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SPI联合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张治国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摘要:目的:分析短节段内固定(SSPI)联合椎体成形术(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内固定治疗组(SSPI)和联合治疗组(SSPI+VP),每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治疗前后椎管侵占率 、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椎管侵占率 、Cobb角较单纯内固定治疗组更低(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单纯内固定治疗组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结论:SSPI联合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其可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维持伤椎高度,稳定脊柱结构.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炎口服方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脾肾 两虚证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析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患者应用慢性肾炎口服方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5)、研究组(n=45).参照组患者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辅助慢性肾炎口服方,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血脂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1.1%(P<0.05).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患者应用慢性肾炎口服方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彩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异甘草素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 、 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探析异甘草素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 、凋亡的影响,并总结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不等的异甘草素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样本,同时对10、20、40、60、80μmol/L各浓度设5个复孔,均处理24h、48h、72h;采取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变化检测,由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对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核糖体RNA(mRNA)、叉头框蛋白M1(FoxM1)表达水平则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脑胶质瘤U251细胞经浓度不同的异甘草素处理后,细胞增殖均受到程度不一的抑制表现,在同作用时间,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在相同浓度,但作用时间不同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细胞凋亡影响方面,随着异甘草素浓度不同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异甘草素浓度增加出现正比增加趋势(P<0.05);在FoxM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中,不同浓度间异甘草素处理细胞48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素可理想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有效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这可能与下FoxM1基因表达水平正相关.

    作者:邓云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马铃薯薄片外敷预防华蟾素致周围静脉 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马铃薯薄片外敷预防华蟾素致周围静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新鲜马铃薯薄片从静脉穿刺点上方开始,沿血管走行进行外敷,以预防静脉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输液处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滴速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炎及血管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铃薯薄片外敷对预防华蟾素引起的静脉炎 、疼痛 、静滴不畅等不良反应行之有效,不会对患者造成困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振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行择期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 VAS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24h VAS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志明;刘江涛;徐俊昌;黄彬;庄正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 上皮内瘤变 Ⅱ 级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CKC)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 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CINⅡ 级患者13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行CKC治疗,观察组行LEE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 、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管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与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Ⅱ 级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LEEP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宫颈粘连发生率,更为安全 、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EA、VEGF、P53、LDH在鉴别良性 、恶性 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EA、VEGF、P53、LDH在鉴别良性 、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25例作为观察组,良性胸腔积液2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EA、VEGF、P53、LDH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CEA、VEGF、P5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LDH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VEGF、P53蛋白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水平较高,LDH在良性及恶性胸腔积液差异不明显,联合检测CEA、VEGF、P53较为合适.

    作者:唐冠军;张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SPI联合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短节段内固定(SSPI)联合椎体成形术(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内固定治疗组(SSPI)和联合治疗组(SSPI+VP),每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治疗前后椎管侵占率 、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椎管侵占率 、Cobb角较单纯内固定治疗组更低(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单纯内固定治疗组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结论:SSPI联合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其可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维持伤椎高度,稳定脊柱结构.

    作者:张治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8例,且均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膝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2h、第1、2天及1周患者屈伸活动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生存质量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冯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tathmin和p27kipl在口腔鳞癌组织 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stathmin和p27kipl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hmin和p27kipl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50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和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stathmin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表达率为20%,而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比例为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27kipl蛋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高,对应的表达率为90%;而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表达率为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p27kipl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71,P<0.01).结论:stathmin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p27kipl蛋白的表达则相反,二者的表达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且表达程度和肿瘤的病理分级关系显著;据此可判断这两种蛋白的异常表达会直接影响到肿瘤细胞的发展水平;stathmin蛋白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同时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靶点.

    作者:张先国;李善昌;贾丹丹;宁尚波;张宏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肺叶切除患者 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肺叶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自愿接受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肺部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运用在肺叶切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王曼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72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则给予本院制备的1%伏立康唑眼液和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点眼.比较两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 、后患者眼部症状评分 、视力水平.结果:实验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干预前两组眼部症状评分 、视力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实验组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和提升视力水平,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邓欣然;康黔;胡玉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孕妇学校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孕产妇自我 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分析孕妇学校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生产的80例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孕产妇在不同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在围产期孕产妇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等各项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我国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丽敏;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以健康宣教为基础的品管圈活动对COPD患者 依从性及MRC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健康宣教为基础的品管圈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依从性及MRC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以健康宣教为基础的品管圈活动护理,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2个月后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及护理前 、护理2个月后MRC评分.结果:护理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MRC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采用以健康宣教为基础的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佩;孔德擎;任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 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观察对象,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的12.5% 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政;彭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核医学检查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核医学科检查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 、意外事件发生率 、用药错误发生率 、治疗依从情况 、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缓解焦虑程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劳雪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yclinD1和P53于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在乳腺癌中检测CyclinD1和P53两种因子的表达结果以及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乳腺正常组织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运用免疫组化LP法检测CyclinD1和P53两种因子的表达状况,对比两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乳腺正常组织,ILC与IDC组织中CyclinD1和P53的表达较高(P<0.05),然而两者在ILC与IDC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中CyclinD1和P53表达与年龄 、绝经状态 、肿瘤大小 、PTNM分期 、淋巴结浸润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体现在组织学类型 、淋巴结转移中(P<0.05).结论:在ILC与IDC两种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和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呈正相关,在乳腺癌的生物学诊断指标中可作为循证依据,有利于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预警作用.

    作者:李宏伟;王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气管切开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5.3%,并发症发生率为1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 、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菲;邢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5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住院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儿科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采用儿童ADL评定量表评定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评定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19%)(P<0.05);2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可快速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焦晓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自制水枕在压疮预防中的使用价值及舒适度分析

    目的:观察自制水枕在压疮预防中的使用价值及舒适度.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140例,根据就诊顺序,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水枕预防压疮 、对照组采用传统气垫床预防压疮.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翻身次数 、皮肤潮湿度 、压疮形成 、压疮发生前期表现.结果:两组患者压疮发生前期表现构成比 、压疮构成比和总有效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翻身次数 、皮肤潮湿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水枕与传统气垫床在压疮预防方面效果一致,但较气垫床更为舒适 、经济,更易被临床接受与推广使用.

    作者:江美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定量 、尿素氨 、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高(P<0.05);两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彬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