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兵;罗立旷;欧庆华;冯梓来;张华;何忠强;钟红苗;雷洁贞;陈小敏
目的 观察使用捕蝇笼在九寨沟地震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的灭蝇效果.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处临时安置点,在其帐篷周边的外环境安放捕蝇笼,分别于6、24、48 h及5d后观察其灭蝇效果.结果 6h平均捕蝇数为24.8只/笼,垃圾收集点、厕所、临时厨房、帐篷周边、垃圾房蝇类捕获数分别占34.68%、22.18% 、18.95%、17.34%和6.85%;24 h平均捕蝇数为70.7只/笼,其中丝光绿蝇和铜绿蝇占44.98%,家蝇占30.12%,棕尾别麻蝇和大头金蝇占24.05%,其他占0.85%;48 h日平均捕蝇数为93.85只/笼;5 d日平均捕蝇数为59.14只/笼.结论 在九寨沟地震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外环境使用捕蝇笼灭蝇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生态环保又十分有效,在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有人员临时聚居场所外环境灭蝇的好方法.
作者:陈东平;刘睿聪;杨天燕;寇明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中朝边境地区鼠的种类分布、种群组成和生态习性.方法 采用笼日法和夹日法捕鼠.结果 在中朝边境捕获鼠类1 295只,计5科15属17种.优势种群为朝鲜姬鼠(34.67%)和黑线姬鼠(25.48%).不同地区和生境的主要鼠种组成有所不同.朝鲜姬鼠和棕背鼠平在4-9月均有活动,均在7月下半月出现1次高峰.结论 此次调查为中朝边境地区深入开展鼠类生态和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任清明;王秀红;王峰;王旭;刘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上海市长宁区疟疾防治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3-2014年上海市长宁区疟疾疫情资料及消除疟疾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长宁区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有疟疾的暴发流行,年发病率超过了1000/10万,其中1962年发病率更是高达1 768.79/10万,1966年疟疾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的疫情比较平稳,疟疾的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1982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年发病率低于10/10万),1996年以来疟疾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10万以下.2008年出现后1例本地疟疾病例.结论 62年来的防治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没有完全改变,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作者:夏仪;蔡黎;汤泓;李颖;卫鹭;蔡恩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内江市建成区白纹伊蚊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科学指导防蚊灭蚊工作.方法 在内江市建成区人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幼虫浸渍法进行半数致死浓度(LC50)测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提供的敏感种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内江市建成区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双硫磷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26.44、38.44、63.37、1.91、4.36.结论 建议在登革热防控或卫生城市创建中应加强蚊类孳生地清理.
作者:王明强;徐勇;刘鹃;于雪岚;王升力;应俊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蟑螂群落特征分布情况及抗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粘捕方法调查蟑螂分布,使用药膜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南京市蟑螂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是绝对优势种,2014年构成比达98.4%;餐饮和农贸市场是蟑螂的主要孳生生境;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或双峰走势,高峰为2012年7月,密度为4.733只/张.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年际分布均呈先上升后略有回落趋势,高峰均在2014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为2.213只/张和32.454%;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和残杀威抗性倍数为12.16、12.46、19.47、4.22、5.48和1.04.结论 近年来,蟑螂危害严重,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孳生高峰在夏秋季,几乎全年活动;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产生高度抗性,对残杀威敏感.
作者:张守刚;熊丽林;孙燕群;吴起新;王冲;陆墨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设计研发空军机场病媒生物监测和预警分析支持系统,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Java语言开发的网络版的系统,体系结构为C/S结构,实现对空军机场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监测和预警、病媒生物和虫媒传染病知识查询等功能.结果 系统设置机场分布、病媒生物监测、病媒生物预警、病媒生物知识、虫媒传染病知识和用户管理等6个模块.结论 该系统实现了对空军机场病媒生物种群和分布的动态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自动分析和预警,提供了病媒生物和虫媒传染病知识查询.数据资料显示直观,知识查询快速,使用方便.
作者:宋振耀;李景刚;曲国龙;胡亚华;滕文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制复配出一种有效灭治白蚁的药剂.方法 通过药膜法检测不同氯化铜与茚虫威配比对乳白蚁的毒性.结果 氯化铜与茚虫威的复配比例从1∶20到1∶5,120 h时,其共毒系数CTC为0.1 ~87.6,拮抗作用明显;复配比例1∶1到80∶1,大部分对乳白蚁都有增效作用,其中40∶1与80∶1,在72 h时,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515.4和482.9,增效作用明显.结论 氯化铜与茚虫威的比值为40∶1和80∶1时对乳白蚁增效作用明显.
作者:何利文;黄晓光;侍甜;叶兼菱;林雁;杨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CO2诱捕法和人工小时法在淡色库蚊监测中的效果,为不同监测方法间数据转化、历史监测数据利用和探寻科学规范的蚊虫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4-2016年4-1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采用CO2诱捕法和人工小时法,每旬监测1次淡色库蚊密度.结果 CO2诱捕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的淡色库蚊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经线性相关性分析,2种方法监测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698 1,P<0.05.作为淡色库蚊的监测方法,CO2诱捕法和人工小时法的监测数据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1.12±0.24) x+(3.32±0.99),r=0.698 1,P<0.05.结论 两种监测方法所得到的监测结果可用于相互间数据转化和利用.
作者:刘俊;顾盈培;冯磊;谢博;周毅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云浮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与季节消长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成蚊密度,应用相关关系和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蚊虫密度的关系.结果 2015-2016年3-11月份布雷图指数为2.63 ~6.38,伊蚊诱蚊诱卵指数为2.34~8.14;布雷图指数(BI)与诱蚊诱卵指数(MOI)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r=0.666 5,t=3.575 8,P<0.01),伊蚊密度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线性相关(BI:r =0.648 3,tr=3.406 l,P<0.01;MOI:r=0.712 5,tr=4.061 8,P<0.01),伊蚊密度与前1个月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BI:r =0.615 4,tr=3.122 8,P<0.01;MOI:r =0.568 2,tr=2.761 7,P<0.05),伊蚊密度与前1个月日照时间呈正线性相关(BI:r=0.485 9,tr =2.223 8,P<0.05;MOI:r=0.4834,tr=2.208 7,P<0.05),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线性相关(Bl:r=-0.480 8,tr=2.193 1,P<0.05;MOI:r=-0.6294,tr=3.239 8,P<0.01),与月平均相对湿度(BI:r=-0.135 1,tr=0.545 2,P>0.05;MOI:r=-0.629 4,tr=3.239 8,P<0.01)和月平均风速(BI:r=-0.164 8,tr=0.668 5,P>0.05;MOI:r=0.036 2,tr=0.144 7,P>0.05)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云浮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夏秋季较高,与气候因素相关,与月平均气温有正线性相关,与月平均气压有负线性相关,月定时降水量和月日照时间对蚊虫密度有滞后正效性关系.
作者:赖辉兵;罗立旷;欧庆华;冯梓来;张华;何忠强;钟红苗;雷洁贞;陈小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与鼠带毒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进行监测,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x2检验方法对2008-2016年锦州市人间和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与带毒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08-2016年锦州市共确诊1 053例HFRS患者,年平均发病率为3.75/10万.室内和野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4.15%和3.51%,各年之间鼠密度存在极为显著差异(F=14.900,P<0.01);而带毒率分别为7.79%和2.77%,差异极为显著(x2 =33.614,P<0.01).鼠带毒指数和人群发病率呈正相关(r=0.705,P<0.05).结论 锦州市HFRS疫源地普遍存在,鼠密度及带毒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群发病,应加强鼠间疫情监测.
作者:吴彤;毛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白蚁防治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中的安全生产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就淮安市白蚁防治工作的安全生产管理,从组织领导、建章立制、教育培训、隐患排查、科学管理等几方面做了简要阐述,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高淮安市白蚁防治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白蚁防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林;顾春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兰州市城区鼠、蟑防治效果进行评估,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防治方法 采用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治,密度调查采用鼠迹法和目测法.结果 2014年全市共检查各类场所760间房,鼠迹阳性率为3.55%;蟑螂侵害率为1.18%,蟑迹查获率为1.05%.重点行业鼠迹阳性率为5.00%;蟑螂侵害率为1.73%,蟑迹查获率为1.54%.结论 通过两轮病媒生物防治活动,城区鼠密度和蟑螂密度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规定的C级控制水平.局部场所仍存在超标现象,主要是餐饮和超市,应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作者:王芸;刘旭红;齐跃军;高磊;陈晓林;李小龙;杨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鞍山市蚊密度及消长趋势,为预防控制蚊媒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5-10月,每月2次采取诱蚊灯法连续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并分类统计.结果 共捕获成蚊3属4种5 992只,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77.10%.成蚊密度8月和9月达到全年高峰,农村蚊密度明显高于城区蚊密度,不同生境中牲畜棚蚊密度高,为88.92只/(台·h).结论 鞍山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成蚊密度季节性活动变化显著,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作者:刘洪云;尹世强;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跨境旅行成为传染病传播的桥梁.新世纪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等疫情通过旅行者在全球快速蔓延.旅行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我国起步较晚.本文通过明确旅行医学服务对象,分析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旅行医学发展指明方向.
作者:邱文毅;田玲玲;陈琳;卢艳;冯米佳;韩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有这样一本科普著作,让你在闲暇之际爱不释手,在百忙之中放松身心,书名叫《奇趣昆虫》.《奇趣昆虫》不是新作,它出版于2009年7月;《奇趣昆虫》不是巨著,它只是16开208页的普通科普读物;《奇趣昆虫》没有豪华的包装,它只是中国社会出版社的一本普通平装书籍;其“奇趣”也绝非哗众取宠,它只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推荐的“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系列丛书之一.
作者:康国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家蝇的实验室选育方法,培育家蝇的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探求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对家蝇产生抗性的规律,为家蝇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 经高效氯氰菊酯连续10代的选育,敏感品系家蝇对该种杀虫剂产生较高的抗药性,形成抗性品系,抗性倍数达到167.01.结论 家蝇对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杀虫剂对家蝇连续选择,抗性的发展与选择的压力增加有关.
作者:张莹;唐勇;孙炳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文探讨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部队集训地域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体会,对做好类似条件下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付强;邓兵;杨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时间序列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2017年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探讨该模型在预测白纹伊蚊幼虫消长趋势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西部某地级市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白纹伊蚊幼虫监测资料,运用SPSS 20.0的专家建模器,考虑季节因素对月布雷图指数数据进行ARIMA模型构建,并用所建模型对2017年白纹伊蚊幼虫的消长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ARIMA(1,0,0)×(0,1,0)12为佳模型.预测2017年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5-10月份均高于5,高峰主要集中在7-10月(分别为9.9、8.2、11.3和9.33),11月份后开始下降.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拟合预测效果较好.2017年,特别是5-10月份,应加强白纹伊蚊的监测、消杀及伊蚊媒介传染病的防控.
作者:赵克昌;杨金煜;卢岩松;冯鹏才;上官朝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7年6月,常州金坛区白蚁防治所在正常灭治工作中,确定1例房屋白蚁危害为检疫性害虫乳白蚁,并收集了2只成虫标本;这是金坛区时隔30年的再次发现,同时也更新了金坛区此前普查的白蚁种类记录,正式变更为2科4属20种.本文就此次发现作详细记录、分析原因并给出治理对策.
作者:陈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蚊幼虫有多种摄食方式,其中一些种类以捕食方式摄食,能捕食共栖环境中的其他种类或本种蚊幼虫,可以作为有害蚊类的生物防治方法.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几十年来对蚊幼虫的捕食性研究及应用情况,为有害蚊类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方勇;何宇玫;王婕;吴建珍;岳巧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