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广;冯兴华;朱玉娟
饮酒过量,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酒精可以引起消化、循环、神经等系统的病变,其中肝脏作为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受害为常见,从而导致酒精性肝病(ALD)。酒精性肝病在病理组织学上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几种类型。在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上,西医目前无特效药物,采取支持疗法,而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尤其在戒酒的同时,中药对早期的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谭丹;田德禄;王新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讨论肾虚血瘀的机制,对近10年补肾活血法的临床应用作了计量分析,并介绍了补肾活血法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向.
作者:沈施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药免不1号对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症作用方式.方法: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雄性小鼠,建立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同时分别饲喂免不1号和强的松并观察血清精囊液抗精子抗体,精囊液果糖、睾丸附睾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妊娠等指标.结果:免不1号能明显降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停药后血清、精囊液AsAb反跳幅度小(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1).免不1号能较明显地清除睾丸、附睾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与模型组、西药组比较),免不1号每曲细精管精子细胞数(±s)(128.1±23.7)显著高于西药组(99.6±18.8)模型组(110.25±21.56)(P<0.01,P<0.05),明显提高动物的妊娠,每胎仔数(12.2±2.6)明显高于模型组(9.2±3.3)及西药组(7.8±5.2)(P<0.05).结论:免不1号通过调节全身免疫系统,吸收、清除循环和局部AsAb、免疫复合物,提高精子细胞数,从而提高小鼠的妊娠.
作者:王望九;产美英;黄震;汤明礼;李笑梅;陈永华;胡德宝;戴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药和方剂有其自己的药理和方理,与西药药理有着深刻的差别,中药和方剂的现代研究应当遵循和发展中药和方剂的基本原理.目前特别需要注意3个原理问题,即整体功效与成分功效、因证论效与以病论效、特异疗效与非特异疗效.
作者:祝世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痹证病因非独感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肝郁也可致痹.古今不少医家对肝郁致痹都有论述,现代研究情绪因素能导致疼痛及与之相关的疾病.以舒肝解郁治疗,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治疗可获良效.
作者:杨同广;冯兴华;朱玉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8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36例服用复方丹参片3粒/次,3次/d.8周后进行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空腹血脂、血液黏稠度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6%和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和11.11%(P<0.01);且治疗组在降低血黏5项指标(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积)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以有效治疗高脂血症.
作者:伍新林;李俊彪;张瑜;周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分析红毛五加茎皮、叶及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用GC-MS方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并用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5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结论:茎皮、叶及果实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多数很相似,但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张莅峡;刘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名老中医毕福高研究员几十年探索出来的治疗本病的经验,针刺治疗本病时,在传统取穴的基础上,配以三经奇穴(毕老经验穴)和辅以药物治疗,通过对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与单纯用西药综合治疗42例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该疗法效果较为理想,特别是在减轻致残率上效果尤为显著,且本法取穴简单,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提高.
作者:齐小玲;高尚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智能减退的患者4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大黄制剂口服液.治疗后两组记忆力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智能减退病机为腑滞气虚,血瘀浊扰.复方大黄制剂可使后天之本健运,正气充沛,气血调和,清升浊降,脑海得养,元神之府功能正常,而智能改善.
作者:刘安信;姚书明;纪文岩;张苗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它的出现伴有许多临床症状,而其中有近30~40%的人出现以眩晕为主的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对于她们的治疗,传统大多采用祛风化痰法及补血填精法来治疗,但是临床疗效并不满意.故此,提出温阳利水法的新疗法来治疗这一眩晕症.分别采用了温阳利水法、祛风化痰法及补血填精法对124例妇女更年期出现眩晕症的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并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按本法遣方用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后两法.
作者:张银增;陈武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黄教授从事中医儿科教学、临床与理论研究50余个春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验俱丰,德术并彰.随其学习,颇得真传,兹录其妙用清导散广治小儿病医话医案数则,可见一斑.清导散,又名牛黄散,为河南中医学院儿科之协定处方,由牵牛子、大黄等量组成,制成细面,开水冲服,临床妙用,功效卓著.
作者:赵学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老年期痴呆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大脑皮层后天获得性高级机能的损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智能减退、情绪人格障碍等一类病症。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中药复方以多种有效成分、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治疗老年期痴呆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英泽;李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药物外治法是将中药加工配制成一定的剂型,通过病所、穴位、窍道施药,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药物外治法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疾病的治疗.<本草纲目>总结明代以前外治经验,载有近40种外治方法,荟萃了外治药物炮制方法和制剂,详述了施药部位,大大丰富了外治疗法的内容,对外治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应当努力发掘,为大众服务.
作者:黄志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具有很大的危害。中医虽无动脉粥样硬化之称,但根据其病理变化,可将其归为“瘀血”、“痰阻”、“症结”等范畴,据此而组成的方药在防治As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至于其抗As的作用机理,已由传统的调脂深入到调节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林琦;陆金国;李杰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以阐释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亦是制定治法和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运用升降理论从生理、病理角度,对胆石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升降失调是胆石病的重要病机,调理升降是治疗胆石病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
作者:杨欣;刘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方剂研究从定性的描述进入到定量的分析,统计学方法作为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帮助我们以客观的统计标准,从方剂研究的一系列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信息,进而较有把握地推断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作者:孟庆刚;王永炎;鲁兆麟;李德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通过分析咳喘与二便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关系,咳喘病证常用药物对二便的特殊作用,结合临床体会,阐述了辨察二便在咳喘病辨证选方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经验.
作者:史欣德;巢因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数千年来历代医家都认为对阳痿必须从肾调治,同时也重视从肝调治,近几十年的进一步研究证明,肝脏的调气血功能及心理疏导对阳痿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调肾、疏肝、心理调治是治疗功能性阳痿的基本大法.
作者:张俊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滋阴益气活血复方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肾脏与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作用机理.方法:运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的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滋阴益气(常规剂量)活血复方组、滋阴益气(大剂量)活血复方组5组.分别灌胃治疗1月后,观测并比较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模型对肾脏的形态学结构、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各方面的影响.结果:滋阴益气活血复方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与肌酐清除率,使早期糖尿病大鼠血NOS、ET增高的状态得到改善.结论:运用滋阴益气活血法能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改善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是其重要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田雪飞;陈大舜;易法银;丁志高;朱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奇经八脉与男性性腺器官生理病理关系.方法:研讨奇经八脉与男科有关论述,并具体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证明奇经八脉似包括了现代医学关于男性生殖器官的解剖概念,奇经八脉论治范围涉及男性前列腺、睾丸、性功能等方面疾病,通补奇经药物能作用于男性生殖腺的发育、性功能、生殖功能等环节,临床实践与理论相吻合.结论:奇经理论同样适用于男科,奇经证治方法能够解决多种男科疾患,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作者:付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