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兰青
针对传统病员服不能满足病情需要的缺点,设计制作了前纽扣后分片的双上侧开衩病员服。临床应用中方便长期卧床患者更换衣服、心电监护患者导线固定、急救时快速电除颤、带管病人的导管固定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薛敏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不同妇幼保健模式对妇女保健效果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妇幼保健与临床融合的综合性妇幼保健医院与单纯的妇幼保健所的各项指标,比较两者在妇女保健的效果。结果据调查统计,近三年妇保院的孕产妇死亡率远低于妇保所,住院分娩补助率远高于妇保所,叶酸补充率远高于妇保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系统管理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妇幼保健模式能够为妇女提供更高的医疗和保健水平,是妇幼保健模式的首选。
作者:石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急性心包炎可由各种原发的内外科疾病引起,也有部分病因至今不明。其中以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较为常见。国外资料表明非特异性心包炎已成为成年人心包炎的主要类型,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病毒感染及感染后发生的变态反应可能为其病因之一,也有认为是病毒直接作用的结果。国内报道则以结核性心包炎居多,其次为非特异性心包炎。恶性肿瘤和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包炎在增多。随着抗生素和化学治疗的进展,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咳嗽、咳痰不是独立的一个病种,是肺部某种疾病的症侯群之一,可以咳嗽、咳痰的性质来判定某种肺部原发性疾病的细微病情变化。尤其对肺部慢性病变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可加重原发病的发展和演变,后危急生命。本人在多年的基层卫生院临床实践中辨症使用蒙医理论,对结核病合并支气管感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感染、肺心病合并支气管部感染等三种病症进行蒙药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英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是室内阻滞(即束支传导阻滞)的一种,某一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除极首先在正常束支分布的心肌进行,这个过程由于是通过浦肯野纤维进行,除极发生时,不仅同步而且快速,在这之后,通过心室肌比较缓慢的传导,后使发生束支传导阻滞分布区域的心肌除极,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极少见于健康人。
作者:贾莉;赵华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随着社会对医学专业化需求,各医学院校专业设置逐年增加,相关医学类专业增设明显,检验、影像、麻醉、肿瘤、医学美容等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临床及非临床专业学科。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方法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仍然是这些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内科学的临床见习是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意识、临床医学技能等[1]有重要作用。
作者:计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9例(63.33%),有效8例(26.67%),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观察组:显效23例(76.67%),有效7例(23.33%),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侯丽洁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方法,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方法采用丹麦哥本哈根的MADSEN Accuscreen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TEOAE,对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832例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查。结果初筛率99.5%,初筛通过率95.7%,与卫生部规定初筛假阳性率小于10%相符合。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对听力障碍者进行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作者:李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助产士的护理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质量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28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产妇孕期由助产士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婴儿护理、分娩时降低疼痛的技巧、心理护理等产期知识教育,并在分娩时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由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护的方式来帮助产妇进行分娩;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且在孕期也不配备助产士,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也是随机选择。结果经过试验发现,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在分娩总时间上也要比对照组的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孕妇的孕期到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对其进行全程陪护,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
作者:潘雪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可以采用基因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然而,心血管病基因治疗与其他疾病的基因治疗一样,在世界范围内还处在试验阶段。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基因治疗,需高效的基因转移载体和转移体系将目的基因导入心血管,并安全可靠地表达。基因治疗载体的选择是决定基因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理想的基因转导载体应该无致病性、可以有效转导靶细胞,转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长时间稳定表达并可调控,同时只有小程度的副作用[1]。在用基因治疗纠正疾病缺陷时,其安全性研究及评价也就成为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生物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在构建基因治疗载体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应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主要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作者:彭家芹;朱华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胃动方对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胃动方大、中、小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剂量甘草灌胃造模7天,造模结束后分别灌服蒸馏水,大、中、小剂量胃动方以及莫沙必利等药物,共3天。治疗结束后,以酚红作为标记物,检测大鼠小肠推进比。结果胃动方中、大剂量组、莫沙必利组、空白对照组小肠推进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胃动方小剂量组与模型组两组小肠推进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动方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作者:张亚楠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76岁,平均48岁。反流时间短者7个月,长者24年。所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治愈率89%,3例患者病情较重,临床症状得到了控制。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病情缓解的快,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韩立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诊规陪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成立培训小组,培训分理论讲授、操作示教、临床护理实践、理论和操作考核四部分。培训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学第四版和急诊专科内容。结果:2012年急诊规陪护士由进院时理论和操作考试、临床应急反应合格率62%、68%、42%提高为95%、100%、90%。结论:急诊规陪护士培训提高了护理质量,为以后急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余明芳;杨永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索放疗病人皮肤损伤情况及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5例首次放疗患者,在其放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减轻癌症放疗患者皮肤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胡月 刊期: 2013年第33期
脑卒中后氧化应激在脑损伤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氧化剂除了氧化大分子,导致细胞损伤,也涉及细胞死亡或信号通路的异常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缺血性损害或修复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也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潜在的内源性的分子靶点。
作者:李佩云;杨兴隆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类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从各科室临床标本中提取出的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生化分析,分析、总结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科室、来源、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广的科室为呼吸科,神经外科次之;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均具有耐药性,其中,耐药性高的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次之。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30株被检出具有多重耐药性,检出率为76.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且多重耐药性明显。
作者:陆亚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对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被退回的4325张药单的金额、原因、品种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退药的品种以注射液居多,主要以头孢替安注射液、注射用拉氧头孢钠以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主;退药原因主要有患者出院(17.3%)、患者拒用(31.2%)、医嘱错误(13.6%)以及患者转科、患者死亡等。退药频次主要为普外科、综内科以及儿科;退药金额较大,平均每月24.7万,其中以八、九月份高。结论:我院住院药房腿要数量大、品种多,每个科室都有发生,鉴于此,医院对退药的管理力度要加强,以对病人的用药安全和有效进行保证。
作者:张妙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预防昏迷,偏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良肢体位摆放,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气压治疗,避免静脉反复穿刺及正确冲封管等处理。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江文柳;骆秀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近年来,临床药学越来越受到各医院的重视,等级医院评审也将临床药学工作作为评审要求,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对减少不合理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等有积极作用[1]。但是近年来,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迟滞,目前仍停留在开展用药咨询、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处方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没有深入到临床一线参与医生临床查房和用药指导工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作者:吴建军;蒋庆锋;刘智广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模拟仿真急救演练的方法,提高产科护士急救能力方法:制订完善的产后出血护理应急预案,拟定演练方案、角色配置、现场实景模拟急救,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数次演练,护士能有效地掌握并执行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提高了护士急救技能力、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协调了医护医患关系,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实施产后出血护理应急预案急救演练是有效地提高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产科急救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利民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