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张丙辰;袁杰;周俊;吕远

关键词: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颞肌切除术, 特重型颅脑损伤
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联合颞肌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恢复优良率 、颅内压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恢复优良率较观察组更低(55.56%VS 84.44%),术后24h、72h及7d,对照组患者颅内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检查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螺旋CT检查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间经病理学诊断为肺磨玻璃结节者236例螺旋CT影像学诊断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统计螺旋CT诊断的符合率,并对病理类型不同的检查征象加以对比.结果:236例患者当中,有226例经螺旋CT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其准确率高达95.76%,其中良性确诊率为97.92%,恶性确诊率为94.29%.炎症 、AAH、IAC、MIA及AIS等病理类型不同的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对比中存在明显差异,且各病理类型的实质成分与病灶大小均有所不同(P<0.01).结论: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螺旋CT具有较高诊断率,且对不同病理类型有较大鉴别价值,对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盛伟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 感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滴 、退热 、止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喘憋消失时间 、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樊沙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胆管癌手术治疗后复发 、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手术切除后的胆管癌患者预后特征及复发 、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行外科手术切除且获得随访的75例胆管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比较,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8.7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8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肿瘤大小 、肿瘤分化程度 、血管侵犯 、AJCC分期可影响患者复发情况,而年龄 、肿瘤大小 、淋巴结转移 、血管侵犯 、AJCC分期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 、血管侵犯是手术切除后胆管癌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显著性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 、血管侵犯是手术切除后胆管癌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显著性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阮萍;彭忠异;姚平;何婷婷;利华;刘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VAS评分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观察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5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VAS评分评估对比干预前 、后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干预后两组康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估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性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VAS评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性功能.

    作者:范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7%,且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乳腺癌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与治疗的复杂性体现在组织形态 、细胞起源 、复发转移潜能及治疗反应等多个方面.目前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 、放疗 、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但三阴性乳腺癌(TNBC)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虽然对化疗敏感,但在许多研究中并未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TNBC需要更为高效 、敏感的治疗方案.

    作者:肖宝强;史雪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细胞因子(IL-37、IL-18、IFN-γ)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和90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25(OH)D和IL-37、IL-18、IFN-γ 水平.结果:A组治疗前血清中IL-37、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1),IFN-γ 、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与C组(P<0.01);虽然B组IL-37、IL-18水平比A组低(P<0.01),IFN-γ 、25(OH)D水平比A组高(P<0.01);但仍然异常于C组(P<0.01).显示A组与B组的IFN-γ 、25(OH)D与IL-37,IL-18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由血清25(OH)D缺乏导致的细胞因子紊乱可能是COPD发生与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补充维生素D及检测IL-37、IL-18、IFN-γ 和25(OH)D浓度有望成为治疗COPD的疗效评估指标.

    作者:张锦刚;吴晓虞;姜文佳;胡娇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种乙肝定量评价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且简单易行的评价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快捷准确判断乙肝病毒干扰状态,辅助分析乙肝的转归,使乙肝标志物检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测定的乙肝患者组成研究样本,采用ROC分析 、散点图等统计学方法,确立样本中指标的临界值.结果:HBsAb测量数据9.2IU/ml时,抗体指数赋值为1,否则为0,HBcAb测量数据0.42IU/ml时,抗体指数赋值为0,否则为1,HBeAb测量数据2.2COI时,抗体指数赋值为0,否则为1.结论:抗体指数所定量指示的乙肝免疫反应,能够较为准确地说明乙肝感染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关系,并可以辅助对预后作出判断.

    作者:李婧;赵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针刺人中穴对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人中穴,对照组未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离室时间;分别于气管导管拔除前(T1),气管导管拔除时(T2)的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T1时,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人中穴可缩短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离室时间,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

    作者:蔡元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微创通道应用于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应用于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9例鹿角状肾结石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单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结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进行治疗,建立微创通道一期应用单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二期结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一期平均手术时间(120.11±26.32)min,结石清除率为80.67%.二期平均手术时间(43.96±8.22)min,结石清除率为94.96%,术后6例仍有结石残留,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均于3~6个月内排出体外,术中无患者输血,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建立微创通道应用单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结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结石,能降低对患者的创伤,手术时间短,结石的清除率高,对周围脏器的损害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俊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Sigma管理法用于输血流程重组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法用于输血流程重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输血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片区护士长 、信息科工程师及医教科负责人组成输血质量管理小组,按照定位 、测量 、分析 、改进及控制5个步骤对输血流程重组进行质量控制,比较实施前 、后合格血标本率和取血情况.结果:实施后合格血标本率为98.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7%(P<0.05);实施后取血等待时间和核对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6Sigma管理法用于输血流程重组有助于减少输血缺陷,同时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纯钛二次高压阳极氧化载锌生物膜层生物相容性

    目的:研究钛片二次高压阳极氧化载锌生物膜层抗菌性以及细胞生物相容性的改变情况.方法:试件二次高压阳极氧化为A组,再经植酸处理的为B组,以B组为基化学镀锌(15g/L、20g/L、25g/L乙酸锌)分别为C、D、E组.将不同级别试样进行细胞黏附 、增殖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细胞相容性.结果:细胞增殖和黏附率均为E>D>C>B>A,且5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检测D、E两组细胞ALP吸光度值显著高于A、B、C三组,且E组高于D组.结论:纯钛二次高压阳极氧化经植酸处理载25g/L乙酸锌的生物相容性佳.且随着锌离子浓度增加,生物相容性成正相关.

    作者:梁长龙;刘继光;张慧明;李慕勤;舒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尽管很多文献对于这种普通骨折都给予了相应的意见,但是现今尚没有一个对于该骨折治疗的金标准,本文就该骨折类型的病因 、分型及治疗手段作一综述,提示临床医师关注此型骨折.

    作者:董大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办学水平 、检验教学成果 、相互学习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引领示范,选拔激励的强大作用,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本文立足我院近5年来举办省级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和参加国赛的实际,深入开展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理清改革的基本思路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孔咏霞;脱梅娟;王炳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LncRNA:新型的心血管疾病诊断生物标记物

    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基因组都是通过转录得到的,只有约2% 的转录片段含有编码蛋白的外显子序列.大量非编码RNA的发现扩展了我们对哺乳动物转录组和基因组的视界,关于RNA的研究不断地证明R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非编码RNA对组织稳态以及病理状态下都发挥了巨大的调控作用.长度>200核苷酸序列的线性非编码RNA分子被定义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以多种方式影响基因表达以及信号通路.对心血管系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已经证明了LncRNA分子在生理以及疾病中的表达,一些研究表明LncRNA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中发挥调控作用,另外也有研究证明LncRNA调控心肌肥大 、线粒体功能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在本中,笔者总结了关于LncRNA功能研究的新进展以及作为生物标记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宋晓波;曹殿青;张良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脓毒性休克 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满足纳入标准的15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77例)和死亡组(74例),比较组间NLR(ICU初始)、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SOFA(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等变量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生存曲线,评价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死亡组NLR、APACHEⅡ 、SOFA、年龄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淋巴细胞计数(LYM)显著小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0,95%CI=1.040~1.185,P=0.002).(3)ROC曲线提示NLR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以NLR>17.01作为预测28d死亡风险的临界值,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81.8%.(4)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LR>17.01组与NLR≤17.01组相比,28d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ICU初始的NLR可以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崔久庆;刘秀娟;滑立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宫颈癌病理组织内HPV16L 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宫颈癌组织内人乳头瘤病毒16 L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关系.方法:收集38例宫颈癌病理组织(宫颈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组)及35例慢性宫颈炎组织(慢性宫颈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样本内HPV16 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HPV16 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5.8%(6/38),显著低于CIN组的82.9%(29/35)和慢性宫颈炎组的100%(P均<0.05);CIN组内,HPV16 L1蛋白在CINⅢ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INⅠ/Ⅱ级(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 、CIN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内HPV16 L1蛋白表达水平各异,宫颈癌组织内表达减少,提示HPV16 L1蛋白表达下降与宫颈癌发病关系密切.

    作者:邓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机体记忆B 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本文主要总结了白血病化疗后机体记忆B细胞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介绍了化疗后免疫细胞减少,体液免疫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记忆B细胞存在异常可导致化疗后患者常见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探讨了将记忆B细胞频率趋势用作免疫重建的替代指标,对患儿疫苗接种的意义.讨论了化疗后与现有免疫功能结合的免疫疗法的可能性.

    作者:李亚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以健康宣教为基础的品管圈活动对COPD患者 依从性及MRC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健康宣教为基础的品管圈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依从性及MRC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以健康宣教为基础的品管圈活动护理,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2个月后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及护理前 、护理2个月后MRC评分.结果:护理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MRC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采用以健康宣教为基础的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佩;孔德擎;任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66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常规组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 、手术时长 、住院时间 、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复发率 、肌瘤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言,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优势更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孙晓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肺叶切除患者 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肺叶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自愿接受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肺部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运用在肺叶切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王曼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