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方剂的三个原理问题

祝世讷

关键词:中药现代研究, 整体功效, 因证论效, 中介调理
摘要:中药和方剂有其自己的药理和方理,与西药药理有着深刻的差别,中药和方剂的现代研究应当遵循和发展中药和方剂的基本原理.目前特别需要注意3个原理问题,即整体功效与成分功效、因证论效与以病论效、特异疗效与非特异疗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研究进展

    老年期痴呆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大脑皮层后天获得性高级机能的损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智能减退、情绪人格障碍等一类病症。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中药复方以多种有效成分、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治疗老年期痴呆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英泽;李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本草纲目》对药物外治法的贡献

    药物外治法是将中药加工配制成一定的剂型,通过病所、穴位、窍道施药,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药物外治法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疾病的治疗.<本草纲目>总结明代以前外治经验,载有近40种外治方法,荟萃了外治药物炮制方法和制剂,详述了施药部位,大大丰富了外治疗法的内容,对外治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应当努力发掘,为大众服务.

    作者:黄志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免不1号对雄鼠免疫性不育症的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免不1号对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症作用方式.方法: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雄性小鼠,建立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同时分别饲喂免不1号和强的松并观察血清精囊液抗精子抗体,精囊液果糖、睾丸附睾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妊娠等指标.结果:免不1号能明显降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停药后血清、精囊液AsAb反跳幅度小(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1).免不1号能较明显地清除睾丸、附睾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与模型组、西药组比较),免不1号每曲细精管精子细胞数(±s)(128.1±23.7)显著高于西药组(99.6±18.8)模型组(110.25±21.56)(P<0.01,P<0.05),明显提高动物的妊娠,每胎仔数(12.2±2.6)明显高于模型组(9.2±3.3)及西药组(7.8±5.2)(P<0.05).结论:免不1号通过调节全身免疫系统,吸收、清除循环和局部AsAb、免疫复合物,提高精子细胞数,从而提高小鼠的妊娠.

    作者:王望九;产美英;黄震;汤明礼;李笑梅;陈永华;胡德宝;戴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65例临床观察

    急性痛风是由于尿酸钠微晶体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对近10年来本院收治的6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西药,外敷中药)进行治疗,并与单纯西药组进行对照,发现在疗效和控制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爱华;蔡善平;毛振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试论功能性勃起障碍治疗原则

    数千年来历代医家都认为对阳痿必须从肾调治,同时也重视从肝调治,近几十年的进一步研究证明,肝脏的调气血功能及心理疏导对阳痿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调肾、疏肝、心理调治是治疗功能性阳痿的基本大法.

    作者:张俊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试论中医女科之带下病

    论述了中医女科之带下病的病名历史沿革,带下病的发病特点和病因与病机,以及带下病的辨证论治.着重论述了带下病的3种类型,即脾虚型、肾虚型及湿毒型,强调带下病皆湿症的观点.

    作者:胡言锡;郭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基于MFB-P算法的中医证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

    如何从中医学大量现象学描述中寻找其内在规律,是证的规范化研究之热点和难点.以往多采用统计学方法,但效果不够理想.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智能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获得样本数据的规则,较好避免数据处理中可能掺杂的主观因素,客观如实地反映研究对象.本文即采用一种基于MFBP算法的神经网络,以临床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具体一病的证型进行了规则提取研究,并从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网络的性能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有较好获取数据规则的能力,如何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有效的表示知识、控制输入信息是决定网络性能优劣

    作者:边沁;何裕民;施小成;王泓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关于中药药对应用的思考

    中药药对是有一定理论依据和组合法度,并通过临床应用被证明确有实效的两种药物的配对.它在临证治疗学中是通过组成一定的方剂而加以应用;在中药炮制学中是采用一药为辅料对另一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发挥药物某一特定作用的目的来实现的.在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中,建议采用药对原理将复方剖析成若干药对的方式,终达到揭示复方全方药物作用的目的.

    作者:徐国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从中药复方在中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入手,探讨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意义。对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研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叶永安;朱陵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试述奇经理论与男科实践

    目的:探讨奇经八脉与男性性腺器官生理病理关系.方法:研讨奇经八脉与男科有关论述,并具体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证明奇经八脉似包括了现代医学关于男性生殖器官的解剖概念,奇经八脉论治范围涉及男性前列腺、睾丸、性功能等方面疾病,通补奇经药物能作用于男性生殖腺的发育、性功能、生殖功能等环节,临床实践与理论相吻合.结论:奇经理论同样适用于男科,奇经证治方法能够解决多种男科疾患,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作者:付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药并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例的临床观察

    采用名老中医毕福高研究员几十年探索出来的治疗本病的经验,针刺治疗本病时,在传统取穴的基础上,配以三经奇穴(毕老经验穴)和辅以药物治疗,通过对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与单纯用西药综合治疗42例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该疗法效果较为理想,特别是在减轻致残率上效果尤为显著,且本法取穴简单,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提高.

    作者:齐小玲;高尚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通法治疗中老年人智能减退的临床观察

    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智能减退的患者4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大黄制剂口服液.治疗后两组记忆力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智能减退病机为腑滞气虚,血瘀浊扰.复方大黄制剂可使后天之本健运,正气充沛,气血调和,清升浊降,脑海得养,元神之府功能正常,而智能改善.

    作者:刘安信;姚书明;纪文岩;张苗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与《内经》的时空观

    从《内经》时空观的角度挖掘传统中医思维方式的深层成因,是中医理论思维中值得关注的独特视角。《内经》中注重时间、注重循环的具象时空观,对其后的中医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传统中医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系统的、动态的整体观,使得传统中医从一开始就带有朴素辩证法的鲜明特性;另一方面,它也使传统中医失去了对各种具体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具体过程作进一步探索的兴趣,阻碍了传统中医的概念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能提供概念得以发展的抽象时空。  当然,传统中医的时间观及整体观在目前无疑还有可取之处。从现代医学以及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来看,重视时间及重视系统整体功能的科学热情正在高涨。中医时辰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对现代时间医学来说有许多可资借鉴与启迪的地方,对现代“整体医学”来说,中医的整体动态平衡观亦可作为新思潮的新起点。然而,中医若要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在一些根本观念上亦亟需加以变革。其中之一便是其主客不分、互渗互融和循环往复的具象时空观。正是它妨碍了医学中严谨概念与定理的确立,使之丧失了从直观经验到实验科学的中间环节,从而使中医在理论上长期止于古老经典的引证、校释或发挥,而未能有根本的突破与创新。

    作者:陈笑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黏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8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36例服用复方丹参片3粒/次,3次/d.8周后进行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空腹血脂、血液黏稠度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6%和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和11.11%(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血黏5项指标(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积)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以有效治疗高脂血症.

    作者:伍新林;李俊彪;张瑜;周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之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具有很大的危害。中医虽无动脉粥样硬化之称,但根据其病理变化,可将其归为“瘀血”、“痰阻”、“症结”等范畴,据此而组成的方药在防治As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至于其抗As的作用机理,已由传统的调脂深入到调节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林琦;陆金国;李杰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方剂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适应范围

    随着方剂研究从定性的描述进入到定量的分析,统计学方法作为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帮助我们以客观的统计标准,从方剂研究的一系列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信息,进而较有把握地推断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作者:孟庆刚;王永炎;鲁兆麟;李德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丹皮多糖降血糖有效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研究

    目的:筛选丹皮多糖降血糖的有效成分,研究其降糖作用及机理.方法:用小鼠和大鼠制造葡萄糖性高血糖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模型,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SS)造成胰岛素抵抗,观察丹皮多糖粗品和纯品对正常和高血糖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并测定糖尿病动物SOD、Insulin、GHb、ApoA1等水平.结果:丹皮多糖纯品2b(PSM2b)可降低葡萄糖和四氧嘧啶诱发的鼠高血糖,优于粗品和其他纯品,并能升高糖尿病小鼠SOD和大鼠ApoA1水平,降低GHb水平,改善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结论:PSM2b为丹皮多糖中降血糖有效成分,它可有效地控制实验性高血糖,其降糖机理可能与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作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作者:王钦茂;刘超;赵帜平;许业寿;陈光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肝郁致痹

    痹证病因非独感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肝郁也可致痹.古今不少医家对肝郁致痹都有论述,现代研究情绪因素能导致疼痛及与之相关的疾病.以舒肝解郁治疗,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治疗可获良效.

    作者:杨同广;冯兴华;朱玉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疗效.方法:肾病综合征引起的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免疫抑制剂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G、IgA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董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速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23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乳速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有效率达95.6%.结论:乳速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有效率高,且疗效稳定.

    作者:尉淑珍;张鹏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