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

刘翎;孙亚红;付欣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介绍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以国内发表文章为依据,综述介绍.结果:葛根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药物性皮炎、过敏性休克、溶血、转氨酶增高.结论: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时间以不超过7d为1疗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毛五加茎皮、叶及果实挥发油的GC-MS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红毛五加茎皮、叶及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用GC-MS方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并用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5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结论:茎皮、叶及果实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多数很相似,但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张莅峡;刘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基于MFB-P算法的中医证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

    如何从中医学大量现象学描述中寻找其内在规律,是证的规范化研究之热点和难点.以往多采用统计学方法,但效果不够理想.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智能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获得样本数据的规则,较好避免数据处理中可能掺杂的主观因素,客观如实地反映研究对象.本文即采用一种基于MFBP算法的神经网络,以临床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具体一病的证型进行了规则提取研究,并从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网络的性能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有较好获取数据规则的能力,如何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有效的表示知识、控制输入信息是决定网络性能优劣

    作者:边沁;何裕民;施小成;王泓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方剂的三个原理问题

    中药和方剂有其自己的药理和方理,与西药药理有着深刻的差别,中药和方剂的现代研究应当遵循和发展中药和方剂的基本原理.目前特别需要注意3个原理问题,即整体功效与成分功效、因证论效与以病论效、特异疗效与非特异疗效.

    作者:祝世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试述奇经理论与男科实践

    目的:探讨奇经八脉与男性性腺器官生理病理关系.方法:研讨奇经八脉与男科有关论述,并具体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证明奇经八脉似包括了现代医学关于男性生殖器官的解剖概念,奇经八脉论治范围涉及男性前列腺、睾丸、性功能等方面疾病,通补奇经药物能作用于男性生殖腺的发育、性功能、生殖功能等环节,临床实践与理论相吻合.结论:奇经理论同样适用于男科,奇经证治方法能够解决多种男科疾患,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作者:付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温阳利水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眩晕症疗效初探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它的出现伴有许多临床症状,而其中有近30~40%的人出现以眩晕为主的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对于她们的治疗,传统大多采用祛风化痰法及补血填精法来治疗,但是临床疗效并不满意.故此,提出温阳利水法的新疗法来治疗这一眩晕症.分别采用了温阳利水法、祛风化痰法及补血填精法对124例妇女更年期出现眩晕症的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并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按本法遣方用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后两法.

    作者:张银增;陈武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察二便对咳喘辨证选方的重要价值

    通过分析咳喘与二便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关系,咳喘病证常用药物对二便的特殊作用,结合临床体会,阐述了辨察二便在咳喘病辨证选方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经验.

    作者:史欣德;巢因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丹皮多糖降血糖有效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研究

    目的:筛选丹皮多糖降血糖的有效成分,研究其降糖作用及机理.方法:用小鼠和大鼠制造葡萄糖性高血糖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模型,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SS)造成胰岛素抵抗,观察丹皮多糖粗品和纯品对正常和高血糖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并测定糖尿病动物SOD、Insulin、GHb、ApoA1等水平.结果:丹皮多糖纯品2b(PSM2b)可降低葡萄糖和四氧嘧啶诱发的鼠高血糖,优于粗品和其他纯品,并能升高糖尿病小鼠SOD和大鼠ApoA1水平,降低GHb水平,改善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结论:PSM2b为丹皮多糖中降血糖有效成分,它可有效地控制实验性高血糖,其降糖机理可能与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作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作者:王钦茂;刘超;赵帜平;许业寿;陈光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免不1号对雄鼠免疫性不育症的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免不1号对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症作用方式.方法: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雄性小鼠,建立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同时分别饲喂免不1号和强的松并观察血清精囊液抗精子抗体,精囊液果糖、睾丸附睾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妊娠等指标.结果:免不1号能明显降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停药后血清、精囊液AsAb反跳幅度小(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1).免不1号能较明显地清除睾丸、附睾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与模型组、西药组比较),免不1号每曲细精管精子细胞数(±s)(128.1±23.7)显著高于西药组(99.6±18.8)模型组(110.25±21.56)(P<0.01,P<0.05),明显提高动物的妊娠,每胎仔数(12.2±2.6)明显高于模型组(9.2±3.3)及西药组(7.8±5.2)(P<0.05).结论:免不1号通过调节全身免疫系统,吸收、清除循环和局部AsAb、免疫复合物,提高精子细胞数,从而提高小鼠的妊娠.

    作者:王望九;产美英;黄震;汤明礼;李笑梅;陈永华;胡德宝;戴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从中药复方在中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入手,探讨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意义。对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研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叶永安;朱陵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解酒方药对酒精中毒肝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饮酒过量,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酒精可以引起消化、循环、神经等系统的病变,其中肝脏作为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受害为常见,从而导致酒精性肝病(ALD)。酒精性肝病在病理组织学上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几种类型。在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上,西医目前无特效药物,采取支持疗法,而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尤其在戒酒的同时,中药对早期的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谭丹;田德禄;王新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65例临床观察

    急性痛风是由于尿酸钠微晶体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对近10年来本院收治的6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西药,外敷中药)进行治疗,并与单纯西药组进行对照,发现在疗效和控制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爱华;蔡善平;毛振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方剂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适应范围

    随着方剂研究从定性的描述进入到定量的分析,统计学方法作为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帮助我们以客观的统计标准,从方剂研究的一系列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信息,进而较有把握地推断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作者:孟庆刚;王永炎;鲁兆麟;李德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研究进展

    老年期痴呆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大脑皮层后天获得性高级机能的损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智能减退、情绪人格障碍等一类病症。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中药复方以多种有效成分、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治疗老年期痴呆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英泽;李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升降理论与胆石病

    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以阐释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亦是制定治法和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运用升降理论从生理、病理角度,对胆石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升降失调是胆石病的重要病机,调理升降是治疗胆石病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

    作者:杨欣;刘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

    消化性渍疡其病位在胃而与肝脾相关.溃疡病的存在更易导致胃、肝、脾功能失调.在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脾胃之生理特点,用理气活血,凉润通降、健脾化湿之药合理组方,达到脾胃纳运相协,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从而有利于提高溃疡病的愈合质量.

    作者:贾风新;李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例的临床观察

    采用名老中医毕福高研究员几十年探索出来的治疗本病的经验,针刺治疗本病时,在传统取穴的基础上,配以三经奇穴(毕老经验穴)和辅以药物治疗,通过对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与单纯用西药综合治疗42例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该疗法效果较为理想,特别是在减轻致残率上效果尤为显著,且本法取穴简单,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提高.

    作者:齐小玲;高尚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建立立体的和虚证的病理模型

    作者发现,与中医比较(不论在临床还是动物实验上),现代医学缺乏对立体的和虚证的病理认识.阐述如下:1 物质构成的两方面要素任何物质(包括非生物与生物)均由两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形态(或反映为功能),即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方式;二是蕴涵的能量.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与《内经》的时空观

    从《内经》时空观的角度挖掘传统中医思维方式的深层成因,是中医理论思维中值得关注的独特视角。《内经》中注重时间、注重循环的具象时空观,对其后的中医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传统中医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系统的、动态的整体观,使得传统中医从一开始就带有朴素辩证法的鲜明特性;另一方面,它也使传统中医失去了对各种具体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具体过程作进一步探索的兴趣,阻碍了传统中医的概念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能提供概念得以发展的抽象时空。  当然,传统中医的时间观及整体观在目前无疑还有可取之处。从现代医学以及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来看,重视时间及重视系统整体功能的科学热情正在高涨。中医时辰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对现代时间医学来说有许多可资借鉴与启迪的地方,对现代“整体医学”来说,中医的整体动态平衡观亦可作为新思潮的新起点。然而,中医若要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在一些根本观念上亦亟需加以变革。其中之一便是其主客不分、互渗互融和循环往复的具象时空观。正是它妨碍了医学中严谨概念与定理的确立,使之丧失了从直观经验到实验科学的中间环节,从而使中医在理论上长期止于古老经典的引证、校释或发挥,而未能有根本的突破与创新。

    作者:陈笑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通法治疗中老年人智能减退的临床观察

    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智能减退的患者4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大黄制剂口服液.治疗后两组记忆力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智能减退病机为腑滞气虚,血瘀浊扰.复方大黄制剂可使后天之本健运,正气充沛,气血调和,清升浊降,脑海得养,元神之府功能正常,而智能改善.

    作者:刘安信;姚书明;纪文岩;张苗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试论功能性勃起障碍治疗原则

    数千年来历代医家都认为对阳痿必须从肾调治,同时也重视从肝调治,近几十年的进一步研究证明,肝脏的调气血功能及心理疏导对阳痿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调肾、疏肝、心理调治是治疗功能性阳痿的基本大法.

    作者:张俊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