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后子宫出血应用宫腔镜检查价值

史素娥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出血, 宫腔镜检查, 检查价值
摘要:目的:对宫腔镜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绝经后子宫出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子宫内膜癌检查符合率为50%,萎缩性子宫内膜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符合率为100%,子宫黏膜下肌瘤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炎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为87.5%。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诊治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医生及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1例临床护理

    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直接、可靠的检查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方法,而无痛内镜下介入切除治疗,对疾病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而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翠芹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昂丹司琼对全麻下脊柱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预防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预防全麻脊柱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50例择期全麻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在患者术后回病房后给药,观察组给予昂丹司琼8m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比较两组PONV发生情况。结论观察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昂丹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PONV效果显著。

    作者:刘丹;杨靖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新式剖腹产腹壁切口缝合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新式剖腹产腹壁切口缝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接受诊治的行新式剖腹产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再次妊娠而行再次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为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采用0/1号可吸收线扣锁缝合子宫肌层,观察组50例患者为未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通过0/1号可吸收线全层扣锁缝合子宫。观察术后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未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腹腔粘连轻,手术时间短,观察组腹壁粘连较重,手术时间长。结论新式剖腹产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效果显著。

    作者:朱丽娜;朱月华;吴双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提高病人对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满意度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广泛应用,其优越性体现在: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疼痛感;减少血管的破坏;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蒋燕;林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子宫损伤28例临床分析

    子宫损伤常见原因是人工终止妊娠,子宫损伤后器械进入腹腔,若未及时发现,继续操作必致内脏损伤,重者并发内出血或腹膜炎。本组单纯子宫损伤复杂性子宫损伤各14例,复杂性子宫损伤中伴回肠破裂6例,大网膜嵌入子宫腔5例,结肠破裂、膀胱破裂、输卵管卵巢损伤各1例,肠破裂伴内出血2例,伴腹膜炎1例。本组病例全部治愈。预防子宫损伤要明确术前诊断做好术前准备,术前2-3h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0.6mg可避免宫口扩张困难,术中遵守操作规范。一旦出现子宫损伤应立即停止操作积极处理。

    作者:陶春梅;孙才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浅谈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个体化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且药物疗效和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化差异。本文论及的是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疗效和反应情况。

    作者:姜丽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腹部创伤患者60例,随机将60例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治疗组患者采用C T检查。6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将两组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性。结果:治疗组影像学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CT影像学在腹部创伤检查中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患者腹部创伤面积、位置以及类别,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小芳;杨殿香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置人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湿化疗法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通常为分子式),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呼吸道和肺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肛肠病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排尿困难一般指的是自觉有尿意,出现下腹胀痛,但就是排不出尿液,或在不增加腹压的情况下,无法自行排出尿液。排尿困难患者,有时候觉得排尿时出现延迟症状,有时候排尿必须借助腹部肌肉完成,甚至有时候在排尿完毕后,仍然感觉膀胱内还有尿液没有排出,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因长期排尿困难而引起尿潴留[1]。排尿困难是肛肠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4%左右,由于肛门的疾病与损害很容易引起膀胱颈及尿道括约肌的痉挛,产生反射性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2]。该病多发生于手术当日,亦有持续几日者,它是肛肠病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美荣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晶状体混浊的调查分析及预防

    目的:通过对某部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48名工作人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了解屈光间质的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和给予必要的治疗。采用分组对照比较。结论:长期从事特殊作业岗位工作的人员会受到电磁辐射、雷达、微波、推进剂等有害因素的影响,产生眼睛晶状体混浊改变,通过对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作者:秦东利;党森涛;刘明江;施丽萍;马泽芳;陈莉;彭海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泗泾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M P)在泗泾地区儿童中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与防治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本院患儿14周岁以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的血清M P抗体共1897例,并对M P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897例患儿中,M P阳性857例,阳性率为45.18%,其中男童930例中376例阳性,阳性率为40.43%,其中女童967例中481例阳性,阳性率为49.74%,男女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女性儿童阳性率高于男性儿童,MP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在本地发病率比较高。

    作者:朱峰;金雅琼;王君锋;任芳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急诊脑出血临床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急诊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好转49例,治愈20例,死亡9例,治愈率为25.64%,生存率为88.46%。结论:脑出血患者处理需要尽早诊断,尽早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是处理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浅谈军队血站检验试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体会

    军队血站肩负血站及医院输血科的双重职能,严把血液质量关、确保战备和临床用血安全,是军队血站的首要任务。而检验试剂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血液的质量安全。因此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刘丽丽;李翠;李云宝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内镜下食道支架置入法治疗食管癌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癌性狭窄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30例确诊的食道癌性狭窄的患者,内镜引导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带膜支架解除食道狭窄。结果本组30例中,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置支架。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及异物感,反流性食管炎13例、黑便8例、肿瘤生长阻塞支架4例。结论术前做好准备及解释工作、术中协助医生做好支架定位和病情观察、术后加强并发症的护理等,对置入支架术获得成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周维霞;蒋晓红;皇甫丽;胡端敏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上海市松江区民办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消毒现状和监管对策

    目的:通过对口腔诊疗消毒现状的调研,进一步提高民办医疗机构卫生安全意识,规范民办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消毒技术,为提高口腔医疗安全提出监管对策和建议。方法通过对辖区内37家民办医疗机构开展口腔诊疗操作中消毒现状调查,包括:口腔诊疗环境布局、设备配备、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分析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操作消毒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辖区内民办医疗机构均能做到诊疗区域与器械清洗消毒区分开设置,但7家民办医疗机构存在病人候诊区未与诊疗区域隔离,18家民办医疗机构存在器械清洗消毒区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消毒流程有缺陷。37家民办医疗机构均配备有压力蒸汽灭菌器,9家民办医疗机构存在手机配备不足。8家民办医疗机构存在手机使用后未能及时拆卸,6家民办医疗机构存在备用牙科手机灭菌后包装不符合要求。

    作者:潘琴;沈新;徐章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1例苄星青霉素致神经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神经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强烈的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烈疼痛等引起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释放增加,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淤滞于扩张的血管中,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引起的休克[1],还有部分医务人员习惯称之为“疼痛性休克”[2]。苄星青霉素作为我院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其肌内注射部分病人有局部剧烈疼痛、压痛反应,发生率为10%。2013年6月我科1例隐性梅毒患者,在肌注苄星青霉素时出现神经源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燕;李娟;任洁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研究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护理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急诊内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的4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在原有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老年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减少,康复进展加快,与实施护理前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个性、心理,做好及时、科学、合理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进展。

    作者:唐敏怡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POCH-1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报警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根据POCH-100i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和保养程序,分析仪器报警原因。方法从电缆线、穿刺针的处理、传感器的清洁,标本是否合格,更换试剂日期等方面进行排查。结论对报警产生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排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固定专人进行仪器的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及维护等,加强责任心,遇到陌生的报警信息时,善于观察和分析报警产生的部位及原因很重要。

    作者:朱变仙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MMP-2和TI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对MMP-2和TI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40例实施大肠癌外科手术切除患者以及10例正常大肠癌组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MP-2以及TIMP-2的检测。结果:MMP-2以及TI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30%,两者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MMP-2的表达和大肠癌病理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存在正相关,TIMP-2的表达则与其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结论:在大肠癌的病理分期以及淋巴转移上,MMP-2和TIMP-2的表达与其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曙;张秀梅;孙成福;苏建军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诺丁汉生活质量量表(NHP)评分为(43.2±1.7)分,对照组NHP量表评分为(43.2±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叶;任绍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