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许小静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法用于输血流程重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输血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片区护士长 、信息科工程师及医教科负责人组成输血质量管理小组,按照定位 、测量 、分析 、改进及控制5个步骤对输血流程重组进行质量控制,比较实施前 、后合格血标本率和取血情况.结果:实施后合格血标本率为98.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7%(P<0.05);实施后取血等待时间和核对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6Sigma管理法用于输血流程重组有助于减少输血缺陷,同时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宫颈癌组织内人乳头瘤病毒16 L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关系.方法:收集38例宫颈癌病理组织(宫颈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组)及35例慢性宫颈炎组织(慢性宫颈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样本内HPV16 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HPV16 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5.8%(6/38),显著低于CIN组的82.9%(29/35)和慢性宫颈炎组的100%(P均<0.05);CIN组内,HPV16 L1蛋白在CINⅢ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INⅠ/Ⅱ级(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 、CIN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内HPV16 L1蛋白表达水平各异,宫颈癌组织内表达减少,提示HPV16 L1蛋白表达下降与宫颈癌发病关系密切.
作者:邓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制水枕在压疮预防中的使用价值及舒适度.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140例,根据就诊顺序,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水枕预防压疮 、对照组采用传统气垫床预防压疮.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翻身次数 、皮肤潮湿度 、压疮形成 、压疮发生前期表现.结果:两组患者压疮发生前期表现构成比 、压疮构成比和总有效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翻身次数 、皮肤潮湿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水枕与传统气垫床在压疮预防方面效果一致,但较气垫床更为舒适 、经济,更易被临床接受与推广使用.
作者:江美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细胞因子(IL-37、IL-18、IFN-γ)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和90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25(OH)D和IL-37、IL-18、IFN-γ 水平.结果:A组治疗前血清中IL-37、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1),IFN-γ 、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与C组(P<0.01);虽然B组IL-37、IL-18水平比A组低(P<0.01),IFN-γ 、25(OH)D水平比A组高(P<0.01);但仍然异常于C组(P<0.01).显示A组与B组的IFN-γ 、25(OH)D与IL-37,IL-18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由血清25(OH)D缺乏导致的细胞因子紊乱可能是COPD发生与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补充维生素D及检测IL-37、IL-18、IFN-γ 和25(OH)D浓度有望成为治疗COPD的疗效评估指标.
作者:张锦刚;吴晓虞;姜文佳;胡娇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气管切开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5.3%,并发症发生率为1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 、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菲;邢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SDF-1α 由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生成,CXCR4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在脑组织主要表达于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极有可能同其他信息传导通路共同构建出具有复杂功能的信息传导体系.SDF-1α/CXCR4还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展过程,参与疾病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等趋化作用以及组织修复过程.由于其分布的广泛性及作用的多样性,SDF-1α/CXCR4可能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靶点,或对预后水平进行判断的生物标记.
作者:林云鹏;许轶;江荣才;张建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并在术前行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多层螺旋CT对毛刺征 、厚壁空洞 、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 、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 、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多层螺旋CT应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圣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在乳腺癌中检测CyclinD1和P53两种因子的表达结果以及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乳腺正常组织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运用免疫组化LP法检测CyclinD1和P53两种因子的表达状况,对比两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乳腺正常组织,ILC与IDC组织中CyclinD1和P53的表达较高(P<0.05),然而两者在ILC与IDC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中CyclinD1和P53表达与年龄 、绝经状态 、肿瘤大小 、PTNM分期 、淋巴结浸润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体现在组织学类型 、淋巴结转移中(P<0.05).结论:在ILC与IDC两种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和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呈正相关,在乳腺癌的生物学诊断指标中可作为循证依据,有利于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预警作用.
作者:李宏伟;王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5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住院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儿科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采用儿童ADL评定量表评定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评定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19%)(P<0.05);2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可快速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焦晓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联合颞肌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恢复优良率 、颅内压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恢复优良率较观察组更低(55.56%VS 84.44%),术后24h、72h及7d,对照组患者颅内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张丙辰;袁杰;周俊;吕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1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及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治疗时间 、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减少换药次数及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牙体牙髓病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崔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腰胸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6例,均行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VAS)评估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d~6个月患者腰背部VAS评分逐渐降低(P<0.01),而术后6个月至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d、术后6个月 、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 、后缘高度比显著升高,Cobb角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上述指标于术后7d至末次随访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 、断裂等.结论:经伤椎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且影像学检测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伤椎复位效果,并证实其可有效提高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作者:郭小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析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患者应用慢性肾炎口服方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5)、研究组(n=45).参照组患者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辅助慢性肾炎口服方,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血脂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1.1%(P<0.05).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患者应用慢性肾炎口服方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彩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异甘草素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 、凋亡的影响,并总结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不等的异甘草素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样本,同时对10、20、40、60、80μmol/L各浓度设5个复孔,均处理24h、48h、72h;采取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变化检测,由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对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核糖体RNA(mRNA)、叉头框蛋白M1(FoxM1)表达水平则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脑胶质瘤U251细胞经浓度不同的异甘草素处理后,细胞增殖均受到程度不一的抑制表现,在同作用时间,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在相同浓度,但作用时间不同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细胞凋亡影响方面,随着异甘草素浓度不同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异甘草素浓度增加出现正比增加趋势(P<0.05);在FoxM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中,不同浓度间异甘草素处理细胞48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素可理想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有效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这可能与下FoxM1基因表达水平正相关.
作者:邓云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CT扫描对桡骨远端B3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B3骨折患者情况,对患者的骨折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分析相应的扫描检查方式对患者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CT扫描对于桡骨远端B3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97.29%,高于X线的检出率,后者诊断的准确率为7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扫描可见桡骨远端B3骨折患者的形态.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而言,在桡骨远端B3骨折中应用CT扫描可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对骨折形态做出明确判断,利于临床及时对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故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陈凯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7%,且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乳腺癌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与治疗的复杂性体现在组织形态 、细胞起源 、复发转移潜能及治疗反应等多个方面.目前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 、放疗 、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但三阴性乳腺癌(TNBC)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虽然对化疗敏感,但在许多研究中并未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TNBC需要更为高效 、敏感的治疗方案.
作者:肖宝强;史雪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5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VAS评分评估对比干预前 、后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干预后两组康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估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性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VAS评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性功能.
作者:范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短节段内固定(SSPI)联合椎体成形术(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内固定治疗组(SSPI)和联合治疗组(SSPI+VP),每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治疗前后椎管侵占率 、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椎管侵占率 、Cobb角较单纯内固定治疗组更低(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单纯内固定治疗组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固定治疗组(P<0.05).结论:SSPI联合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其可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维持伤椎高度,稳定脊柱结构.
作者:张治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AMI并发AF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西地兰治疗,观察组行胺碘酮治疗,比较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75.00%)高,用药24h房颤控制率(56.67%)比对照组(35.00%)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比对照组(38.33%)低(P<0.05).结论:AMI并发AF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有效控制房颤发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方小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4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80例作为此次探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奥曲肽药物治疗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0.00%VS 27.50%);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各项指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药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晓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