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徐芳;张雪辉;殷建忠;王琦;周建于;范琳波
为掌握我区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和规律,降低因病缺课率,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我们于2002年9月~2004年6月对我区监测点小学因病缺课进行调查,现将监督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素萍;唐小妹;周爱庆;周新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3年5月16日下午15:30左右接到乡镇卫生院电话报告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发生食物中毒,有症状的部分学生已送到所在地医院,学校内还有自觉不适的学生,正在去医院的途中,中毒原因目前不清.接到举报后,我们卫生防疫站立即组织有关监督人员和检验人员分别赶到乡镇医院和发生食物中毒的学校进行调查处理.
作者:安岩;史伶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电图(ECG)是诊断心脏疾病简便易行的方法,尤其是对心律失常的分析,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学习压力的加大,心血管病变的发生趋于年轻化.我校2002年3月至2004年6月对60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门诊心电图检查,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徐筱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WTO的报告中指出,在世界上人类死因中的顺位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伤害是前5位的死因之一,是1~24岁人群死亡原因的第1位或第2位.精神伤害是伤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学生的精神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在学校开展干预项目提供基础资料,达到保护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目的.
作者:沈蕙;李海;毛丹;潘晓群;滕臣刚;史祖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肥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吸烟、艾滋病一起是影响全球健康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肥胖是发展至成人肥胖的潜在人群,众多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呈低龄化趋势,也说明肥胖儿童是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1].本文就儿童肥胖国内外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刘艳;黄中夯;彭楠;苏应雄;张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三者都具备[1].大学生阶段是青年人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大学阶段也是青年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准备阶段.
作者:段海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带状疱疹为临床上常见皮肤病,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一定进展[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其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病,是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本文对2000~2004年间住院的58例老年C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方向葵;唐神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实行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全国高校也陆续进行了医疗体制改革,我校于2004年实行了学生公费医疗改革,教师公费医疗改革也迫在眉睫,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服务需求,我校医院不断地进行自身改革与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作者:程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宝安区小儿发锌、钙、铅元素水平的测定与分析,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237名0.5~12岁小儿的头发标本.结果锌、钙、铅三元素含量与年龄有关,其中发钙含量有性别差异.四组中铅高(73.42%)占第一位,其次为钙缺乏(54.85%)和锌缺乏(8.43%).有害元素发铅阳性率依次为幼儿、学龄前、婴儿和学龄组;但学龄组发铅较高率显著性高于其他组(x2>11.94,P<0.01).幼儿组钙缺乏率高,且钙缺乏率有随年龄降低的趋势.锌缺乏率无组间差异,但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结论高铅和钙营养不足是本地区小儿主要的健康问题.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防治铅高和钙缺乏的重点对象,应采取均衡营养、科学饮食和合理补充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给儿童生长发育带来的危害.
作者:程明刚;蔡朝民;郝艳华;曹建华;陆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新疆地处西部地区且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较低.有关维、汉族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学特征性改变的相关报道为数甚少[1].为此本文拟探讨新疆地区维、汉族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细胞形态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性.
作者:计燕萍;邵红;刘早玲;杨忠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各种外伤时有发生.据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医院门诊统计,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共发生各种外伤268例,其中非运动外伤182例,占外伤总数的67.91%.为探讨大学生的受伤原因,减少外伤发生,现将校医院门诊治疗的非运动外伤182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赵玉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社会支持能保护应激状态下的个体,而且能维持个体良好情绪体验.护理大专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自身,而且还影响着未来的治疗、护理对象.目前对护理大专生获得社会支持状况这方面研究尚少,为此,我们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护理大专生进行了调查,为护理大专生的心理辅导和应对方式提供依据.
作者:黄芳梅;张少录;王莉;陈彩芳;许琼;王月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升学就业压力增加,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危害行为明显增多,已成为新世纪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交通事故是导致青少年伤害的重要因素,研究青少年遵守交通规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干预方法的探讨,减少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和幸福提供基础资料.
作者:李海;沈蕙;毛丹;潘晓群;腾臣刚;史祖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掌握我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搞好饮用水卫生管理,提高饮用水卫生质量,控制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我站于2003年至2004年对拉萨市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进行了理化检查.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及机制.方法严重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并于第一次治疗前行首次STECT显像,显像结束后立刻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 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进行第二次显像,用视觉分析和利用BFCR%数学模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激前后病灶部位的rCBF进行分析和比较.每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 min,持续电刺激7 d后,两组治疗相同.刺激一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二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伤后三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并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刺激前和刺激结束后昏迷患者脑脊液中p EP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多.持续刺激一周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1±1.21)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1.99±0.64分.伤后3个月时,刺激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刺激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非刺激组.脑脊液中的β-EP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确有促苏醒作用,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高及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机制之一.
作者:徐彬彬;王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使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治疗皮肤裂伤32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路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大学生的教育中,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特殊,他们各方面的心理情况备受人们的关注[1-4].为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一步探索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模式,笔者于2003年底随机抽查了安徽医科大学二年级234名大学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宜鹏;王静;宗琴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行为形成、发展的关键阶段并影响终生.随着我国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等社会变革加速进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升学就业压力增大,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一些心理问题和吸烟、酗酒、不良生活方式、网络成瘾等健康危险行为明显增多.
作者:常桂秋;孔庆兰;李保兰;葛小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我市区中学生心理特点,以便更好的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城区二所中学学生进生心理状况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平珍;李艳;王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