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患者尿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虞丹丹;周翠;刘媚娜;李少禧;周铁丽

关键词:尿, 病原菌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尿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尿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46份中段尿标本中,阳性率较高的科室是神经内科、脑血管科及ICU.748株非重复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30.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2.4%;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85.7%)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35.3%);屎肠球菌耐药现象较粪肠球菌严重,并发现2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多见,占39.5%,尚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菌株.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优势菌种,多种菌株已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医生需根据具体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净手消毒凝露的消毒效果和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三氯9基二苯醚和异丙醇复方净手消毒凝露的消毒效果及相关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消毒现场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消毒效果和毒性评价.结果:该消毒凝露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作用0.5 min,杀灭对数值均>4.00.用该消毒凝露对志愿者手及前臂皮肤进行擦拭消毒1.0 min,对手部皮肤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 1.00.经口毒性试验雌雄大鼠LD50 > 5000 mg/kg BW;其原液对家兔皮肤刺激指数为0;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突变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一般生理体征未见异常,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异常,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该消毒凝露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属于实际无毒级,无皮肤刺激性,无明显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作者:李庆;张紫虹;杨美玲;钟昱文;郑穗生;张龙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湿法消化-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砷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单易于普及的测定尿中砷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混合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后,用硫脉抗坏血酸将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再用硼氢化钾作还原剂,以5% HNO3为介质,用AF5-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直接测定.结果:在佳实验条件下,砷的浓度在0.0 μg/L~20.0 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9,方法的低检出限为0.164 μg/L,RSD为0.4%~1.2%,加标回收率为98.6%~103.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回收率高,是测定尿砷含量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克梅;王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环已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农村饮用水中痕量铜

    目的:在国标法双乙醛草酞二腙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测定饮水中痕量铜的方法.方法:在pH 9的条件下,水中铜离子与双环已酮草酞二腙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铜离子的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根据颜色的深浅在605 nn下比色定量.结果:方法低检测浓度为0.04 mg/L;对低,中,高三个浓度,每个浓度6次的精密度实验表明,其RSD%分别为1.7%,1.2%和1.3% ;6次盲样测定的相对误差在0.8%~2.3%之间.结论:该方法比国标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作者:董小艳;史黎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食醋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探讨

    食醋进行微生物按国标GB4789.22-2003检测时,样品的处理只提到用20%~30%灭菌碳酸钠溶液调节pH到中性.实际操作中,调节pH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大量气泡、易溢出:气泡较长时间不消退、暴露时间长、因微小气泡的存在用吸管吸取样品不易取准;调节pH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碳酸钠用量较多,增加过多添加液,样品失去代表性.本法利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代替碳酸钠溶液调节pH,样品处理过程中无CO2产生,避免了上述缺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李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豆制品中7种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豆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酷等7种食品防腐剂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热水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以0.02 mol/L的乙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紫外235 u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7种食品防腐剂的加标回收率在87.0%~99.6%范围,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在0.1 mg/L~50.0 mg/L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其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LOD)在0.2 mg/kg~0.5 mg/kg范围.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豆制品中防腐剂残留的监测要求.

    作者:方波;徐明敏;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辽宁省2008年-2009年肠道病毒71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辽宁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Enterovirus 71,EV71)的分子特征.方法:从2008年和2009年手足口患者标本中分离EV71病毒,随机挑取18株分离株经RT-PCR扩增VP1区,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18株EV71与C4亚型代表株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系统进化树上,其与C4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属于C4基因亚型.结论:2008年和2009年辽宁省HFMD的主要流行株为EV71 C4亚型,在进化树中形成紧密相连的二簇,处于不同的进化链中,提示辽宁省可能存在多个传播链.

    作者:于伟;姚文清;陈静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苯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经过4周单用氨氯地平5 mg洗脱期后,共有未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128例入选,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5 mg加替米沙坦80 mg及氨氯地平10 mg各64例,治疗8周后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压均较人选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组收缩压总有效率为92.2%,单用氨氯地平组收缩压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单用氨氯地平组12.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具有更明显的降压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郭月玲;李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亚急性、亚慢性氯化锰染毒对大鼠肝组织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急性、亚慢性氯化锰(MnCl2)染毒对大鼠肝组织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染毒I、Ⅱ、Ⅲ组,对照I、Ⅱ、Ⅲ组),染毒I、Ⅱ组分别经腹腔连续注射MnCl2 6 mg/kg· d(以Mn计)30 d、90 d(周日除外);染毒Ⅲ组连续注射MnCl2 90 d后停止染毒,继续正常喂养30 d.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测量大鼠肝组织中Mn,Ca、Cu、Mg、Fe、Zn的含量.结果:染毒I,II组大鼠肝组织中Mn、Ca、Cu的含量增加,Fe、Mg、Zn的含量降低;染毒Ⅲ组Mn、Ca、Cu的含量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Fe、Mg、Zn的含量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亚急性、亚慢性氯化锰染毒影响大鼠肝组织中的微量元素代谢.

    作者:于秋红;刘裕婷;陈春霞;敬海明;黄沛力;李国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5年-2007年大连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分析

    目的:研究2005年-2007年流感流行期大连市分离的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血凝素的基因特性,了解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HA基因的变异及其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用狗肾(MDCK)细胞分离培养流感病毒,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H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H3 N2亚型流感病毒株与同时期的H3 N2亚型流感疫苗株A/ Fujian/411/ 2002,A/ Wisconsin/ 67/ 2005相比其抗原性变异不大,核苷酸同源性为98.00%~99.10%,氨基酸同源性为97.40%~98.20%.2005年和2007年分离株与本年疫苗株比较分别有6个、14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替换,分别包含一个抗原决定簇197(S>N)和194(V>G).结论:H3N2亚型流感病毒HA未发生明显变异,与疫苗株同源性较高.人群对其已建立起较好的免疫屏障,这是大连地区该流行期H3N2亚型活动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侯君;刘丹红;栾明春;薄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防腐剂联合使用对酱油防腐效果的影响

    目的:采用不同组合和不同浓度的防腐剂对酱油防腐效果进行研究,确定佳的防腐剂搭配组合和配比,为酱油的防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未经灭菌、未加防腐剂的酱油,添加不同组合及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山梨酸、对9基苯甲酸,在实验室进行防腐试验,并在酱油厂进行生产试用.结果:酱油中山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用量达允许量的89%时,霉菌、酵母菌经26±1℃培养5d后存活率为73%,细菌经36±1℃培养5d后存活率为76%,室温放置30 d无生成霉膜,经生产试用,酱油无腐败变质.结论:酱油中山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用量达允许量的89%,能防止酱油腐败变质(胀罐).

    作者:林崇昌;邓丽芳;司徒小玉;邓秀燕;司徒荣阮;王雪梅;吴灿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兰州市三郊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兰州市永登县、榆中县及皋兰县(三郊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点(检测点)供水现状,为我市进一步进行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兰州市三郊县61个检测点基本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被调查的61个检测点中,72.1%的检测点采用地下水水源,82%的检测点未进行水处理,85.2%的检测点无任何消毒设备,未进行任何方式消毒;水样合格率为32.8%,以菌落总数超标率高,达49.2%;丰水期水质明显差于枯水期(P<0.05).结论:兰州市三郊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较差,应加强农民群众饮水卫生知识的教育,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同时加强饮水的净化和消毒,加强水质监测.

    作者:李盛;王金玉;余加琳;王宇红;李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合并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肺结核疑有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体种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68株,其中白色念珠菌44株(64.7%),光滑念珠菌9株,热带念珠菌8株和克柔念珠菌4株.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伏立康Ot,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对其他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耐药性.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强,因此要加强真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以便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作者:吴连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

    目的:建立一套能实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管理和日常管理的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软件和硬件,以及实验活动情况,以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事故的管理隐患,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根据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管理规定和制度,针对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2007年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了能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模型.结果:该信息系统方便了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备、人员、菌种信息的查询、管理和统计,实现了在线远程管理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全省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生物安全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结论:该信息系统提高了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可执行性.

    作者:朱炜;顾华;金培刚;翁景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泻病人中类志贺邻单胞菌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区夏秋季腹泻中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谱.方法:用肠道致病菌分离平板分离培养,氧化酶试验和三糖铁初筛,选择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469例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9株类志贺邻单胞菌,检出率为1.92%,17种抗生素中有12种敏感,其余5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及脐周腹痛,仅1例出现发热症状.结论:类志贺邻单胞菌是我区重要的夏秋季腹泻病原菌之一,可用抗生素治疗,药敏谱将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懿;徐景野;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方法改进

    目的:改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总黄酮.方法:以无水乙醇提取保健食品中的总黄酮,经聚酸胺小柱吸附后,以乙醚除杂,经甲醇洗脱黄酮,定容后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测定总黄酮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50 μg-250 wg,回收率为85%~90%,相对标准偏差<5%,低定量检出限为5 μg.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简便、对操作者毒害小等特点,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工作.

    作者:范华锋;赵士权;查河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改变对临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61例肝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红细胞参数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同健康体检者比较,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中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比容(Hct)三项的检测结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检测结果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两项的检测结果和健康体检者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特别是RBC、Hb、HCT、RDW与MCV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害程度和病情程度,且与肝病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在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丁美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589例儿科患者和200例健康儿童体检者进行血清TBA检测,并用贝克曼IMO生化分析仪及原装试剂进行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测.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科患者组TBA,ALT阳性率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BIL与GGT阳性率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儿科患者中阳性率达24.3%,明显高于ALT,AST等肝功能常规项目.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儿科治疗中普遍存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作为儿科患者药物性肝损伤早期监测的敏感指标.

    作者:梅佩玉;潘辉;沈忠海;付旭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小儿支哮喘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哮喘发作期患儿386例(哮喘组)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26例(对照组),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186例,阳性率48.2%,对照组阳性106例,阳性率25.8%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根本的机制.对哮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

    作者:李晓燕;邵学津;柴晓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门诊女性支原体感染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女性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应用板条培养药敏试剂法对解ww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进行检测,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46例疑似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总阳性例数317例,阳性率为42.49%.其中Uu阳性255例(34.18%),Mh阳性13例(1.74%),Uu+Mh阳性混合感染49例(6.57%).21岁~40岁年龄段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率高,为57.2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9.37%,98.11%,97.48%),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高(64.04%).结论:Uu在女性NGU疑似病人中感染率较高,年龄以21岁~40岁多见;临床对支原体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冯志敏;许文;何一川;袁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模拟实验

    目的:为做好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评估实验室废弃物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进行初步尝试.方法:利用建立的一次性塑料琼脂平板废弃物模型,探讨不同灭菌时间、包装容器、包装方式的灭菌效果比较.结果:使用金属筐作为灭菌容器且将高压灭菌袋敞开的实验组,均可达到灭菌要求.结论: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实际工作的实验废弃物的处置状况.通过对该模型在不同灭菌条件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测试得到的数据可用于评价今后的感染性废弃物高压灭菌工作.

    作者:金子辰;吴立梦;王奕峰;陈敏;陆家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