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喜玉;查名宝;武翔;周明林
中药治疗甲减具有肯定性的疗效,近年来不仅从临床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中探索其奥秘,还进行了助阳药对动物阳虚模型的实验研究,初步探索了中药治疗甲减的作用机理.
作者:刘喜明;刘平;朝伟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肾间质组织ECM成分(I、Ⅲ型胶原)、TGF β1mRNA及MMP1 mRNA表达,并做相关肾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I、Ⅲ型胶原面积比及TGF β1mRNA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增加(P<0.05),MMP1 mRNA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治疗组大鼠I、Ⅲ型胶原面积比及TGF β1mRNA平均吸光度值较模型组减少(P<0.05),MM-P1 mRNA平均吸光度值较模型组增加(P<0.05);治疗组中以中药预防组鼠I、Ⅲ型胶原面积比及TG-Fβ1mRNA平均吸光度值低、MMP1 mRNA平均吸光度值高(P<0.05).经治疗后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有明显改善.结论:化瘀解毒汤通过下调TG即1mRNA表达、上调MMP1mRNA表达,以抑制肾间质ECM的增生和积聚,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
作者:晏子友;皮持衡;高书亮;徐友妹;陈人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为了阐明湿热环境对机体抗病力的影响机理,本实验以兔为实验对象,观察了湿热环境对体内一种重要的杀菌抗内毒素物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湿热环境能使兔在内毒素刺激下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mRNA表达减少,这可能是湿热致病和湿热证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吴智兵;彭胜权;林培政;钟嘉熙;沈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各被公认的病原因素、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在不同证候中的患病率及其差异.方法:143例HCC患者分成气虚血瘀证组(69例)、气滞血瘀证组(74例),对两组患者病原因素、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进行比较.结果:HCC小于50岁、疼痛、弥漫型和巨块型患病率及AFP20-200ng/ml阳性率,气滞血瘀证组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P<0.01,P<0.05);单个小结节型、TNM分期Ⅳ期患病率、肝硬化伴发率、不吸烟者及HbsAg、AFP>400ng/ml阳性率,气虚血瘀证组明显高于气滞血瘀证组(P<0.01,P<0.05);而多个小结节、I-Ⅱ、Ⅲ期患病率、HBV总感染率、AFP<20ng/ml和AFP200-400ng/ml阳性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sAg持续阳性、吸烟、肝硬化等是HCC患者不同证候形成的基础.
作者:周小舟;郭振球;杨正望;黄献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白桦提取物对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及对下丘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的影响.为其解热降温机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65nm、385nm、325nm处为激发波长,以485nm、480nm、375nm为发射波长,测定5-HT、NE、DA含量.单位以每mg鲜脑组织含5-HT、NE、DA的ng数表示.结果:酵母模型组大鼠体温及下丘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给药组大鼠给予白桦提取物后1h体温显著下降,下丘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亦明显降低.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白桦提取物对酵母致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与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介质5-HT、NE、DA的含量有关.
作者:杜旭;江志君;刘晓谦;朱玉琦;刘璐;张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现代研究,探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即气血不足,营卫失调;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痰瘀互结,脉络阻滞,并论述了该病机的临床依据.
作者:刘健;郑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脑络通改善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与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β)含量.结果:(1)预防治疗组血清和脑匀浆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2)急性治疗组脑匀浆TNF-α含量明显降低;(3)慢性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1)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中药脑络通不同时期的给药,可以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脑缺血后病理性升高的TNF-α、IL-1β等指标;(2)脑络通对于脑缺血损伤的全过程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于发病前高危状态的预防性治疗.
作者:王键;赵辉;许冠荪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关学者长期以来致力于各种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探讨,疗效及其副作用褒贬不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回顾和评价,并就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陈剑秋;王文健;薛红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原有的药品专营格局被打破,出现了百业经药的局面,这对于缓解药品紧缺状况,满足患者用药需求,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经营单位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采取了众多的促销手段,造成了药品市场的混乱.一些不法分子更乘机把一些伪劣假药投放市场,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临床用药的质量.
作者:徐文萍;徐文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本文通过选取三组不同穴位治疗高尿道压型女性尿道综合征,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探讨作用机理,以进一步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能客观反映膀胱尿道功能的尿动力学指标作为病例的选择依据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通过方差分析、q检验比较各组穴位的疗效.结果:选用会阳、中膂俞组合, 在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尿道闭合压方面,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组穴位.结论:三组穴位均可不同程度的调节膀胱尿道功能,其中会阳、中膂俞组合对膀胱尿道的调节作用突出.
作者:申鹏飞;孔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改进现行的虚热证动物模型.方法:6到8倍以往造模量的中药通过灌胃给予动物,灌胃时间为28d.在实验过程的不同时间对大鼠的外观、舌象、大便、受激排便等进行观察,并测定大鼠的体温、食量、饮水量、游泳时间以及某些脏器指数和与虚热证有关的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大鼠不但有热证表现,而且有一定的虚证表现.结论:这种诱发虚热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仍可进一步改进.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对于任何学说或理论,如果不充分了解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就不可能对它作出正确的评价.如果要想正确理解与评价古代经络学说,必须首先搞清楚经络循行路线究竟是根据什么确定的?下面,让我们先从较为单纯的络脉循行路线的形成过程谈起.
作者:黄龙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高,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病愈来愈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鞠大宏;韩学杰;谢雁鸣;于向东;王永炎;沈绍功;周文泉;王安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 升清降浊法治疗便秘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我们认为在肺、脾、肝、肾四脏.
作者:张燕生;刘仍海;李微;薛雾松;高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食复指热病初瘥,因饮食不节而致原病复发.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食复的病因,防食复多主张饮食调理,禁食酒肉,适食清淡之品.现代观点认为,G(+)茵感染所致发热的复发,与其L型茵的返祖有关,饮食失当,体内摄入过多的赖氨酸利于L型茵的返祖,故热病初愈应禁食赖氨酸氨基酸评分高的食物,抑制L型茵的返祖,从而减少复发.
作者:李可建;李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历史上虽然缺少西方科学研究的结构分析传统,但是却有着极为悠久的观物取象传统.既然成为传统,则必有极大的力量使人们去奉行遵循,在相当长的时空范围内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作者:门九章;常存库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以长期激怒法制造肝肾阴虚动物模型.方法:长期激怒法与化学药物法、温燥药法所制造肝肾阴虚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长期激怒法大鼠体重增长缓慢,饮水量、尿量减少,而体温相对恒定,血然浆cAMP下降,E2/T升高.结论:长期激怒法所造模型接近于临床实际,无人为所致内分泌紊乱,为研究肝肾阴虚证的佳造模方法.
作者:樊蔚虹;岳广欣;李素香;任小巧;卢跃卿;郭小玉;张明利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活血化瘀药物临床应用广泛,而且有规律可循.但要用好、用活这类药物,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掌握其临床配伍应用规律.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作者:曾庆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20%,死亡率高达25%.可因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水肿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医治疗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就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研究进展简要述评如下.
作者:熊录;张学文;范吉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和生化技术观察针刺对NIDDM大鼠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和下丘脑外侧区(LHA)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及其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NIDDM大鼠FBS、FINS、C-P和LHA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及其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而IAI和LHA中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后NIDDM大鼠FBS、FINS、C-P和LHA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及NA和DA的含量均明显回降,而IAI和LHA中5-HT水平明显回升.LHA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FBS、FINS、C-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针刺对NIDDM大鼠LHA的调整作用可能是纠正其胰岛素抵抗(IR),调整其异常内分泌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刘志诚;孙凤岷;袁锦虹;赵玫;李嘉;朱苗花;徐斌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