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国
目的:分析上腹部手术中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肌松药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我院收治的64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成全麻组与复合组,各320例,全麻组应用单纯全麻,复合组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复合组的肌松药用量比全麻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复合组的心率 、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比全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复合组的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都比全麻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优于应用单纯全麻,可明显减少肌松药用量,是一种有效 、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且简单易行的评价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快捷准确判断乙肝病毒干扰状态,辅助分析乙肝的转归,使乙肝标志物检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测定的乙肝患者组成研究样本,采用ROC分析 、散点图等统计学方法,确立样本中指标的临界值.结果:HBsAb测量数据9.2IU/ml时,抗体指数赋值为1,否则为0,HBcAb测量数据0.42IU/ml时,抗体指数赋值为0,否则为1,HBeAb测量数据2.2COI时,抗体指数赋值为0,否则为1.结论:抗体指数所定量指示的乙肝免疫反应,能够较为准确地说明乙肝感染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关系,并可以辅助对预后作出判断.
作者:李婧;赵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宫颈癌组织内人乳头瘤病毒16 L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关系.方法:收集38例宫颈癌病理组织(宫颈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组)及35例慢性宫颈炎组织(慢性宫颈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样本内HPV16 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HPV16 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5.8%(6/38),显著低于CIN组的82.9%(29/35)和慢性宫颈炎组的100%(P均<0.05);CIN组内,HPV16 L1蛋白在CINⅢ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INⅠ/Ⅱ级(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 、CIN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内HPV16 L1蛋白表达水平各异,宫颈癌组织内表达减少,提示HPV16 L1蛋白表达下降与宫颈癌发病关系密切.
作者:邓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满足纳入标准的15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77例)和死亡组(74例),比较组间NLR(ICU初始)、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SOFA(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等变量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生存曲线,评价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死亡组NLR、APACHEⅡ 、SOFA、年龄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淋巴细胞计数(LYM)显著小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0,95%CI=1.040~1.185,P=0.002).(3)ROC曲线提示NLR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以NLR>17.01作为预测28d死亡风险的临界值,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81.8%.(4)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LR>17.01组与NLR≤17.01组相比,28d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ICU初始的NLR可以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崔久庆;刘秀娟;滑立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核医学科检查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 、意外事件发生率 、用药错误发生率 、治疗依从情况 、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缓解焦虑程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劳雪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人中穴,对照组未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离室时间;分别于气管导管拔除前(T1),气管导管拔除时(T2)的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T1时,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人中穴可缩短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离室时间,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
作者:蔡元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 、躯体 、生活状态 、社会功能的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颖;李慧;苑艳婷;李浩洁;陈雪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EA、VEGF、P53、LDH在鉴别良性 、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25例作为观察组,良性胸腔积液2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EA、VEGF、P53、LDH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CEA、VEGF、P5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LDH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VEGF、P53蛋白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水平较高,LDH在良性及恶性胸腔积液差异不明显,联合检测CEA、VEGF、P53较为合适.
作者:唐冠军;张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4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80例作为此次探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奥曲肽药物治疗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0.00%VS 27.50%);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各项指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药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晓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AMI并发AF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西地兰治疗,观察组行胺碘酮治疗,比较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75.00%)高,用药24h房颤控制率(56.67%)比对照组(35.00%)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比对照组(38.33%)低(P<0.05).结论:AMI并发AF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有效控制房颤发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方小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CT扫描对桡骨远端B3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B3骨折患者情况,对患者的骨折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分析相应的扫描检查方式对患者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CT扫描对于桡骨远端B3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97.29%,高于X线的检出率,后者诊断的准确率为7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扫描可见桡骨远端B3骨折患者的形态.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而言,在桡骨远端B3骨折中应用CT扫描可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对骨折形态做出明确判断,利于临床及时对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故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陈凯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运用酮康唑配合克霉唑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18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单独予以酮康唑片治疗)和联合组(予以酮康唑片配合克霉唑栓用药治疗),各91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症状及体征改善评分 、起效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治疗前 、后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疗程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用药起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康唑配合克霉唑栓在老年性念球菌性阴道炎中治疗效果较单一用药更有优势,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曹党恩;鲁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职业技能竞赛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办学水平 、检验教学成果 、相互学习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引领示范,选拔激励的强大作用,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本文立足我院近5年来举办省级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和参加国赛的实际,深入开展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理清改革的基本思路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孔咏霞;脱梅娟;王炳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本文主要总结了白血病化疗后机体记忆B细胞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介绍了化疗后免疫细胞减少,体液免疫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记忆B细胞存在异常可导致化疗后患者常见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探讨了将记忆B细胞频率趋势用作免疫重建的替代指标,对患儿疫苗接种的意义.讨论了化疗后与现有免疫功能结合的免疫疗法的可能性.
作者:李亚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72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则给予本院制备的1%伏立康唑眼液和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点眼.比较两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 、后患者眼部症状评分 、视力水平.结果:实验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干预前两组眼部症状评分 、视力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实验组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和提升视力水平,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邓欣然;康黔;胡玉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定量 、尿素氨 、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高(P<0.05);两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彬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接诊的择期手术患者112例,并随机划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5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技术.比较2组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 、疼痛变化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出苏醒室时与穿刺时比较,收缩压 、舒张压及心率有所降低(P<0.05),VAS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护理组出苏醒室时的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及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技术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疼痛症状,显著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冯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1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及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治疗时间 、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减少换药次数及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牙体牙髓病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崔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气管切开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5.3%,并发症发生率为1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 、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菲;邢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基因组都是通过转录得到的,只有约2% 的转录片段含有编码蛋白的外显子序列.大量非编码RNA的发现扩展了我们对哺乳动物转录组和基因组的视界,关于RNA的研究不断地证明R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非编码RNA对组织稳态以及病理状态下都发挥了巨大的调控作用.长度>200核苷酸序列的线性非编码RNA分子被定义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以多种方式影响基因表达以及信号通路.对心血管系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已经证明了LncRNA分子在生理以及疾病中的表达,一些研究表明LncRNA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中发挥调控作用,另外也有研究证明LncRNA调控心肌肥大 、线粒体功能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在本中,笔者总结了关于LncRNA功能研究的新进展以及作为生物标记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宋晓波;曹殿青;张良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