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转移与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刘永惠;杨晓峰;周冬枝;郑清莲;崔雅清;张玉五

关键词:肿瘤转移, 血瘀证,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黏附
摘要:目的:研究肺癌及其转移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的变化,阐述肿瘤转移与血瘀证、微观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经中医辨证分型,采用TYXN-91智能血液聚集仪和玻珠柱法检测肺癌患者47例,肺癌转移患者20例,健康人20例血小板凝集大值(MAR)和血小板黏附率(PAD).结果:肺癌转移患者、肺癌患者与健康人MAR、PA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且肺癌转移患者较肺癌患者MAR、PAD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恶性肿瘤及其转移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亢进与肿瘤从发病到转移呈正相关,揭示恶性肿瘤普遍存在着血瘀证,并随肿瘤转移则血瘀证尤其突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蒙医人体体质学浅谈

    蒙医人体体质学属于生物类型学范畴.蒙医学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理论为基础,把人体体质分为赫依型、希拉型、巴达干型三种基本类型及赫依-希拦混合型、巴达干-希拉混合型、巴达干-赫依混合型和三者聚合型共7种,并对体质的遗传性、稳定性、可变性、体质与疾病及其治疗反应等诸方面都具有较深刻而科学的认识,在医疗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乌力吉巴特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韩国韩医学知识标准化的道路

    19世纪末,随着西方医学传入韩国,韩医学的地位急剧下降.然而,韩医学追求西欧式知识标准化过程,其作为专业职务的地位受到认定.韩医学持有何种教育体系?知识体系是什么?又通过何种过程对传统医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整合,使韩医学更加符合时代的特点.

    作者:申舜植;李炫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医禀赋学说探微

    与基因学一样,中医的禀赋学说同样是探讨人体先天体质的理论.太极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是禀赋学说的基础.正常的禀赋决定人类寿命和体质健康,父母基质、胎育保养和天时地理都影响禀赋.禀赋异常则病态,有禀赋殊缺、禀赋不纯和禀赋不足的不同病理基础.通过人类的努力,改良禀赋还处在探索阶段.

    作者:郑洪;任继学;邓铁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医学证候研究的新思路初探

    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状态的综合描述,它涵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定性描述和动态变化是其主要特征.因此,证候信息多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复杂科学、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这类信息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作者:孟庆刚;郭书文;王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梗后左心衰大鼠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心梗后左心衰大鼠心气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梗后左心衰,从心率、呼吸、心功能、耐疲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心气虚证指标的量化观察.结果:模型组动物与假手术组术后30d相比,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饲料消耗指数及体重增加指数下降,力竭性游泳时间缩短,心功能参数SV、CO、CI均下降,LVET缩短,以上指标两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率-呼吸-力竭性游泳时间-心功能低下等共同组成了心梗后左心衰大鼠心气虚证的指标,基本上可定性定量地反应出大鼠的心气虚证.

    作者: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李敏;王亚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益气补肾中药抑制5-氟尿嘧啶所致大鼠贫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补肾中药抑制5-氟尿嘧啶(5-Fu)所致大鼠贫血的机理.方法:经尾静脉注射5-Fu(150mg/kg)诱发大鼠贫血,同时给大鼠灌服益气补肾中药,采用胎肝细胞H3-TdR渗入法检测大鼠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结果:在5-Fu诱发大鼠贫血过程中,中药复方能明显升高大鼠全血血红蛋白(Hb)网织红(Ret)及血清Epo水平.结论:益气补肾中药能明显抑制5-Fu所致大鼠贫血,此种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中药复方能促进大鼠肾脏Epo的产生和分泌并能促进骨髓红系细胞的生长而实现的.

    作者:高丽萍;柴锡庆;苏安英;李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诱导肝癌小鼠细胞凋亡作用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健泰Ⅱ号诱导肝癌小鼠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肝癌(H22)小鼠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的DNA百分比变化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发现经扶正健泰Ⅱ号作用后,凋亡DNA百分比明显增加.细胞周期显示,G2/M期比率减少,随着凋亡的增多,G1/G0期细胞减少,出现峰值增宽的细胞阻滞图像.结论:扶正健泰Ⅱ号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治疗的目的.

    作者:李锦毅;李德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卫气浅谈——艾滋病辨病探索

    内卫气一词被引入,用于艾滋病辨病.内卫气作为人体正气的一部分来源于元气,受后天水谷之滋养.内卫气属气属阴,行于脉内及脉外.其功能有:1.防御作用:抵抗外邪侵袭;2.监督作用:识别、杀伤和破坏NFDC6瘕积聚的初起成分,防止肿瘤的发生;3.自稳作用:对自身采取谦和形成共处状态.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使内卫气虚损、衰竭是艾滋病患者易感外邪及易患肿瘤的原因.补内卫气、驱除病邪乃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陈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利用根尖体细胞染色体鉴定种子类中药的研究

    目的:揭示种子类中药染色体鉴定特征.方法:种子25℃萌发,根尖长0.5cm切取,0.002mol/L 8-羟基喹啉的0.03%秋水仙素液预处理8h,卡诺固定液固定12h~24h,1mol/LHCl 60℃解离8min~12min,卡宝液中压片,染色.镜检取分散良好的标本,冰冻揭盖片,中性树胶封片.显微照像、计数、测量.结果:真伪品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组型有明显差异.结论:种子类中药显微鉴定渗透应用细胞学理论方法,能反应不同物种外在性状差异的内在本质,准确鉴别真伪.

    作者:聂凤褆;李连怀;董兰凤;翟力东;聂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试论痰瘀与冠心病的相关问题

    目的:探讨痰瘀在冠心病的发病演变其内在的相关关系及标本地位与指导防治.方法:应用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对本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结论:证明痰瘀可致冠心病,冠心病可生痰瘀,痰可致瘀,瘀可生痰,且痰瘀在本病中宜以预防为本,并防重于治.

    作者:徐学勤;陈庆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苦参治疗心律失常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苦参治疗心律失常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王某某,男,51岁,患有心悸乏力半年.经常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活动后加重.到我院做心电图提示:快速心房纤颤,ST-T改变.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快速心房纤颤)和心功能Ⅱ级.

    作者:范愈燕;张青霞;范宏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羚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羚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与肝素复合法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Fura-2双波长荧光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羚蝎胶囊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脑细胞内Ca2+浓度、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海马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的影响.结果:羚蝎胶囊可以降低细胞内Ca2+的浓度,提高SOD的活力,减少MDA的生成,并且抑制海马组织中EAA的神经毒作用(P<0.05).结论:羚蝎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吕嵘;徐敏华;韩志芬;朱晓梅;卫洪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冠心病心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取高脂饮食、Pit(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的造模方法,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近似于临床冠心病血脂升高和心肌缺血损伤--心功能不全的病理改变,与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这种中西医结合复合造模方法所建立的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张明雪;曹洪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肿瘤转移与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肺癌及其转移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的变化,阐述肿瘤转移与血瘀证、微观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经中医辨证分型,采用TYXN-91智能血液聚集仪和玻珠柱法检测肺癌患者47例,肺癌转移患者20例,健康人20例血小板凝集大值(MAR)和血小板黏附率(PAD).结果:肺癌转移患者、肺癌患者与健康人MAR、PA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且肺癌转移患者较肺癌患者MAR、PAD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恶性肿瘤及其转移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亢进与肿瘤从发病到转移呈正相关,揭示恶性肿瘤普遍存在着血瘀证,并随肿瘤转移则血瘀证尤其突出.

    作者:刘永惠;杨晓峰;周冬枝;郑清莲;崔雅清;张玉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关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思考

    阐述了关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3个观点:(1)比较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差异;(2)认为中药治病是其中生理活性物质和心理活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3)信息技术、心理学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沟通的桥梁.

    作者:罗永明;刘红宁;马超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心动过缓100例的临床观察

    心动过缓属于心悸范畴,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等症状,严重者自觉有频死感,大汗淋漓,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近10年来我们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淫羊藿、丹参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本病之心阳不振型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武;王桂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数在中医阴阳理论中的应用研究

    引用现代数学的复数概念,分析中医阴阳理论的数学特征,为阴阳理论的多种应用形式确立其数学表达式;从复数的虚实相关性对应地探讨阴阳之间的特殊关系形式,为阴阳平衡及阴阳失调找到其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式;从复数的虚实并存特性初步引导出生命复合体理论.

    作者:吴昌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去卵巢后雌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局部因子检测

    目的:探讨IL-6、IGF-Ⅱ、PGE2等局部因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1月龄雌鼠去卵巢3个月后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颈动脉插管采血检测血F2、IL-6、IGF-Ⅱ、PGE2含量.结论:与假手术组对照,去卵巢模型组血E2、IGF-Ⅱ明显下降,IL-6、PGE2显著升高(P<0.01).结果:IL-6、IGF-Ⅱ、PGE2等局部因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新民;曾英;洪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肾阳虚证论析

    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将肾阳虚体质、肾阳虚证发生及其发展转归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为肾阳虚体质的改善、肾阳虚证及其发展转归的防治进行有益的探索,在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均有着实际意义.

    作者:张晓琳;胥筱云;何裕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几个问题的探讨

    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并结合临床对戴阳证、鸡胸、瞳孔的变化与喷射性呕吐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及霉酱苔与紫暗舌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同道在教学中参考.

    作者:庄泽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