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彦;张梅;聂渝琼
目的:建立铁路工作场所空气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用活性炭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经二硫化碳解析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28种挥发性有机物分离效果好,相关系数R> 0.995,相对标准偏差为0.4%~6.5%,低检出限符合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要求,回收率在96.5% ~ 103.7%之间,解吸效率在83.5% ~ 105.8%.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测定.
作者:梁春霞;陈小丽;陈敏;苏丹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血清和尿液探索胱抑素C在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正常时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评价其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将232例患者分成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检测肌酐、尿白蛋白、血清/尿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eGFR、MDRD计算的eGFR和CKD-EPI计算的eGFR).结果:胱抑素C随尿蛋白的增加而增加.血清胱抑素C受CRP、性别、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eGFR影响,而尿胱抑素C受甘油三酯、年龄、eGFR和ACR影响.胱抑素C在正常蛋白尿组MDRD计算的eGFR< 60 ml/min/1.73 m2中是独立因子.结论:胱抑素C在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正常时为有用的指标.
作者:蒋峻梅;杨婷;陈芳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采用RPR、TPPA、胶体金法和ELISA同时对4241例监测对象的标本进行检测,以TPPA作为参考标准,分别统计RPR、胶体金法和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RPR、胶体金法、ELISA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分别为66.80%、97.27%、98.18%,特异性分别为99.72%、99.43%、99.55%;胶体金法、ELISA与TPP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与TPPA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法,可用于临床筛查和梅毒感染的确证试验.
作者:黄军林;黄夏声;黄育英;吕志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液中Toll样受体4(TLR4)的含量在大鼠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大鼠血液及移植肾组织中TLR4的含量,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液中IL-2的含量.以组织病理学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研究其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后1d、2d、3d、5d、7d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异基因移植组血液中IL-2和TLR4水平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大鼠体内相应指标的水平.在造模后1d大鼠血液中TLR4含量即开始升高.同时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组织中的TLR4含量也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TLR4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作为肾移植术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瞿亚红;陈丽娜;任雨;宋文慧;忻立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某区水厂污染状况,为某区城镇居民饮水安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对某区各水厂针对性采取不同监测方案,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水源水总体较好,出厂水基本上都含有汞,某些时段的出厂水汞含量超出限值;对某厂的非常规监测中发现,沉淀剂和使用后滤砂中均检出汞,疑为厂内蓄积和器壁吸附造成的出厂水污染.结论:某区水厂均存在厂内污染和蓄积问题,严重影响出厂水质量;因此,改进水处理工艺;定期清洗和更换厂内耗材;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地表水的保护,保证城镇居民的用水安全.
作者:罗海英;陈亚精;翁开桂;刘恕安;李诚;谭伟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Ⅰ(cTnⅠ)和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与CHF不同类型及B型钠尿肽(BN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CHF患者160例(NYHA Ⅰ-Ⅳ级),健康对照者150名,无CHF的心血管患者142例.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其全血hs-CRP和BNP水平,微粒子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cTnⅠ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F患者组全血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HF的心血管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TnⅠ值CHF患者组亦均显著高于无CHF的心血管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且随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高,全血BNP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全血hs-CRP与血清cTnⅠ水平随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高,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过程中存在着心肌损伤和炎症,表明心肌损伤和炎症是这种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成分,但这种心肌损伤和炎症与心功能NYHA分级和障碍程度无关.
作者:章火祥;邵卫勇;万晓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护航编队停靠码头及城市供水水质情况,为舰艇停靠补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亚丁、塞拉莱和吉布提的城市和对应港口,调查了59个供水点的基本卫生情况,抽检85样品,进行电导率、pH值、肉眼可见物、重金属、阴离子和菌落总数等23个项目分析,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塞拉莱码头地下水,吉布提和亚丁地下水和城市供水的电导率、CL-、SO42-和总硬度指标远超出我国和WHO标准限值.只有净化水和塞拉莱城市供水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49-2006).结论:仅有净化水和塞拉莱城市供水可用于船舶生活饮用水补给.
作者:王宗贤;姬琦;从黎明;麻若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铝对人体健康有害,具有神经毒性,骨骼毒性及生殖毒性等[1].长期摄入会造成人们记忆力退化、思维迟钝,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及男性精子畸形等病症[1,2].饮用水若受到工业含铝废水的污染或使用含铝净水剂等污染,并被人长期引用,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卫生部对饮用水中铝含量有明确规定不得高于0.20 mg/L.
作者:王益萍;陈海红;沈仁富;陈金斌;陈宇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辣椒面中罗丹明B和罗丹明123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溶液(1∶1,V/V)提取,过Strata-X-CW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 μm)以含0.1%甲酸(V/V)的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罗丹明B采用λex556 nm,λem581 nm,罗丹明123采用λex518 nm,λem542 n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罗丹明B在2.0 μg/L ~ 100.0 μg/L和罗丹明123在1.0 μg/L~50.0 μg/L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4),2种待测物的回收率在94.5% ~ 104.6%范围,RSD均小于5.0%,低定量检出限在1.0 μg/kg ~2.0 μg/kg范围.结论: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梯度洗脱分离效果和重现性好等优点,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作者:李小平;潘胜东;赵永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了稀土铽-诺氟沙星-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体系的荧光性质,在中性缓冲溶液中,镧对此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增强作用.方法:用常规化学方法建立此体系,对此体系进行了荧光检测,测定其荧光光谱图,并且对此体系的荧光强度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对产生共发光效应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体系的荧光强度和Tb3+浓度之间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为2×10-7~1×10-5 mol/L,相关系数r2为0.9985,该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第二稀土金属镧的加入对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增强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得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可作为药物制剂的含量直接分析方法.
作者:吕玉光;赵悦辉;李刚;谭博;张云杰;王莹;李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本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porB基因分型特点及其Gly120和Ala121突变与耐药性关系.方法:多重PCR扩增非产酶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porB基因、测序分析Gly120和Ala121突变,并与药敏试验比较.结果:154株非产酶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中,porB1A型和porB1B型临床菌株分别占29.9%和70.1%.porB1A型菌株均出现Gly120Asp/Ala121Gly双突变,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2%和10.9%;95.4% porB1B菌株存在出现Gly120和/或Ala121突变,耐药率分别为99.1%和97.2%,其中4株porB1B菌株121和122位氨基酸存在删除突变的菌株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MICs分别高达为8 mg/L ~ 16mg/L和8 mg/L.结论:建立的多重PCR可用于淋病奈瑟菌porB基因分型.本地区流行的非产酶淋病奈瑟菌主要携带porB1B基因,不同基因型临床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Gly120和/或Ala121突变增强耐药性仅限于PorB1B菌株.
作者:董继忠;吴森林;孙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本实验研究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硝酸盐.方法:将乳及乳制品溶解于水中,沉淀蛋白和脂肪,离心,上清液再经活性炭粉净化后利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待测液中的硝酸盐含量.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制品中硝酸盐加标回收率在92.0% ~ 96.6%之间,与国标镉柱法结果无显著差异,RSD为2.5% ~3.3%.结论:本方法经济、快速、简便,可用于大批量乳制品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作者:林静佳;胡国媛;李荔;罗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为政府及时有效处置饮用水源污染提供科学数据,确保市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方法:根据污染情况,对绵阳城区以涪江水为水源的3个市政供水公司及2个企业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8个邻近涪江以地下水与1个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水源水进行连续11d的锰和氨氮含量监测,共检测水样624份.结果:3d后出厂水、末梢水中锰、氨氮含量全部符合卫生标准,城区部分受影响区域正常使用自来水;3d后涪江绵阳段氨氮含量正常,9d后锰含量正常.结论:科学及时监测,确保了水源污染后城市供水安全,保证了市民饮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者:岳蕴瑶;李大春;张婷;罗赟;杜艳丽;蒋芳;向仲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硫氰酸盐的方法.方法:牛奶样品中的SCN-经过处理,在顶空瓶内进行反应生成CNCl;用气相色谱DB-5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在0.04 mg/L ~ 1.2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检出限为3.6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98.0% ~ 100.5%.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适用于牛奶产品中硫氰酸盐的检测.
作者:宣栋樑;朱震海;蔡嵘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调查五大连池天然矿泉水水源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利用GB/T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调查60处天然露头泉中大肠菌群、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状况.结果:调查表明,所测水样中四种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均低于60%.结论:五大连池地区天然矿泉水水源整体遭到污染,个别泉眼污染严重.
作者:潘虹;杨臣;魏晓雪;李月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麻疹病毒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根据四十年来在我国流行的麻疹病毒M基因序列,设计用于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建立麻疹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用此法对40例麻疹的病人标本进行检测,并与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结果:通过40例病人标本中实时荧光PCR检测,39份阳性,1份阴性,阳性率97.5%,高于血清学检测(阳性率77.5%).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麻疹病毒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杨贵清;卓菲;刘卫民;何梅英;文凤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成套血培养模式对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1年全年送检的4855瓶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成套血培养瓶送检率为23.5%,阳性率为11.7%;比单瓶阳性率提高了5.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套和单瓶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率高的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23.9%和33.9%,其次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为17.9%和25.3%.结论:成套血培养模式具有提高培养阳性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需常规开展成套血培养送检工作.
作者:廉婕;潘伟光;邓启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食品中黄色2G、奶油黄和柑橘红2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定性.方法:样品中的黄色2G、奶油黄和柑橘红2用正己烷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分离,以甲醇和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定量.结果:黄色2G、奶油黄和柑橘红2标准曲线范围为0.5 mg/L~ 10.0 mg/L,回收率范围为80.3% ~95.8%,相对标准偏差为1.51% ~5.75%.结论:该法准确度高,分离效果好,结果稳定可靠,适合于食品中黄色2G、奶油黄和柑橘红2含量的测定.
作者:奚星林;邵仕萍;徐娟;王岚;邹志飞;吴宏中;庞世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羧基端活性段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76例因心功能不全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1例贫血.测定血浆NT-proBNP、BNP、血常规、肾功能等.结果:1)两组NT-proBNP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NP在两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示血红蛋白浓度与BNP呈现负相关(r=-0.687),与NT-proBNP无关.结论:研究表明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水平时需考虑其贫血等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赵枫;孙一奎;王峰;王卫华;曲静伟;曹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重庆某县地区近五年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皮肤病门诊就诊的316例早期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16例中,一期梅毒105例(33.23%),二期梅毒160例(50.63%),临床表现不一,其中特征性皮疹掌跖暗红色斑疹和扁平湿疣分别占51.25%(82/160)与48.75%(78/160);早期潜伏梅毒51例(16.14%).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两种方法对一期梅毒敏感性分别为84.8%、68.6%,对二期梅毒与早期潜伏梅毒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早期梅毒中的二期梅毒表现占大部分,临床体征掌跖暗红色斑疹、扁平湿疣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TRUST滴度与病程有关,能作为疗效观察和判断是否复发与再感染的指标.
作者:曾彦;张梅;聂渝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