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颅骨软化1例

陈泳涛;符茵

关键词:新生儿, 颅骨, 婴儿出生, 先天性佝偻病, 骨碱性磷酸酶, 虫蚀状改变, 治疗, 异常改变, 羊水过少, 四肢, 母亲, 骨质密度, 家庭主妇, 骨缝, 定期产检, 触诊, 出生体重, 中晚期, 羊水清, 维生素
摘要:患儿男,第1胎第1产,胎龄38+4周,因母亲羊水过少1天行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780克,身长47厘米,枕额周径33厘米,羊水清,量100毫升;婴儿出生时Apgar s评分10分,查体:头顶部未及颅骨约5×7厘米,触之呈囊性感,骨缝增宽,外貌无畸形,心肺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好。婴儿母亲28岁,家庭主妇,孕期定期产检,孕中晚期偶有腓肠肌抽搐。婴儿头颅B超:未见明显异常;CT 检查示:双侧大脑白质密度稍减低,颅内未见明确出血征及占位性病灶,颅骨内外板骨质密度欠均匀,厚薄不均呈波浪状、虫蚀状改变;四肢X光片示:双上下肢未发现明确异常改变;骨碱性磷酸酶250u/L;电解质无异常;致畸三项无异常。诊断:先天性佝偻病,以颅骨软化为主要表现。出生后予每天口服vitD800IU,乐泡钙100mg。治疗三天后头顶部触诊有乒乓感;出生后10天门诊复诊颅骨触诊正常,骨缝较前缩窄。治疗18天停服钙,继续服用维生素D。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评价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PPI评分、S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均下降明显,术后PPI 评分、S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并规范化,提高了手术效果,减少了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同时改善了病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阚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浅谈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的,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我院1996年开始对入院的孕产妇、门诊手术病人都实行HBsAg筛选,2001年10月~2002年4月孕妇中检出HBsAg阳性产妇15例,门诊HBsAg阳性129例,现将笔者在工作中对乙型肝炎的一些人士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古丽旦?热合木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比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外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SAS、QOL做出心理评估。结果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后较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重拾术后生活信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会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抑郁症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74例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为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为观察组,疗程2月,治疗前后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况,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39.7%,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诱发高血压主要社会环境的应激、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负担有关。

    作者:蒋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中医特色服务的经验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中如何发挥中医特色服务,将中医特色有效的与护理工作相结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强调强化优质护理理念、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并在护理中融入特色的中医护理观念,提高辨证护理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运用中医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积极面对和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作者:闫翠桃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进行了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阴道准备;术后外阴清洁,饮食管理,大便控制,康复指导。结果全部病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1例出院后因伤口感染出现阴道直肠瘘,其余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消失,排便能控制。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唐荣;桂友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不同内固定法治疗成人股骨骨折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法治疗成人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成人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带锁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型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明显高于带锁髓内钉组为4.55%(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内固定物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鹏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法对当前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做认真分析并予以改进。结果对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结论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和护生综合能力。

    作者:谢薄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七叶皂甙钠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14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术后另给予七叶皂甙钠20m 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7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为25%(18/72),实验组为6.76%(5/74),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七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许贵勤;许言;胡少峰;庄跃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CBP治疗时置换液的温度设置对患者体温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低温(<35℃)、常温(37℃)高温(>38.0℃)置换液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进行日常CRRT的35例患者,根据患者体温分别进行常温、低温、高温置换液的治疗,研究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结果常温对患者的体温无明显影响(P>0.05),低温组及高温组对患者的体温有明显降低及升高作用(P<0.01)。结论患者进行CRRT时,使用不同温度的置换液可使患者的体温快速升高或降低,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晨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骨科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本文通过对605例骨科临床病例心理变化的研究,提出了加强骨科长期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有效提高该类病人治疗效果的有益方法。

    作者:詹爱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96例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手术,其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绒毛残留和输卵管狭窄。结果对产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应重视并发症方式的防治,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邵会敏;彭宇;王彩芳;杨成秀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治疗的体会

    目的:介绍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 I ~I I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本组共20例Gartland I 型6例,I I型14例,所有病例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因对位不理想,骨折不稳定或患儿家属要求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外侧进路4例,后中央入路4例,肘关节内侧入路12例,直视下解剖复位用二根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石膏固定一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半年以上,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采用肘内侧进路具有方便直视解剖对位,可避免伤及尺神经,防止肘内翻的发生,隐藏切口达到美观,且有效防止肘内翻的发生。

    作者:谢健;刘红宇;邢宗良;丁玉来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浅析胎膜早破引起感染性早产的护理处理措施

    胎膜早破导致感染性早产在妇产科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本文结合自己在妇产科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临床经验,在不断学习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胎膜早破引起感染性早产的病因进行客观分析及综合对早产儿的危害,为临床实践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机制,提出临床基础护理应对措施,重在预防感染性早产的发生。

    作者:杨红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他汀类药物联合普罗布考或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普罗布考或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于我院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120例患者以完全随机法均分为3组,对A组患者单独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进行治疗,对C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均治疗两个月,统计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然而B组C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B、C两组之间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普罗布考或阿司匹林,比起单独使用,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侯别克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干预

    目的:通过对手术中不安全因素的干预,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差错的发生。方法完善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执行手术室工作程序。结果通过近五年的实施,手术室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结论健全管理体系,落实规章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是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作者:李娜;罗艳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护士每天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特别是ICU的护士,其面临的职业危害程度更大,职业危险因素不仅损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提高与进展。通过对ICU护士护理工作所遇到的危险因素的客观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和防护措施,以保证ICU护士的安全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陆夏英;张轶俊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不同冲洗方式对根管玷污层清除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冲洗方式对根管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无龋单根前牙30颗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根管预备,以不同冲洗方式冲洗根管;电镜扫描观察各组玷污层的清除情况,对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根尖1/3区根管壁基本无玷污层,与A、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可有效去除根管壁上的玷污层。

    作者:汪铭;朱鹏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浅析医院急诊换药室的科学管理

    本文从建立健全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范操作、专人管理、环境保洁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管理医院急诊换药室。

    作者:张智群 刊期: 2013年第29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