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张晓琳
痛风(gouf)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风是由嘌呤生物合成加速(比例10%)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继发性痛风是由如肾脏疾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结节肿性慢性关节炎及尿酸肾病.目前,我国城市住院的痛风人数正呈直线上升.日本痛风已成为盛行病,美国患病率18~44岁者为0.24%,45~64岁为3.44%,64岁以上为5.16%.显然,痛风发病与经济发展及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1,2].
作者:解正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4名高校教师进行测量并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3项因子得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躯体化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教师均应予以重视.
作者:袁克俭;李双;王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在急剧变化的时期.2003年9月~10月,我们对德州一中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性知识的需求和知识来源及高中阶段进行性教育认识进行了调查,为今后更好的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英杰;李可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保护学生的眼睛和视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我校医务室于2003年3月至5月,对本校3个年级的学生沙眼患病情况进行了普查,并对沙眼患者进行了短期干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树林;谭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学校控制结核病流行与传播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控制结核病,即:查治结核病人;把住新生入学关,结素试验强阳性者预防服药;加强学校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改善校舍条件,定期通风消毒.结果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前后7年结核病累计发病率分别为2.29‰、0.27‰,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该方法是学校控制结核病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董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精神障碍疾病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我们对2004年来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分析发现青少年占住院的比例较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耀中;崔增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邻甲酚酞络合酮(OCPC)法测定血清总钙操作简单、快捷、用血量少,其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原子吸收法)很接近,适用于全自动分析,是我国卫生部推荐的血清总钙检测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实验室普遍采用.其测定原理是:在一定碱性条件下,OCPC与血清中Ca2+、Mg2+螯合成紫红色的可溶性螯合物,在一定波长有吸收峰,在试剂中加入一定量的Mg2+掩蔽剂除去Mg2+的干扰,通过比色法可求得Ca2+含量.目前OCPC法存在各试剂配方不尽相同、降低空白值和测定曲线负截距误差、提高灵敏度和基本稳定性等问题.
作者:薛丽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共检出318个血肿,有233个血肿位于基底节及丘脑(占73.3%),199个血肿呈肾形或类圆形(占59.2%),201例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占67.0%),107例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占35.7%).结论 C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除了直接显示脑内血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范围外,还可观察其动态变化,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文正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学生宿舍微小气候与疾患现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629名学生宿舍三个监测点进行现状调查.结果疾患总感染率为35.26%,其中城镇与乡村学生的疾患总感染率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男生与女生的疾患总感染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1995年与2004年学生的患癣症及病毒性疱疹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其他疾患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宿舍内良好的微小气候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
作者:郝广荣;夏兰;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盐城市某学校172名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体检资料,了解教师的健康水平及患病情况,并对其潜在病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闫小波;沈文秀;王爱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药品药理性质,临床应用范围及安全性等特征,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房或药店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一定原则遴选认定,不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作者:王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中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营养不良的综合防治工作,本文作者对盐都区2002~2004年中学生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小妹;周爱庆;吴素萍;周新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998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表明,自杀己成为15~24岁年龄组死亡的第1位因素[1].殷希林等对1989~1995年北京、南京等地31所高校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杀率在9/10万~24/10万之间,远远高于同期所在城市的一般人群自杀率.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人数在逐年增加,就死因而言己排前3位,在部分大学校园中,自杀和企图自杀己是常见事件,自杀己是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
作者:黄晓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与学生学习质量、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我市屡有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2002年9月对南宁市98所中小学食堂、小卖部卫生状况开展卫生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丽娜;沈爱军;江玉梅;陈广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校医院门诊进行直接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别,不同的性别对艾滋病的认知的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鉴于这种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作者:王士荣;殷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方法对学校1998~2004年10起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对自杀未遂者进行追踪随防.结果 6例死亡,为理智型自杀;4例自杀未遂,为寻求关注型、威胁型.结论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及时评估是预防自杀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预防自杀的根本.
作者:陈芬;杨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国儿童少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因营养缺乏所致,结果不仅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都有很大危害[1].在云南省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低下,食物品种单一,食物供给相对不足,人群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其中铁缺乏所致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因此,为探索改善我省山区农村儿童营养性贫血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傈僳族学龄儿童进行了铁营养状况与膳食因素的调查.
作者:赵春;张雪辉;周建于;王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晚期肝癌病人多已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化疗欠敏感.局部放疗、介入化疗等综合治疗地位较高.但由于肝癌患者病理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和个体间差异等引起对同一化疗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异.因而,利用四氮唑化合物比色法(MTT)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检测来制定个体化疗方案对肝癌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吕爱华;田垒;杨翼风;张旭光;王迎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淄博市中小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参加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淄博地区的资料进行了统计.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姚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3年11月20日,我区发生一起爆发性食物中毒,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该起食物中毒是由于误拿、误用亚硝酸盐而引起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峰;周生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