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明;刘江涛;徐俊昌;黄彬;庄正陵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人中穴,对照组未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离室时间;分别于气管导管拔除前(T1),气管导管拔除时(T2)的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T1时,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人中穴可缩短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离室时间,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
作者:蔡元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 、躯体 、生活状态 、社会功能的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颖;李慧;苑艳婷;李浩洁;陈雪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在乳腺癌中检测CyclinD1和P53两种因子的表达结果以及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乳腺正常组织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运用免疫组化LP法检测CyclinD1和P53两种因子的表达状况,对比两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乳腺正常组织,ILC与IDC组织中CyclinD1和P53的表达较高(P<0.05),然而两者在ILC与IDC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中CyclinD1和P53表达与年龄 、绝经状态 、肿瘤大小 、PTNM分期 、淋巴结浸润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体现在组织学类型 、淋巴结转移中(P<0.05).结论:在ILC与IDC两种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和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呈正相关,在乳腺癌的生物学诊断指标中可作为循证依据,有利于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预警作用.
作者:李宏伟;王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本文主要总结了白血病化疗后机体记忆B细胞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介绍了化疗后免疫细胞减少,体液免疫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记忆B细胞存在异常可导致化疗后患者常见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探讨了将记忆B细胞频率趋势用作免疫重建的替代指标,对患儿疫苗接种的意义.讨论了化疗后与现有免疫功能结合的免疫疗法的可能性.
作者:李亚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滴 、退热 、止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喘憋消失时间 、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樊沙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5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VAS评分评估对比干预前 、后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干预后两组康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估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性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VAS评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性功能.
作者:范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影响手术切除后的胆管癌患者预后特征及复发 、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行外科手术切除且获得随访的75例胆管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比较,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8.7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8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肿瘤大小 、肿瘤分化程度 、血管侵犯 、AJCC分期可影响患者复发情况,而年龄 、肿瘤大小 、淋巴结转移 、血管侵犯 、AJCC分期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 、血管侵犯是手术切除后胆管癌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显著性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 、血管侵犯是手术切除后胆管癌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显著性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阮萍;彭忠异;姚平;何婷婷;利华;刘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孕妇学校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生产的80例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孕产妇在不同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在围产期孕产妇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等各项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我国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丽敏;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制水枕在压疮预防中的使用价值及舒适度.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140例,根据就诊顺序,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水枕预防压疮 、对照组采用传统气垫床预防压疮.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翻身次数 、皮肤潮湿度 、压疮形成 、压疮发生前期表现.结果:两组患者压疮发生前期表现构成比 、压疮构成比和总有效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翻身次数 、皮肤潮湿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水枕与传统气垫床在压疮预防方面效果一致,但较气垫床更为舒适 、经济,更易被临床接受与推广使用.
作者:江美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褥期产妇应对方式及健康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孕产妇14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产妇出院后第3天进行电话随访及来电咨询,观察组在产妇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褥期应对方式及健康技能.结果:对照组护理后产妇积极应对评分比观察组低,消极护理评分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喂养知识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 、乳房护理知识 、产褥期注意事项 、腹部切口及会阴处护理评分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褥期产妇的消极应对方式,提高健康护理技能.
作者:徐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诊断及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97个甲状腺结节病变)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二维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弹性检查,比较两者成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甲状腺结节22个,良性结节75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敏感度86.34%,特异度为96.0% 、准确率为93.81%,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77.27% 、88.0% 、85.57%;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显示,良性病灶评分以1~2分居多,恶性病灶以2~3分居多,以3分为临界点,鉴别良性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依次是68.18% 、73.33% 、63.16%.结论: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提高诊断及鉴别的敏感性 、特异度及准确性,临床可结合常规超声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减少疾病误诊率 、漏诊率.
作者:刘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接诊的择期手术患者112例,并随机划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5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技术.比较2组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 、疼痛变化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出苏醒室时与穿刺时比较,收缩压 、舒张压及心率有所降低(P<0.05),VAS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护理组出苏醒室时的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及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技术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疼痛症状,显著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冯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AMI并发AF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西地兰治疗,观察组行胺碘酮治疗,比较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75.00%)高,用药24h房颤控制率(56.67%)比对照组(35.00%)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比对照组(38.33%)低(P<0.05).结论:AMI并发AF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有效控制房颤发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方小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行强制性运动疗法(CIM T)治疗对改善步行速度及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分别行传统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步行速度及平衡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MWS评分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运动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 、平衡能力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作者:陈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72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则给予本院制备的1%伏立康唑眼液和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点眼.比较两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 、后患者眼部症状评分 、视力水平.结果:实验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干预前两组眼部症状评分 、视力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实验组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和提升视力水平,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邓欣然;康黔;胡玉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核医学科检查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 、意外事件发生率 、用药错误发生率 、治疗依从情况 、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缓解焦虑程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劳雪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8例,且均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膝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2h、第1、2天及1周患者屈伸活动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生存质量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冯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医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在掌握医学留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借助视频和PPT自助实验答疑课件等多种措施,对留学生医用物理实验教学包括内容安排 、实验过程指导 、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改革探索,结果在实际授课中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留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明显提升了留学生对医用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验主动性.
作者:徐生辉;贺奇才;李晓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1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及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治疗时间 、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减少换药次数及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牙体牙髓病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崔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异甘草素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 、凋亡的影响,并总结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不等的异甘草素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样本,同时对10、20、40、60、80μmol/L各浓度设5个复孔,均处理24h、48h、72h;采取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变化检测,由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对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核糖体RNA(mRNA)、叉头框蛋白M1(FoxM1)表达水平则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脑胶质瘤U251细胞经浓度不同的异甘草素处理后,细胞增殖均受到程度不一的抑制表现,在同作用时间,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在相同浓度,但作用时间不同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细胞凋亡影响方面,随着异甘草素浓度不同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异甘草素浓度增加出现正比增加趋势(P<0.05);在FoxM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中,不同浓度间异甘草素处理细胞48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素可理想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有效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这可能与下FoxM1基因表达水平正相关.
作者:邓云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