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涉水产品中丙烯腈单体残留量检测方法探讨

许瑛华;罗振奎;钟秀华

关键词:涉水产品, 丙烯腈单体, 顶空气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建立完善涉水产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对文献方法中的顶空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和改进.结果:改进后的方法可有效排除多种干扰,方法灵敏度较高,检出限达0.2 mg/kg,线性相关系数>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n=6)<5%,加标回收率在97%~105%之间.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更适合于以丙烯腈共聚塑料为原料的涉水产品中微量丙烯腈的检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汽油使用工作场所空气中MTBE的检测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汽油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叔丁基醚的检测方法.方法:用活性碳管采样,二硫化碳解吸,HP-1(100 m ×0.25 mm ×0.5 μm)的毛细管柱分离甲基叔丁基醚后检测.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 000 μg/ml,其相关系数r=0.9999;MTBE的检出限为3 μg/ml.每100 mg活性碳的穿透容量大于7.2 mg,MTBE在活性碳管里贮存稳定,解吸效率均在95%以上,采样效率大于99.5%.结论:此方法的指标达到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规范要求,适用于汽油使用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叔丁基醚的的检测.

    作者:张念华;于村;沈向红;俞莎;汤鋆;应英;宋国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SYBR Green Ⅰ实时PCR方法检测甲肝病毒.方法:对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同时与传统RT-PCR方法进行灵敏度比较,提高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并用该方法对甲肝病毒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1~6型)毒株、贝类水产品标本进行检测.结果:SYBR Green Ⅰ实时PCR与传统RT-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灵敏度无明显区别,但检测时间缩短了1/2.该方法能特异检测出甲肝病毒,不能扩增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1~6型)毒株,对农贸市场40份贝类水产品进行甲肝病毒核酸检测,检出3份.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 Ⅰ实时PCR方法用于甲肝病毒检测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甲肝的病原学监测.

    作者:朱兆奎;张曦;滕峥;邵俊杰;赵百慧;卢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咖黄敏片中胆红素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氨咖黄敏片中胆红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选用Agilent C18分析柱,甲醇-氯仿-1%磷酸溶液(80:1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9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胆红素的线性范围为0.008~0.083 μg(r=1.000),平均回收率100.2%.结论:方法准确,回收率好.

    作者:梁云霞;李杰滨;谭秀敏;谭博;赵悦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效果不佳的原因探讨

    高压蒸汽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常用的灭菌方式,定期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是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培养皿洗涤晾干后先用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在烘箱中烘干,冷却后即可用于微生物实验.这个过程高压蒸汽灭菌是确保检测质量的关键,而烘烤也可起到辅助灭菌的作用.

    作者:刘胜国;余裕娟;罗艺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种聚维酮碘消毒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目的:为了解某含聚维酮碘消毒液反复使用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采用动物试验法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分别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LD50)、一次破损皮肤刺激、多次完整皮肤刺激、眼刺激试验、多次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微核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该聚维酮碘消毒液对NIH小鼠和SD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对新西兰家兔的多次完整皮肤刺激、一次破损皮肤刺激、眼刺激均属无刺激性;多次阴道粘膜刺激平均积分为2.0,属于极轻刺激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未发现该受试样品对体细胞有诱变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生理体征未见异常,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异常,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该消毒液属实际无毒,亚急性毒性评价无异常改变,对家兔阴道黏膜有极轻度刺激性.

    作者:杨美玲;张紫虹;胡永成;李志;谢晋卿;杨国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方法.方法:样品用30%乙醇提取,经0.22 μm滤膜过滤,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入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对佳波长、柱温、流动相的比例进行选择,获得理想的分离效果,方法低检出浓度为0.1 μg/ml;方法线性范围为0.1 μg/ml~0.8 mg/ml;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6%;相对标准偏差<1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精密度好,适合于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测定.

    作者:王岙;杨明远;刘万山;张冠英;白梅;张丽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酚试剂法测定不同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方法探讨

    目的:建议调整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Z/T160.54-2004.6).方法:通过与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T18204.26-2000第一法)比较,并进行酚试剂用量、生成嗪反应时间、温度对显色反应影响等相关试验.结果:两法的线性范围、曲线斜率、氧化剂用量一致,反应温度差异、溶液酸度及酚试剂用量分别呈7与8倍关系.调整GBZ/T160.54-2004.6法的酚试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并在室温下显色,曲线斜率无差异.结论: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Z/T160.54-2004.6),经调整后不但节省实验成本,且操作简便,效果较好.

    作者:管敏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天津市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天津市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对1 240名天津市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进行调查,同时针对其卫生习惯、面部疾患、宿舍分布、皮肤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在校大学生总感染率为37.66%,男生感染率为38.19%(215/563人),女生感染率37.22%(252/677);面部有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疾患者感染率为47.89%,明显高于皮肤正常者16.87%;单纯毛囊蠕形螨、单纯皮脂蠕形螨与混合感染同时存在,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的感染有明显的宿舍聚集性.结论:在天津市大学生中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以毛囊蠕形螨为主.蠕形螨感染是痤疮、毛囊炎的发病因素之一,同一宿舍可能增加蠕形螨的传播机会.

    作者:邸宝华;李昕;李春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利用IRS-PCR技术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多态性

    目的:利用IRS-PCR技术分析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多态性,以期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院内感染监控.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中引起院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和铜绿假单胞菌10株;利用IRS-PCR方法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明显同源性,与质控菌株显著不同;同病房不同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则呈现不同型别多态性特征.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短期内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暴发流行;利用IRS-PCR技术进行细菌多态性分析快速、准确、可靠,而且可用于不同菌种,是用于流行病学监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杨芹;应春妹;杨海慧;汪雅萍;张灏旻;于嘉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柱后衍生法测定婴幼儿食品中的叶酸

    目的:检测婴儿食品中叶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选用含12%乙腈+88%0.05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3.5)作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经ODS 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柱温设为40 ℃,以0.5%过二硫酸钾溶液为衍生剂,流速为0.3 ml/min,反应温度为60 ℃,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定量,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450 nm,外标法测定叶酸含量.结果:本法测定线性范围能达到40~5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2,低定量检测限为28.72 μg/L,平均回收率能达到86.6%~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5%.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灵敏,满足日常分析要求.

    作者:刘莉治;罗晓燕;周洪伟;林玉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片剂和注射液中的甲硝唑

    目的:建立了片剂和注射液中甲硝唑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甲硝唑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形成黄色配合物的新指示反应,采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样品中的甲硝唑含量.结果:选定了佳测量条件,回收率在98.0%~102.5%之间,方法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测定结果与药典法基本一致.

    作者:陈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种净手消毒剂对手的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以氯羟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净手消毒液对手的消毒效果.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1.5和2.1.2.6的要求,进行了中和剂的选择试验,并随机抽取30名志愿受试者进行手的消毒现场试验.结果:用含10 g/L Na2S2O3+5 g/L卵磷脂+2.5%吐温80的PBS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该净手消毒剂原液的残留作用,且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及培养基均无不良影响.经30人次手的消毒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可使志愿受试者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达到1.29.结论:该净手消毒剂对手上的自然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张濛;廖兴广;薄玉霞;王歆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福建闽江细菌种类及分布的调查

    目的:了解福建闽江江水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采集闽江不同水域的水样,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学鉴定.结果:从闽江中分离出细菌320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189株(59.1%),弧菌科细菌41株(12.8%),非发酵菌35株(10.9%),革兰阳性杆菌29株(9.1%),革兰阳性球菌26株(8.1%).结论:闽江细菌种类多、分布广泛,此项调查对于该水域细菌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善桥;虞积耀;姜涛;王大鹏;王强;邵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环境水样中表面活性剂的光度分析进展

    表面活性剂由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憎水基两部分组成,是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通常将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四种.

    作者:虞精明;谢勤美;吴爱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皋兰县饮食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皋兰县2003~2006年从事饮食、食品加工、食品销售的从业人员.

    作者:顾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组织匀浆法测定青蒿素初探

    目的:建立组织均浆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方法.方法:青蒿药用成分多为胞内产物,提取时有效成分从胞内释放.通过高速匀浆破坏细胞,使待测成份更加充分地溶解在提取液中,将冷浸提取法中的每24小时更换一次溶剂改为以13 500 r/min高速匀浆3 min,然后用溶剂洗至无色.结果:用原法和该法对青蒿叶末中的青蒿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测定,方法的选择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9~0.9997.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1.08%~1.54%之间,回收率为98.5%~103.7%,该方法的检出限0.52 μg/ml.结论:该方法不但提取较完全,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检测时间,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秦宗会;谢朝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东莞口岸首次检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

    目的:检测进口水产品中是否污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方法:按照GB/T4789.6-200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进行.结果:从进口冻贝肉中检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并对该菌的形态及生化等特性进行研究.结论:东莞口岸首次检出该菌,该批冻贝肉被彻底销毁,消除了疫病隐患,确保了卫生安全.

    作者:林涛;刘真真;杨雪娇;冯小军;黄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硫代乙酰胺为基准测定空气样品中硫化物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空气样品中硫化物含量的一种方法.方法:以硫代乙酰胺为基准与混合显色剂(DPD与FeCl3溶液混合)反应,于670 nm波长,1 cm比色皿比色.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 μg/ml,回收率为92.7%~102.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重现性好.在0~0.5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作者:张志新;马长利;孟祥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004~2006年万州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万州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和质量.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2004~2006年全区医疗机构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医疗用品、空气等进行监测.结果:2004~2006年样品合格率依次为82.1%、84.1%、87.5%;区级医疗机构合格率为94.7%,乡镇卫生院为86.6%,个体诊所为77.1%.结论:万州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需加强对空气、医护人员手的消毒监测工作,特别是对个体诊所更应该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赵娜;张洪琼;丁建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铅基体改进剂的优化选择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铅的方法.方法:分别以5%抗坏血酸、2%磷酸二氢铵、1.2%磷酸二氢铵+0.5%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进行样品分析.结果:以5%抗坏血酸作为基体改进剂,得到较好效果.结论:5%抗坏血酸可以有效扣除背景对测定的干扰.

    作者:丁宇;周睿;劳宝法;江菊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