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与革螨种类及地理分布

季恒青;冯绍全;刘南;何亚明;李洪;朱兵;杜江;周春碚

关键词:鼠形动物, 寄生, 蚤, 革螨, 种类, 分布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法 用鼠笼法捕获活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革螨,进行分类鉴定,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发现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5科18属25种,革螨5科14属21种,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结论 初步掌握了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为开展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及其传播的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卫生用农药的管理

    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卫生用农药(非农用农药)管理政策,并对其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以燕;李富根;姜志宽;曾晓芃;佟颖;钱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与革螨种类及地理分布

    目的 了解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法 用鼠笼法捕获活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革螨,进行分类鉴定,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发现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5科18属25种,革螨5科14属21种,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结论 初步掌握了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为开展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及其传播的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季恒青;冯绍全;刘南;何亚明;李洪;朱兵;杜江;周春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连云港地区白蚁危害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通过对连云港地区白蚁危害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连云港地区白蚁危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连云港地区白蚁频发的原因,为以后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顾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8%乐安居乳油气相色谱分析

    目的 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8%乐安居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了解其方法是否更有效.方法 采用Agilent HP -1色谱柱,用ECD检测器对8%乐安居乳油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8%乐安居乳油中氯菊酯含量的气相检测方法.结果 本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005 74,标准偏差为0.047 2,平均回收率为96.58%,线性系数为0.999 5.结论 该方法方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8%乐安居乳油有效成分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宝鸡市常见蚊虫一日活动节律的初步观察

    目的 研究掌握宝鸡市常见蚊虫的一日活动节律.方法 人帐诱法.结果 获得蚊科2属7种,即伊蚊属4种,库蚊属3种.其中以朝鲜伊蚊数量大,占捕获蚊虫总数的55.69%;淡色库蚊次之,占23.92%;羽鸟伊蚊居第三位,占15.68%;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凶小库蚊和贪食库蚊数量小,共占捕获蚊虫总数的4.71%.结论 朝鲜伊蚊、淡色库蚊和羽鸟伊蚊是当地蚊虫的主要构成者,不同种类其活动时域不同,为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韩雪玲;史锋庆;付清海;徐樊;刘增加;张文香;胡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通化市丽蝇科蝇类调查研究

    目的 查清丽蝇科蝇类本底、生态及地理分布,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辅以网扑法,采集标本,用昆虫分类学分类鉴定.结果 初步查清通化市现有丽蝇科蝇类29种,占全省丽蝇科总数的76.31%,隶属4亚科13属.结论 丽蝇科大多数为住区蝇种,少数延伸至半住区,其中绿蝇属的丝光绿蝇为本科优势种群,是城市重点防治蝇种之一.

    作者:刘国强;张忠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洛阳市家蝇抗药性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洛阳市家蝇抗药性现状,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灭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点滴法.结果 洛阳市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敌敌畏、残杀威、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 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使用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家蝇抗药性的增长.

    作者:赵进奎;刘刚;贺建忠;李阳阳;殷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摇蚊防治的研究进展

    摇蚊(Chironomus),是双翅目长角亚目摇蚊科的通称。呈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区。目前世界已知种类有5 000余种[1],中国已记录500多种[2],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包括4个阶段,即卯、幼虫、蛹和成虫。卵在水中孵化,幼虫和蛹也在水中生长发育,成虫则陆上生活[3],为一类十分常见,数量众多,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昆虫。

    作者:吴昊;韩庆文;汪峰;贾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硫酰氟对德国小蠊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目的 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 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 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1.5、2.0、2.5和3.0 g/m3熏蒸10 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和2.44 g/m3.结论 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

    作者:张建明;王宇平;李西标;李金有;高博;柯秋璇;郑燕平;许卿;李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天津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目的 监测天津市室外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依据结果指导相关部门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 选择12个区(县)作为监测点,饲养1代后,用点滴法测定家蝇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7个区(县)室外家蝇对DDVP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高为47.50倍;监测的全部区(县)对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抗性,半数以上为高抗;对溴氰菊酯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高为36.17倍;对氯菊酯抗性较低.结论 天津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作者:张咏梅;苏旭;张致一;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宝鸡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状况及防治对策

    目的 了解宝鸡市家蝇抗药性情况,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量.结果 宝鸡市家蝇对8种杀虫剂的LD50为0.016 ~ 22.092μg/只.敌敌畏、溴氰菊酯、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倍数分别为38.21、36.51、103.41、7.82.结论 宝鸡市家蝇对敌敌畏、溴氰菊酯、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均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今后应加强科学合理用药,预防和延缓家蝇抗药性的增长.

    作者:张铮;吕文;李旭龙;张宝芳;王军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西北地区白纹伊蚊地理分布初步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白纹伊蚊在西北地区的分布.方法 帐诱、人诱法、畜诱法、网捕法和文献资料收集.结果 白纹伊蚊在陕西省除陕北黄土高原外遍布大部分地区;甘肃省仅在文县、康县、徽县、成县和两当县发现有白纹伊蚊;在宁夏和青海采集的大量标本中没有发现白纹伊蚊.结论 白纹伊蚊在西北地区分布的界限有向西扩大.

    作者:施耀勇;张军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岛市住区蚊虫种群构成及其携带病原调查

    目的 掌握青岛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地理分布及携带病原情况,为指导蚊虫及蚊媒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CO2灯诱法、帐诱法采集不同环境成蚊;采集不同水体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待孵化成蚊后鉴定;蚊虫标本研磨处理后,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RT - 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青岛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2007年CO2灯诱法)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蚊总数的83%、13.44%和0.77%;东乡伊蚊占1.18%,主要分布于青岛沿海的石穴中;朝鲜伊蚊占0.07%,主要分布于崂山风景区;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分别占1.38%和0.16%,主要分布于农村.青岛市蚊类5月份入笼,7月下旬、8、9月份达高峰,11月下旬笼诱不到.2006、2007、2008年共采集8 100只蚊虫,未分离到乙脑病毒和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有3份(QD -2、QD -3、QD -9)蚊虫标本产生特异性细胞病变,怀疑为其他黄病毒. 结论 青岛市近年不大可能发生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疾病的流行;但宜于7-9月份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市民到海边、崂山景区游玩或到海边钓鱼时注意防伊蚊叮咬.

    作者:姜洪荣;王海岩;王伟;姜聪林;赵勇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几种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概况

    昆虫抗冻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冻活性,其结构与其他生物不同.本文分别从结构、基因克隆、抗冻活性等方面对几种昆虫的抗冻蛋白进行综述,并对昆虫抗冻蛋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李亚平;刘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食品行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三)——食品行业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在食品行业有着重要地位,使用的药物隶属卫生杀虫药剂,具有广谱、快速、效果好特点,但安全使用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介绍食品行业有害生物化学防治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以及效果评价方法.

    作者:沈培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虫生真菌应用于病媒害虫的防治

    虫生真菌可以引发宿主昆虫动物流行病,是昆虫种群密度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综述了绿僵菌、白僵菌等虫生真菌防治蚊、蝇、蟑螂、蜱、蠓等病媒害虫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真菌应用于蚊虫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展望了虫生真菌在病媒害虫防治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作者:蒋洪;姜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常州市发现多例日本伪瓢虫危害

    主要描述了日本伪瓢虫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发生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并对可能诱因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秀梅;尹兵;钱剑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扎实推进金坛地区白蚁防治示范项目的实施

    本文从白蚁防治示范项目角度出发,结合金坛地区白蚁防治实际情况,对示范项目饵剂系统在金坛地区近年来的开展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提出展望,认为需要扎实推进白蚁防治示范项目在金坛地区的实施.

    作者:陈建;华福堂;张元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啮齿动物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甘肃省迭部林区啮齿动物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状况.方法 采集啮齿动物样本,采用PCR检测啮齿动物体内携带的莱姆病螺旋体.结果 调查采获500只啮齿动物,共计8属12种.对12种500只啮齿动物采用PCR扩增检测,检出莱姆病螺旋体阳性109只,总阳性率21.18%.其中小林姬鼠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高,阳性率为51.69% (46/89);大林姬鼠次之,阳性率为38.18%(21/55);社鼠和黑线姬鼠居第三位,阳性率分别为13.33%(36/270)和11.11%(3/27);鼩鼱和长尾仓鼠检出莱姆病螺旋体阳性低,阳性率分别为8.33%(1/12)和6.06%(2/33).棕背孵、黑线仓鼠、根田鼠、褐家鼠、大仓鼠和甘肃鼠兔未有检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甘肃省迭部林区啮齿动物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自然感染.

    作者:周小平;李依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溴敌隆与溴鼠灵毒饵灭鼠效果的比较

    目的 评价溴敌隆和溴鼠灵毒饵现场灭鼠效果,筛选安全、高效的杀鼠剂.方法 选择玉林市区4个条件基本相同的地点和郊区2个养殖场,使用溴敌隆和溴鼠灵毒饵进行现场灭鼠效果观察.结果 0.005%溴敌隆和0.005%溴鼠灵毒饵灭效第10天分别为82.25%和83.99%;第15天分别为93.64%和92.00%.结论 溴敌隆和溴鼠灵毒饵是两者灭鼠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程政军;梁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