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秋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3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12个月,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疝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患儿无疝复发情况,对照组患儿发生2例(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简单可行,易于操作,相对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而言,其具有手术时间短 、创口小且美观 、患者康复快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和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2例早产病例,根据早产类型将产妇分成自然早产组和干预性早产组.对比两组产妇发生早产的因素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以及早产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早产因素中胎儿窘迫 、前置胎盘 、胎膜早破和生殖道感染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早产组剖宫产率为44.6%,高于自然早产组的14.5%(P<0.01),但两组新生儿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早产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窒息和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P<0.05),而两组新生儿发生黄疸和死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需要针对早产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而有效防范早产的发生,尽量延长早产儿的胎龄和增加出生体重,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王新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核医学科检查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 、意外事件发生率 、用药错误发生率 、治疗依从情况 、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缓解焦虑程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劳雪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异甘草素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 、凋亡的影响,并总结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不等的异甘草素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样本,同时对10、20、40、60、80μmol/L各浓度设5个复孔,均处理24h、48h、72h;采取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变化检测,由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对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核糖体RNA(mRNA)、叉头框蛋白M1(FoxM1)表达水平则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脑胶质瘤U251细胞经浓度不同的异甘草素处理后,细胞增殖均受到程度不一的抑制表现,在同作用时间,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在相同浓度,但作用时间不同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细胞凋亡影响方面,随着异甘草素浓度不同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异甘草素浓度增加出现正比增加趋势(P<0.05);在FoxM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中,不同浓度间异甘草素处理细胞48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素可理想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有效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这可能与下FoxM1基因表达水平正相关.
作者:邓云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共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38).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病人听力障碍恢复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听力障碍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听力障碍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P<0.05),且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P<0.05).结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病人听力障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基因组都是通过转录得到的,只有约2% 的转录片段含有编码蛋白的外显子序列.大量非编码RNA的发现扩展了我们对哺乳动物转录组和基因组的视界,关于RNA的研究不断地证明R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非编码RNA对组织稳态以及病理状态下都发挥了巨大的调控作用.长度>200核苷酸序列的线性非编码RNA分子被定义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以多种方式影响基因表达以及信号通路.对心血管系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已经证明了LncRNA分子在生理以及疾病中的表达,一些研究表明LncRNA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中发挥调控作用,另外也有研究证明LncRNA调控心肌肥大 、线粒体功能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在本中,笔者总结了关于LncRNA功能研究的新进展以及作为生物标记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宋晓波;曹殿青;张良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马铃薯薄片外敷预防华蟾素致周围静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新鲜马铃薯薄片从静脉穿刺点上方开始,沿血管走行进行外敷,以预防静脉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输液处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滴速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炎及血管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铃薯薄片外敷对预防华蟾素引起的静脉炎 、疼痛 、静滴不畅等不良反应行之有效,不会对患者造成困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振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短节段内固定(SSPI)联合椎体成形术(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内固定治疗组(SSPI)和联合治疗组(SSPI+VP),每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治疗前后椎管侵占率 、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椎管侵占率 、Cobb角较单纯内固定治疗组更低(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单纯内固定治疗组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结论:SSPI联合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其可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维持伤椎高度,稳定脊柱结构.
作者:张治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尽管很多文献对于这种普通骨折都给予了相应的意见,但是现今尚没有一个对于该骨折治疗的金标准,本文就该骨折类型的病因 、分型及治疗手段作一综述,提示临床医师关注此型骨折.
作者:董大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并在术前行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多层螺旋CT对毛刺征 、厚壁空洞 、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 、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 、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多层螺旋CT应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圣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观察对象,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的12.5% 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政;彭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腰胸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6例,均行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VAS)评估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d~6个月患者腰背部VAS评分逐渐降低(P<0.01),而术后6个月至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d、术后6个月 、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 、后缘高度比显著升高,Cobb角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上述指标于术后7d至末次随访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 、断裂等.结论: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且影像学检测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伤椎复位效果,并证实其可有效提高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作者:郭小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在手术病人安全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病人800例,其中2016年1-3月选取400例未实施细节化管理交接的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4-6月选取400例实施细节化管理交接的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细节化管理前 、后交接中错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交接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病人错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交接时间亦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管理在病人安全交接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手术病人交接错误事件发生,同时缩短了病人交接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作者:陈兰焕;叶俊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4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80例作为此次探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奥曲肽药物治疗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0.00%VS 27.50%);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各项指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药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晓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单胎初产孕妇孕中期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PE)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子痫前期单胎初产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8例健康单胎初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HDL-C、UA、TG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UA、TG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孕中期血清UA、TG水平与PE病情程度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PE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单胎初产孕妇孕中期血清HDL-C、UA、TG水平变化与PE有关.
作者:琚晓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 、躯体 、生活状态 、社会功能的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颖;李慧;苑艳婷;李浩洁;陈雪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孕妇学校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生产的80例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孕产妇在不同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在围产期孕产妇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等各项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我国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丽敏;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联合颞肌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恢复优良率 、颅内压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恢复优良率较观察组更低(55.56%VS 84.44%),术后24h、72h及7d,对照组患者颅内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张丙辰;袁杰;周俊;吕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SDF-1α 由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生成,CXCR4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在脑组织主要表达于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极有可能同其他信息传导通路共同构建出具有复杂功能的信息传导体系.SDF-1α/CXCR4还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展过程,参与疾病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等趋化作用以及组织修复过程.由于其分布的广泛性及作用的多样性,SDF-1α/CXCR4可能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靶点,或对预后水平进行判断的生物标记.
作者:林云鹏;许轶;江荣才;张建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医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在掌握医学留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借助视频和PPT自助实验答疑课件等多种措施,对留学生医用物理实验教学包括内容安排 、实验过程指导 、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改革探索,结果在实际授课中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留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明显提升了留学生对医用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验主动性.
作者:徐生辉;贺奇才;李晓原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