后中医基础理论实验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盛学仕;方肇勤;管冬元;赵晓珍;吴中华;阚卫兵;高必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探讨七情致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七情是人类对外界及机体内环境变化产生的情绪情感反映,中医将其分属五脏.过于强烈的社会事件、个体人格差异及认知评价标准,尤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引起过强的正性和负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使脏腑功能紊乱,伴有机体持续应激反应,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躯体症状.用生活事件量表(LEF)测量正性、负性生活事件对七情的影响,用五态性格测验测试个性特征及其与七情致病的关系,对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丽萍;刘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奇经八脉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疑难杂症的论治中显示出独特的理论指导价值.奇经病证理论早散见于内经,难经及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均进行了新的阐发,而叶天士可谓将奇经病证理论应用于临床的典范.结合奇经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叶氏奇经病证用药特色分述如下.
作者:王继明;倪世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血清IL-2、IL-4的影响.方法:在复制大鼠慢性胃炎的基础上,使其感染幽门螺杆菌,然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个月,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L-4含量.结果:模型组IL-2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组,IL-4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2均非常显著地增加,三联组、苦降组、辛苦组及半夏泻心汤大剂量组IL-4显著下降.结论: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H.Pylori感染大鼠有显著协调TH1和TH2细胞平衡的作用.
作者:姜惟;顾武军;周春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