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马丽娟
方剂学的和其它学科的学习一样,需要记忆、背诵、后结合临床应用等共有的规律性的方法,但同时学习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有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在这方面有好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探讨。方剂学虽是一门中医基础课程,可其论述的中心内容方剂是使用药物治疗前的后依据,所以说,药物治病都要通过方剂这一形式体现,所以它也是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纽带,与临床学科联系比较密切。故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多记、多背、多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本人在学习方剂中的一些方法谈一点体会。
作者:许翠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的血脂、血糖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00例巨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母亲巨大儿38例,纳入A组,健康母亲巨大儿30例,纳入B1组,健康母亲正常新生儿32例,纳入B2组。测定3组新生儿血脂、血糖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B1组、B2组(P<0.05);A组的T G水平显著高于B1组、B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 D L水平低于B1组、L D L高于B1组、B2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脂质代谢异常,加强孕妇预期及孕前的健康指导,有助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作者:吕璐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进行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采取ECF化疗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54%,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6.15%和42.31%,对照组的分别为76.92%和73.08%,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魏俊婷;陈钟;欧阳郴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在中、高职护理教育的基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设计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能够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护生对未来护理职业的认同。进而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作者:王旭兰;张涛;王海曼;代晓霞(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卫生部于2007年和2010年相继发布《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指导各医疗机构建立处方点评制度,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通过实施处方点评,我院处方质量明显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升,现报道如下:1处方点评的目的处方点评是为了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达到规范使用药物的效果,因此对点评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点评者。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应重点分析,及时沟通改进。简言之,处方点评是为了改善临床药物使用的质量,一切工作应围绕此目的展开。
作者:普燕芳;曹玮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方法把43例收入ICU的重症病人同时进行APACHEI ,SOFA评分,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2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并对2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循环血管紧张素-2浓度明显增高。结论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浓度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反映脓毒症病人病情的指标。
作者:戴晓勇;叶宥文;杨晓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心肌炎指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病因明确的称为特异性心肌病,病因未明的称为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和未分类型心肌病,临床上常见的是扩张型心肌病。本节主要介绍扩张型心肌病(DCM)。
作者:鞠晓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对颈椎病的疗效,以及神经阻滞治疗与牵引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我院17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神经阻滞治疗的实验组90例和保守牵引治疗的对照组组80例,进行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其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个疗程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通过统计分析可知(P<0.05)。颈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6.7%,神经根型总有效率为96.7%,椎动脉型和交感型的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方法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的保守治疗疗效。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加强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康复。方法:对我科186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指导体位训练、术后心理护理、伤口引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18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恢复良好。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有效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或生理方面的障碍,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严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咯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它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的症状。大咯血是指24小时内咯血量>600m l或单次咯血量超过200m l即可诊断为大咯血。窒息是大咯血严重而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在数分钟内造成患者死亡。由于院前急救的条件有限,更是加大了急救的难度。我科于2013年10月在院前成功抢救一位因大咯血致窒息的患者,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华乔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避免临床滥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查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7月份出院病人病历500份,对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了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病例共410例,占抽查病例的82%。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抗菌药物种类选用不当、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当、治疗用药疗程过长、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规范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医疗机构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保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基础。
作者:应春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社区医院的开展,夯实了基础护理,转变了护理观念,提高了护理质量,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把“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患者”的观念渗透到了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调动了护患双方在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积极性和协调统一性,使护理质量上了一个台阶,出院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孙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控制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起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2010年前均采用常规护理。随机选取2007至2010及2010至2013两个时间段的住院患者资料各1000份,分析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感染,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院内感染率为3.5%,优质护理组为1%,优质护理组院感发生率明显比常规护理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8.6%,常规护理组为82.3%,两组满意率比较,优质护理组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黄小群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辅助人员的培训方法,提高辅助工人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方法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制订培训周计划,及时考核。结果培训后的辅助工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结论通过专业知识培训,辅助工人能够胜任岗位的工作,节省了护士编制,提高了工作效果。
作者:杨艳;颜廷丽;程洪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是室内阻滞(即束支传导阻滞)的一种,某一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除极首先在正常束支分布的心肌进行,这个过程由于是通过浦肯野纤维进行,除极发生时,不仅同步而且快速,在这之后,通过心室肌比较缓慢的传导,后使发生束支传导阻滞分布区域的心肌除极,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极少见于健康人。
作者:贾莉;赵华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文章对“医托”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探讨处置“医托”问题的方法,并对当前预防控制“医托”问题提出了建议。
作者:李静;倪咏梅(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头孢曲松即头孢三嗪,头孢曲松钠是第3代长效头孢菌素,临床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尤其对于梅毒、淋病等有独到疗效。头孢曲松抗菌谱与头孢噻肟相似,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噻肟。其血清消除半衰期长,具有长效作用。梅毒(syphilis )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种器官损害。早期侵犯皮肤粘膜,晚期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危害极大。目前许多人因患晚期梅毒治疗不利而死亡。
作者:易建华;陈辉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狂犬病属乙类传染病,是须严格管理的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4 h内上报。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是单股负链RNA病毒。从自然条件下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称野毒株或街毒株,特点为致病力强。固定毒株是街毒株连续在家兔脑内多次传代获得的毒株,特点为毒力减弱,失去致病力,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可供制备疫苗用。狂犬病毒抵抗力不强,对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均敏感,加热100℃2min可灭活。
作者:袁惠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对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复习既往11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为(326±93.8)min,术中出血量为(3750.7±644.1)ml,有1例骶神经损伤。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70±69.3)min,出血量为(7388±706.99)ml,有1例骶神经损伤,3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结论在骶骨肿瘤过程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可有效控制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
作者:白国昌;吴朝阳;朱夏;林建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心血管、脊柱、肝胆等复杂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输血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由此带来的库血用量紧张和输血安全问题也也日益突出,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关注。自体血液回收对失血量多的病人,回收率通常在90%以上,不需要验血型,在短时间内能使病人的失血量得到初步纠正,对麻醉的耐受性也得以改善,并减少手术后造成的输血并发症及血源性疾病传播机会,安全可靠。
作者:张素娥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