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对改善视疲劳的实验研究

周淡宜;王茵;徐水祥

关键词:越橘, 维生素A, 视疲劳
摘要:目的:研究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对改善视疲劳的作用.方法:选择视力易疲劳的受试者120名,分为试食组和安慰组,每组60人,试食组口服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每日2次,每次1粒,对照组口服颜色、性状与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胶囊相同的安慰剂,食用量同试食组,试验期限为30 d.然后进行下列检查:常规观察、安全性检查、眼部症状检查、观察眼部自觉症状、眼科常规检查、明视持久度测定、视力检查.结果:30 d后试食组视疲劳明显减轻,双眼明视持久度平均提高13.23%±10.34%,总有效率51.9%,对照组明视持久度平均提高1.39%±4.74%,总有效率5.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表明越橘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能有效缓解人体视疲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肾脏疾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肾脏损害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NP特种蛋白分析仪分别测定20例正常人和81例肾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浓度,同时采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血清Cystatin C与Scr和Ccr相比较.结果:肾病患者Cystatin C水平随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逐渐升高.Ccr>80 ml/min的肾病患者有55%显示Cystatin C异常.Ccr与Cystatin C、SCr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Ccr与Cystatin C、SCr均有强的相关性,以Ccr与Cystatin C的相关性为密切(r=-0.76),呈显著负相关,与SCr方向一致(r=0.68).结论:Cystatin C比Scr更能够反应肾脏滤过功能的损害.可替代内生肌酐清除率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作者:马雪平;郝钦芳;杨晓莉;王贝晗;张小丽;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广西2002~2006年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广西市场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对不同来源的化妆品进行卫生质量检测分析,为制订有效的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来源的1 524份化妆品,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测定了化妆品中的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铅、砷、汞等卫生指标.结果:2002~2006年共检测1 524份化妆品,平均合格率为94.16%,其中香水类合格率高(100%)、祛斑类合格率低(78.54%).结论:祛斑类、美白类化妆品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要科学地选用祛斑和美白等特殊功效化妆品.

    作者:沈莹;方志峰;梁玉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测定低含量毒鼠强

    目的:探讨特殊样品中低含量毒鼠强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氯仿提取、浓缩后,以气相色谱仪使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结果:实验能达到的低检测限为0.1 ng毒鼠强,回收率在92%~100%.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准确,是测定中毒样品中低含量毒鼠强的一种好的方法.

    作者:汪勇;曾云康;涂小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铅基体改进剂的优化选择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铅的方法.方法:分别以5%抗坏血酸、2%磷酸二氢铵、1.2%磷酸二氢铵+0.5%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进行样品分析.结果:以5%抗坏血酸作为基体改进剂,得到较好效果.结论:5%抗坏血酸可以有效扣除背景对测定的干扰.

    作者:丁宇;周睿;劳宝法;江菊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气质联用仪技术体外评价硫酸铜解毒杀虫单的研究

    目的:评价和优化硫酸铜解毒杀虫单的条件.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为分析手段,研究硫酸铜的浓度、pH值等因素对杀虫单甲醇溶液的浓度影响.结果:当反应体系的pH值为1~3、硫酸铜与杀虫单摩尔浓度之比为1∶1时,能明显降低杀虫单的甲醇溶液中目标组分和毒性离子的浓度.结论:该法能直接客观反映整个反应体系中有毒物质杀虫单及其裂解产物沙蚕毒素、二巯基沙蚕毒的量及其离子碎片的强度,同时能消除仪器噪音、毒性物质代谢和转化,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为采用硫酸铜解毒生物体内杀虫单中毒提供辩证的理论、事实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魏锋;蒋志华;彭云;邹汉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皋兰县饮食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皋兰县2003~2006年从事饮食、食品加工、食品销售的从业人员.

    作者:顾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SYBR Green Ⅰ实时PCR方法检测甲肝病毒.方法:对SYBR Green Ⅰ实时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同时与传统RT-PCR方法进行灵敏度比较,提高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并用该方法对甲肝病毒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1~6型)毒株、贝类水产品标本进行检测.结果:SYBR Green Ⅰ实时PCR与传统RT-PCR检测甲肝病毒方法的灵敏度无明显区别,但检测时间缩短了1/2.该方法能特异检测出甲肝病毒,不能扩增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1~6型)毒株,对农贸市场40份贝类水产品进行甲肝病毒核酸检测,检出3份.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 Ⅰ实时PCR方法用于甲肝病毒检测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甲肝的病原学监测.

    作者:朱兆奎;张曦;滕峥;邵俊杰;赵百慧;卢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种净手消毒剂对手的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以氯羟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净手消毒液对手的消毒效果.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1.5和2.1.2.6的要求,进行了中和剂的选择试验,并随机抽取30名志愿受试者进行手的消毒现场试验.结果:用含10 g/L Na2S2O3+5 g/L卵磷脂+2.5%吐温80的PBS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该净手消毒剂原液的残留作用,且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及培养基均无不良影响.经30人次手的消毒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可使志愿受试者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达到1.29.结论:该净手消毒剂对手上的自然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张濛;廖兴广;薄玉霞;王歆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TNF-α、sICAM-1与嗜肺军团菌感染的关系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因子TNF-α和黏附分子sICAM-1在嗜肺军团菌(LP)感染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NF-α和sICAM-1与L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LP感染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NF-α、sICAM-1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LP感染者血清中TNF-α、sICAM-1均表现出急性期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急性期>恢复期,P<0.05;TNF-α与sICAM-1的改变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LP感染者血清中TNF-α、sICAM-1含量出现表达异常,对临床病情发展进行预测、判断治疗效果、帮助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吉莲;王桂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食品及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食品及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方法:食品中提取的脂肪或油脂样品直接甲酯化,于SP-2560(100 m ×0.25 mm×0.2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并经FID检测器检测.通过标准品保留时间、脂肪酸甲酯的链等长值定性(ECL)及顺反式脂肪酸甲酯出峰规律进行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计算反式脂肪酸在油脂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该方法可使顺反式脂肪酸甲酯得到有效分离,从而进行准确定量.结论: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食品营养标签的测定.

    作者:韩丽;黄杰;倪昕路;王敏;郭德华;樊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十堰市2000~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十堰市2000~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状况.方法:用增菌、培养、分离、血清学、API生化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平均检出率为11.87%,乳制品和冷饮均未检出致病菌,其次是熟肉制品检出率低,为2.35%,猪肉制品检出率高,为22.22%;2002年检出率低,为3.26%,2004年检出率高,为20.00%;市乳品公司生产的45份样品均未检出病原菌,其次是餐饮业检出率低,为7.69%,农贸市场检出率高,为15.31%;7年共检出病原菌64株,沙门菌检出率高,5.75%,空肠弯曲菌均未检出,其次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为2.04%;检出菌构成比沙门菌占48.4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26.56%,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占17.19%,副溶血性弧菌占7.81%,空肠弯曲菌0.00%.结论:我市食品中不同程度受到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O157为我市新发病原菌,尤以生畜禽肉、蔬菜沙拉、非发酵豆制品污染严重.

    作者:郑向梅;王建平;高景枝;李玉芳;崔龙;董芳;王滨;谢茂慧;陈红霞;胡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杭州市大气PM2.5中的碳氮氢和重金属

    目的:探讨杭州市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和碳氮氢的污染状况.方法:用中流量气溶胶采样器在市区采集了大气样品,以燃烧法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检测了PM2.5中碳氮氢和重金属的组成.结果:在杭州市中心和市区东北部大气PM2.5中,N、C、H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9~14.7、30.3~30.8、7.9~8.9μg/m3.全市PM2.5中N、C、H的年平均质量含量分别为12.8%、27.8%、8.1%.IN/ON、OH/IH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2~3.5、3.5~3.6.在市中心,IN的四季平均含量为8.0%~9.5%,IH为1.9%~2.1%,ON为3.6%~5.7%,OH为5.9%~8.7%.在城区东北部,IN的四季平均含量为7.8%~8.1%,IH为1.8%~1.9%,ON为3.0%~5.4%,OH为4.3%~7.5%.PM2.5中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中Zn、Pb、Cu、Mn的含量在0.1‰以上,Cr、Ni、Se、Mo、Cd、Sb的含量在0.01‰~0.1‰之间,Ag的含量低,在0.01‰以下.这11种元素在PM2.5中的年平均质量含量为17‰~20‰.结论:碳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氮、氢分别主要以无机氮和有机氢的形式存在.Zn、Pb、Cu、Mn是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

    作者:滕卫林;刘刚;杨忠乔;刘卫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理化盲样匐镉含量测定的体会

    在计量认证工作的现场评审时,盲样的测定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合格则不能通过评审验收.本文就2006年1月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盲样中镉含量的测定,对如何正确使用盲样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陈丽杰;李惠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血液中铅

    目的:改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血液中铅的方法.方法:使用Triton X-100为血液稀释剂,Mg(NO3)2为基体改进剂,通过优化仪器测定条件,直接进样测定血液中铅.结果:血铅浓度为0~100 μg/L时,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0,检出限为1.13 μg/L,回收率为97.2%~110%,RSD为1.8%~3.2%.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结果准确,适用于测定血液中铅.

    作者:高全成;李亚峰;马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GC-MS法测定肉中雌激素残留量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GC-MS法测定肉中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炔雌醚、苯甲酸雌二醇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萃取、离心,提取液经二氯甲烷反萃取、浓缩至干,残留物经交联葡聚糖LH-20柱净化后作TMS化反应,用GC-MS的SIM方法测定.结果:4种组分分离良好,并得到浓度与峰面积成正比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7;其变异系数CV≤1.2%(n=6),低检出限≤20 ng/g,回收率范围为84.6%~92.4%.结论:该法具有灵敏、准确、精密、无杂质干扰等优点.

    作者:林奕芝;司徒潮满;刘奋;梁伟;戴京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相关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进展

    1 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1 铝的神经系统毒性文献提到[1,2]早在1972年Alfrey等报道了与铝有关的透析性脑病.检测发现,脑皮质和血清中铝明显高于正常人,Crapper[3]和King SW [4]认为这是透析液含铝和口服铝剂所致.

    作者:陈建军;杨双喜;杨庆荣;施方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一起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分型研究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变形杆菌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地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常规鉴定后,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析,观察引起食物中毒的菌型是否为同一菌株引起.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共分离到6株奇异变形杆菌,其中4株肛拭子中分离,2株剩余食品中分离,除一株从肛拭子分离的外,其余5株的PFGE型别相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的爆发为同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PFGE可以作为食物中毒中对细菌进行鉴定的分析技术.

    作者:陈辉;俞慕华;黄锐敏;刘楚云;鞠长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水中痕量铁分析进展

    铁是地壳中第四丰富的元素,存在于各种岩石和土壤中.它作为负责O2和电子转移蛋白质活性中心,以及氧化酶、还原酶及水解酶等金属酶的活性中心,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有机体必需微营养素,但它在海洋中仅以痕量水平(<1 nmol/kg)存在[1].

    作者:张秋菊;崔世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实时定量PCR分析健康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

    目的: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健康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情况.方法:收集27例年龄在17~44岁的健康人外周血,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对每个样品同时检测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量和无4 977 bp缺失的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27例健康人外周血样品中,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阳性率为70.37%(19/27);19例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样品,其扩增产物的CT值在第35个循环到第39个循环之间;无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扩增产物的CT值在第15个循环到第21个循环之间;不同年龄组间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和无线粒体DNA4 977 bp缺失的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中超过2/3的健康人外周血含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在有该缺失的样品中大约每106~107拷贝中携带有一个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随年龄的增长外周血中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未显示出累积现象.

    作者:陈晓培;王平;赵阳辉;韩林;王喜爱;吕玉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硫代乙酰胺为基准测定空气样品中硫化物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空气样品中硫化物含量的一种方法.方法:以硫代乙酰胺为基准与混合显色剂(DPD与FeCl3溶液混合)反应,于670 nm波长,1 cm比色皿比色.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 μg/ml,回收率为92.7%~102.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重现性好.在0~0.5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作者:张志新;马长利;孟祥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