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刚;王学军;霍新北;康殿民;景晓;张世水;曲宝泉;宫学诗
目的 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卫生杀虫剂,提高蚊虫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在成都市、广安市、南充市和攀枝花市,分别在城区各处采集致倦库蚊幼虫;采用浸渍法,获得的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和抗性级别.结果 成都、广安、南充和攀枝花市致倦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0.00、15.50、14.74和15.50倍;4地试虫均对溴氰菊酯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0.74、0.24、0.92和1.17倍;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0.68、2.53、8.87和84.93倍;4地试虫均对敌敌畏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1.12、0.89、1.61和1.46倍.结论 致倦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加强和坚持抗药性监测,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胡雅劼;李朋;陈祖华;孙青松;蔡运山;钱薇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洛阳市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洛阳市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89、3.61和1.77.结论 洛阳市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低水平抗性.
作者:赵进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了近5年来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的发病特点,伊蚊媒介种群分布情况及其相关防控策略.
作者:高健荣;刘戟环;刘世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阐述了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发病情况、登革热防控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大暴发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登革热防控的具体建议,对今后登革热的科学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邹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蚊虫综合防治有效降低营区的蚊虫密度.方法 室外采用CO2灯诱法、室内吸蚊器法采集蚊虫,2次/月并对捕获蚊虫分类计数,评价综合灭蚊的效果.结果 捕获蚊虫1 698只,分属4属6种,淡色库蚊(86.51%)为绝对优势种.室外蚊密度变化呈单峰型曲线,7月达到高峰,8、9、10月密度逐渐下降,全年季节分布在5-11月,灌木丛7月蚊密度31.75只/(灯·h)为高;综合教学楼外捕获成蚊平均密度6.93只/(灯·h)低.室内各场所6-10月蚊密度相对较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一般控制在3只/间以下.结论 蚊虫综合防治能有效降低官兵生活区蚊密度,使室内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对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周光智;程绪浩;韩珂嘉;尹广庆;李平;王治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国的白蚁防治一般分为白蚁预防和白蚁灭治两方面.本文从白蚁预防可采用化学屏障、物理屏障、监测控制系统等,白蚁灭治可采用药液喷洒、粉剂灭杀、饵剂诱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熏蒸等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在白蚁预防中推广应用监测控制系统的要求以及今后白蚁灭治方面的研究方向.
作者:林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建立入境可回收废物原料携带外来医学媒介生物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方法.方法 以宁波港为研究范围,到港集装箱装载入境可回收废物原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一年的外来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率调查.应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百分比构成分析法、饼图法、集中度法、圆分布法和统计地图法),从废物原料的类别、时序和空间三个维度进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 并非所有入境可回收废物原料均存在输入外来媒介生物的风险,风险主要集中在“回收(废碎)纸及纸板”,其次是“塑料废碎料及下脚料”和“金属和金属合金废碎料”等;时间序列风险方面,通过废物原料输入外来媒介生物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份以后,并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趋势;从全球各来源国的空间分布来观察,外来媒介生物从欧、美、加、澳等国输入我国的风险相对较大.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废物原料类别、时间周期以及输入国家,重点加大检疫查验力度,以大限度地阻止外来医学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的致病微生物输入中国.
作者:裘炯良;孙志;王军;郑剑宁;张锜;杨定波;吴任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常用蟑螂监测方法在动车组列车上的实际监测效果,为动车组列车的蟑螂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铁路局34组动车组列车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药激法和粘捕法进行监测结果的对比观察.结果 药激法和粘捕法监测所得的蟑螂密度分别为0.43、5.92只/厢,侵害率分别为11.76%、38.24%.结论 动车组列车蟑螂监测使用粘捕法更能体现真实的蟑螂侵害情况.
作者:刘林;胡俊;王辉;贺毅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吸血蠓种类多,分布广,除了对人、畜等动物叮刺吸血外,有些种类可传播多种病原生物,严重危害人、畜等动物的健康.了解吸血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对吸血蠓和虫媒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宋福春;贺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一艘入境国际船舶携带输入性蠓类的情况.方法 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停泊的入境船舶生活区内采集输入性活蠓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2014年4月28日在一艘入境船舶上采获7只输入性活蠓.经分类研究,分别隶属于蠓科的库蠓属、毛蠓属和短蠓属蠓种,其中雌雄2只短蠓鉴定为新种,命名为雪绒花短蠓.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在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上采获活的输入性短蠓.结论 入境船舶输入性活性蠓的发现,提示我们应高度重视国外蠓类等外来生物的入侵.
作者:聂维忠;薄景信;刘恩东;虞以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论述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中作用:总体设计与规划、标准制定与培训、监测预警与控制、督导检查与监理、效果考核与评估;分析了制约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的瓶颈,提出把媒介生物控制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实行监测信息网络直报与媒介生物控制风险评估相结合的监管理念,进而推进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多样化.
作者:谷增齐;武恕星;贾亮;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适合于城区不同生境的佳蚊媒密度监测方法,了解城区内西尼罗病毒(WNV)潜在蚊媒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带毒情况,为制定、评价和调整蚊虫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并为WNV的传入与出现进行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储备.方法 通过比较3种不同成蚊密度监测方法对不同生境的蚊虫诱捕效果,筛选佳的监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城区内不同生境的WNV潜在蚊媒进行调查并进行蚊虫采集;利用VecTest抗原分析试剂盒和Ramp分析系统2种快速检测方法对采自城区内的蚊虫进行WNV检测.结果 3种监测方法对不同生境的蚊虫诱捕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密度高低顺序依次为:人帐诱法[4.167只/(帐·h)]>CO2诱蚊灯法[2.214只/(灯·h)]>诱蚊灯法[0.577只/(灯·h)],CO2诱蚊灯法诱捕种类多于其他2种方法;城区内共监测到3种西尼罗病毒潜在蚊媒,分别为淡色库蚊(占71.28%)、白纹伊蚊(占27.21%)和三带喙库蚊(占1.51%).全年平均蚊密度为0.853只/(灯·h),蚊虫高峰期发生在7月上旬,为2.196只/(灯·h);对连续2年诱捕的1 515只蚊虫进行WNV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CO2诱蚊灯法可作为蚊媒传染病发生时期进行传播媒介的调查及需要采集大量雌蚊进行相关病原体检测时捕获蚊虫的方法;明确了城区内不同生境的WNV潜在蚊媒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未检测到不同生境中的蚊虫携带WNV.
作者:魏绪强;刘婷;周小洁;李秋红;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鼠类是重要的病媒生物,能传播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防控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鼠类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鼠类防治研究的进展.
作者:黄英凯;陈曜;杜雪;滕英;张锦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测试5%倍硫磷颗粒剂和5%吡丙醚微乳剂杀灭蝇幼虫的效果.方法 将杀虫剂按比例加入蝇幼虫培养基质,观察蝇幼虫的死亡情况.结果 当5%倍硫磷颗粒剂使用剂量为1.67 kg/m3时,72 h蝇幼虫死亡率为96.7%;5%吡丙醚微乳剂使用剂量为83 g/m3时,72 h蝇幼虫死亡率为83.3%.结论 5%倍硫磷颗粒剂和5%吡丙醚微乳剂对家蝇幼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陈红娜;褚宏亮;刘大鹏;刘慧;张育富;周明浩;杨维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淡色库蚊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方法 采用WHO推荐使用的浸渍法.结果 野外淡色库蚊对残杀威敏感,抗性倍数为1.84,对敌敌畏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中抗,抗性倍数分别为13.84、10.17,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抗性倍数为148.85.结论 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使蚊虫抗性明显提高,增大了蚊虫防治难度.应加强蚊虫抗药性的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防蚊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夏仪;殷为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内江市蝇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趋势.方法 采用笼诱法进行蝇密度监测,对监测的数据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共捕获成蝇2 032只,隶属7属11种,平均密度为7.53只/笼,其中居民区密度为16.52只/笼,绿化带密度为12.02只/笼,农贸市场密度为4.54只/笼,餐饮外环境密度为2.28只/笼.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结论 内江市的优势蝇种为铜绿蝇、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主要生境为居民区和绿化带.
作者:徐勇;刘鹃;于雪岚;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十堰市城区家蝇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状况及其变化,选用比较敏感的杀虫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正确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乙醚麻醉后,采用微量点滴器点滴1μl杀虫剂于试虫中胸背板上,每组试虫30只,每种杀虫剂不少于6个浓度,设丙酮为对照组,24 h后观察死亡情况.结果 连续测定4种杀虫剂,家蝇对有机磷杀虫剂已产生了抗药性,但抗药性呈下降趋势;对菊酯类杀虫剂较敏感,但抗药性呈上升趋势;有机氯中六六六停用多年,家蝇已处于敏感状态.结论 对蝇类防治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以环境治理为主,合理使用杀虫剂,使用敏感性药物,杀虫剂交替使用,减缓蝇类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王泽清;陈士强;邱祥志;杨亮;都振宝;王梦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的杀虫灭鼠效果.方法 以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美洲大蠊、ICR小白鼠和SD大鼠为试验对象,使用康爱特牌超微粒雾化机对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进行模拟现场药效研究.结果 模拟现场药效研究结果表明: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对试虫(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试鼠(ICR小白鼠和SD大鼠)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以模拟现场推荐使用剂量(即1倍用药量是3 ml/m3)的2/3倍、1倍和3/2倍药量喷雾后分别密闭lh和2h后对试虫(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试鼠(ICR小白鼠和SD大鼠)的击倒率均达到100%,淡色库蚊、家蝇、ICR小白鼠和SD大鼠24 h死亡率均为100%,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72 h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对蚊、蝇、蟑螂、鼠具有较好的击倒和杀灭作用,同时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作者:刘志辉;张仁敏;陈卫军;张晖;朱晨阳;李新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蚊、蝇、鼠、蟑螂4类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2009年国家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成蚊密度调查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 蚊类有4种,平均密度为1.76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3.2%;蝇类有5种,平均密度为5.6只/笼,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37.0%;平均鼠密度为0.1%,捕获的鼠类均为褐家鼠;蟑螂有2种,平均蟑密度为0.9只/张,仅有1只为黑胸大蠊,其余均为德国小蠊.结论 广西桂林市蚊虫控制的重点在牲畜棚和农户家,主要以淡色库蚊为主.蝇类的控制重点为农贸市场和餐饮场所的家蝇,鼠类为餐饮业的褐家鼠,蟑螂为农贸市场和餐饮场所的德国小蠊.
作者:欧阳颐;唐小兰;马海芳;廖宁;陶春爱;农林美;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蚊蝇种群密度变化、环境分布以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结果 2014年蚊密度为0.396只/(灯·h),高峰出现在8月上旬,全年淡色库蚊密度高,环境中旅游景点蚊密度高;蝇密度为5.96只/笼,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出现两个峰值,全年麻蝇密度高,环境中公园绿地蝇密度高.结论 蚊密度较过去3年有所降低,蝇密度较过去3年略有增加,持续开展监测工作,早期进行蚊蝇防治为今后工作重点.
作者:冯笑;申同样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