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减归脾汤对脾不统血型ITP小鼠药效学及免疫学作用机制研究

刘宏潇;张雅丽;田维毅;付汝林

关键词:加减归脾汤, 血型, 模型小鼠, 药效学, 免疫学, 作用机制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药治疗, 出血性疾病, 实验, 临床
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 种出血性疾病。本实验旨在研究加减归脾汤对脾不统血型ITP模型小鼠药效学及免疫学作用 机制,为中医药治疗ITP提供实验依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康脑神颗粒对脑缺血大鼠内皮素及脑组织钙含量影响的研究

    已知E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康脑神颗粒能降低急 性缺血性中风患者ET含量,有利于脑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2].

    作者:胡国恒;胡跃强;吴云虎;汪艳娟;李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牛蒡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diabeticmellitus, DM)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王海颖;朱戎;邓跃毅;沈玲妹;陈以平;钟逸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保肾片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细胞水平上探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治疗有效的中药复方保肾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取SD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保肾片喂服SD大鼠后的含药血清加入到培养细胞中,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喂服中药保肾片的大鼠血清,与不喂药的大鼠血清对照组相比,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并且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保肾片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发生凋亡有关.

    作者:刘丽;朱晓雷;王钢;邹燕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血淋巴细胞Ca2+和血清钙的影响

    目的:研究细胞内Ca2+信号在肾阳虚发病中的作用及补肾中药的调整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钙荧光探针Flou-3/AM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血淋巴细胞胞内Ca2+([Ca2+]i)和血清钙进行测定.结果: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和血淋巴细胞[Ca2+]i及血清钙显著升高,补肾中药能够显著抑制下丘脑、血淋巴细胞内[Ca2+]i和血清钙的升高.结论:肾阳虚时下丘脑、血淋巴细胞[Ca2+]i和血清钙的显著升高,导致Ca2+信号的异常,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出现肾阳虚的症状,补肾中药可能通过调整下丘脑、血淋巴细胞[Ca2+]i及血清钙而起作用.

    作者:宋春风;郑师陵;吕佩源;尹桂山;李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生血丸1号对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血丸1号对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胃饲生血丸1号水提液,0.1ml/10g体重/次,2次/d,连续9d,并以康力隆为对照.实验第10天处死动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股骨中段骨髓切片HE染色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生血丸1号组白细胞数,股骨BMNC及骨髓造血组织容量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生血丸大剂量组与康力隆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血丸1号能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增殖,其作用与康力隆相似.

    作者:王玲玲;周冬枝;刘永惠;邓景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虎杖大黄素与黄芪总多糖合用抗Ⅱ型人疱疹病毒药效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中药组方时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方法:我们以阿昔洛韦(ACV)为阳性对照,采用空斑减数实验,用中效作用原理对虎杖大黄素与黄芪总多糖合用抗HSV-2 333株药效进行了分析.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ACV对HSV-2 333株增殖抑制的ED50为10.85ug/ml.当大黄素与总多糖以1(Dm)大黄素/1(Dm)总多糖的比例合用时,对HSV-2 333株直接杀灭、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的ED50依次为1.55ug/ml,0.85ug/ml,1.18ug/ml;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均<1;相关系数均为0.99,P<0.0005;说明这一合用比对HSV-2 333株具有明显的协同对抗作用.结论:ACV对HSV-2 333株增殖抑制的治疗指数(Treatment Index, TI)为100.1(Dm)大黄素/1(Dm)总多糖对HSV-2 333株直接杀灭、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的TIs为340.9,621.6,447.8,是佳合用比.

    作者:王志洁;黄铁牛;刘焱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龙眼参提取物治疗脾虚动物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龙眼参提取物对脾虚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脾虚的小鼠模型研究龙眼参提取物治疗作用.结果:龙眼参提取物能恢复脾虚小鼠的体重和进食量并提高小鼠血清IgG的含量,并能提高机体耐寒耐热耐疲劳的能力,促进恢复因饮食不节致脾虚小鼠的尿木糖排泄率及增加血清淀粉酶活性.结论:龙眼参能有效促进机体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作者:蒋伟哲;黄雪梅;孔晓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中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已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中基>的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极少有实验课.实验教学难以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实验教学内容欠缺.(2)实验项目设计不够合理、科学和完善.(3)在<中基>总体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和规范.(4)一些教师对面向刚入学的新生开展中医实验课的经验和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这些都会影响到实验教学优势的发挥,降低整体教学效果.

    作者:严灿;潘毅;邓中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金元时期学风的转变

    中医理论自秦汉时期形成以后,发展到金元时期,可以说是一次大转折,除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具有转变学风的历史意义.

    作者:薛益明;周晓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血瘀论治——附糖末宁煎剂临床观察70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痹证、脉痹的范畴.在借鉴前人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进展,认为血瘀是本病发病的基点和主要病机所在,以祛生新,活血化瘀治疗,用糖末宁治疗可获良效.

    作者:吴兆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内毒”论

    毒素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的内外,外毒易被人们认知而内毒却易被人忽略.内毒的种类包括痰湿毒、瘀血毒、败血毒、滞气毒、败精毒、火热毒、燥屎毒、尿毒等方面,其对人体的危害包括了既可慢性中毒又可致急性中毒;多致脏器功能障碍或衰退;致人衰老;易致胀满、疼痛、致人致人情志及意识的改变、病情缠绵难愈等方面.因此,中医的解毒应是一个广泛意义的概念,解毒总以疏利气机为本.

    作者:徐中环;王承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加减归脾汤对脾不统血型ITP小鼠药效学及免疫学作用机制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 种出血性疾病。本实验旨在研究加减归脾汤对脾不统血型ITP模型小鼠药效学及免疫学作用 机制,为中医药治疗ITP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宏潇;张雅丽;田维毅;付汝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肿瘤转移的“痰毒流注”理论形成基础及实践意义

    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危险阶段,临床肿瘤患者约有80%以上死于侵袭和转移[1].肿瘤及术后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关键问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预防肿瘤及肿瘤术后转移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者:王文萍;王垂杰;姜良铎;刘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苓桂术甘汤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近交系昆明种小鼠以环磷酰胺(Cy 80mg/kg,ip,qd×1)诱导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用苓桂术甘汤(42.90、21.45、4.29g/kg)连续灌胃给药7d,采用碳粒廓清法、溶血素测定法和2,4-二硝基氯苯诱导DTH反应法检测有关免疫指标.结果:苓桂术甘汤能明显增加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碳粒廓清指数、提高吞噬活性,促进血清抗体生成和增加DTH反应小鼠的耳肿胀度.结论:苓桂术甘汤能明显改善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黄金玲;龙子江;吴华强;王桐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特大剂量大黄治疗产后热毒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临床资料我们共收治342例,其中会阴侧切178例,产后急性乳腺炎164例,分会阴侧切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急性乳腺炎观察组与对照组.全组患者年龄均在18岁至30岁之间,身体素质无显著性差异.并符合下列条件:(1)会阴侧切后伤口感染化脓不易愈合,或产后急性乳腺炎、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有块,皮色或白或红或NFDA6红疼痛,未成脓者.(2)无其他病患,如胃溃疡,产时大失血等证.(3)停用任何中西药物治疗.(4)无论临床检查WBC、DBC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张烈平;张素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补肾调经方药对人着床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调经中药对着床期子宫内膜反应性中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服用中药前后的人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VEGFR、bFGF/FGF、PDGFR-α、EGF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对比分析.结果:服用中药后5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增加(P<0.05~0.01),提示中药具有整体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服用补肾调经中药后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增强为妊娠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作者:张树成;刘效群;张志洲;沈明秀;阚国英;王介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生肌化瘀方及拆方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影响

    目的:观察生肌化瘀方及拆方对创面成纤维细胞的α1(Ⅰ)mRNA和α1(Ⅲ)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修复呈皮肤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以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作对照,分别加入生肌方、化瘀方及生肌化瘀方大、小剂量药物血清,运用Nthern Blot分子杂交法检测成纤维细胞Ⅰ、Ⅲ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生肌方能够加强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化瘀方能够降低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生肌化瘀方各剂量组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生肌化瘀方通过调控创面成纤维细胞的α1(Ⅰ)mRNA和α1(Ⅲ)mRNA表达使创面修复呈皮肤修复.

    作者:董莉;李斌;章云;韩志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糖平煎对实验性糖尿病降糖机理的研究

    目的:观察糖平煎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用糖平煎连续治疗15d.结果:糖平煎大、小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FBG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ns水平、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糖平煎组胰岛数量及胰岛内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细胞Ins分泌颗粒丰富.结论:糖平煎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并促进Ins的分泌,可以抗自由基损伤,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李永民;薄爱华;梁志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从温病学说论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风湿病中的一大类,可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筋膜、滑囊、肌腱等。

    作者:马桂琴;冯兴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虚型DN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转移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40例2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患者中医证型,并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型.结果:肾虚患者ACE DD型的频率和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增高,而ACE Ⅱ型基因的频率和Ⅰ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显著降低(P<0.01和P<0.05);且肾阳虚证DD型频率与D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肾阳虚证(P<0.05).结论:ACE基因不同基因型与DN肾虚关系密切,ACE基因之D等位基因及DD型可能是DN肾虚的基因基础.

    作者:成玉斌;罗仁;薛耀明;张小英;邹红;钟先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