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

宋立彬

关键词: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化疗,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所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取3HESG/9HEG的12个月化疗方案,对照组采取2HRZE/4HR的6个月化疗方案,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肺结核病情症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3HESG/9HEG的12个月化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治疗,与使用2HRZE/4HR的6个月化疗方案相比,治疗效果更有优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IC U )病房中的主要感染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335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C U病房吸痰标本中分离到病原菌种类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综合分析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细菌及药敏监测,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及感染暴发。

    作者:毕佳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Omlipo 、Astep 和 Ichroma 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 CRP 性能比较

    目的:了解国赛Omlipo、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和Ichroma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的性能特点。方法:分别对国赛Omlipo和Ichroma测定血清CRP以及Astep和Ichroma测定全血CRP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比较。结果:Omlipo与 Ichroma测定血清CRP在低、中和高值时的变异系数(CV )分别为2.72%、3.79%和2.78%与7.78%、4.24%和3.12%;Astep与Ichroma测定全血CRP在低、中和高值时的变异系数(CV )分别为3.67%、4.86%和3.66%与9.68%、7.33%和5.92%。以SIEM ES BN Prospec为对照,Omlipo、Ichro‐ma与对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1与0.896。结论:Omlipo和Astep测定血清和全血CRP的性能要优于Ichro‐ma ,与SIEM ES BN Prospec测定结果有较高一致性。

    作者:郑登滋;朱爱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1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4.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 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慢性胃炎病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获得的满意度较高,可推广。

    作者:高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存在剖宫产术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和单纯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止血效果、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h、24h及总出血量较对照组产妇均显著降低,止血效果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止血效果好,可显著降低产妇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凡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全程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治愈率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7.44%、92.31%,均高于常规组的79.49%和71.7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余爱红;郑燕飞;戴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30~50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小量(30~5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寻求治疗中小量脑出血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30~5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组和软通道穿刺治疗组,各39例。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3个月后的 ADL 分级状况。结果:软通道穿刺组术后感染、癫痫、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组(P<0.05);两组间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和小骨窗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4.36%(29/39)和69.23%(2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软通道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小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小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相比治疗效果相似,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较少。

    作者:李志强;夏吉勇;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心室间隔部心脏起搏临床研究进展

    心脏起搏是一直以来临床研究的重点,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研制并用于临床后,对右心室间隔起搏技术的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促其技术更为成熟。将螺旋电极定位器用于间隔部起搏,可降低间隔部起搏器操作难度,使临床对起搏器植入位置认可。虽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有明显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受个体差异和心脏结构差异等影响,在同一位置对起搏器植入,并不能起到一致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出现失败的情况,临床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起搏方案。目前,针对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还在进行,旨在提高心脏起搏实施效果。

    作者:刘醒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术式切除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开腹手术、腹腔镜和宫腔镜三种不同术式行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成三组:开腹手术组60例,腹腔镜组60例,宫腔镜组60例。对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宫腔镜组、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较低(P均<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均<0.05);经术后随访1~3年,三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宫腔镜等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可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且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戈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CU液气胸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62例。其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组29例(包括气胸患者4例),穿刺置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末端接引流袋;胸导管组33例,常规置入直径1cm的硅橡胶管,末端接水封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治疗成功率相当(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的并发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胸导管组( 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液气胸和传统胸管比较,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董文;左继岩;张松;陈兴军;李海军;方小芳;徐成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均为14d。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与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心率与心绞痛发生频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邢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BG、2h PBG、HbA1c、BMI、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唐氏血清学筛查与超声检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与唐氏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56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采用唐氏筛查法高风险的有77例,进行超声筛查异常的有79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观察每组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结果:156例孕妇羊水细胞培养均取得成功,其中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检出染色体异常(包括三体综合征、平衡易位及倒位)胎儿6例,检出率为7.79%;超声筛查异常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检出染色体异常16例,检出率为20.25%,两组经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唐氏血清筛查法异常和超声筛查异常均能提示孕妇需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且超声检查检出率较唐氏血清筛查法更高,并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羊水穿刺对及时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尤为重要。

    作者:韦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7例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类患者的治疗策略。结果:12例患者病情不同程度缓解,4例患者因原发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治疗失败,1例患者因原发病死亡。结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应该以治疗危及生命的基础疾病为主要目标,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以改善病情,减轻症状为主,充分发挥风湿免疫科的专业知识,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医生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魏凯;闻进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0例胃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阿莫西林联合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溃疡药物治疗方案中,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岳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学本科生综述写作能力培养浅析

    医学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人才,将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终极目标,旨在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随着科学技术更新,合格医学生的培养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要求学生对相关专科知识全面把握、对相关疾病动态前沿有所了解。本课题组采用以“相关问题为导向,科研小组为主体,导师引导的教育模式”进行医学本科生文献综述训练,有效的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科研思维,锻炼了其全面掌握专科信息的能力,为今后基础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丽桦;甘廷庆;何融泉;陈罡;韦康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我院2012级全日制护理本科18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人,其中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评价教改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成性评价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切实可行,有助于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效果。

    作者:赵红;刘玉环;姚平波;李怡馨;黄小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肌肌钙蛋白T在儿童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 (cT nT )在诊断儿童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3例心肌炎患儿为观察对象(研究组),分别在住院时和住院1周后检测患儿的cTnT和CK‐MB水平,比较两个不同阶段心肌炎患儿cTnT和CK‐MB阳性情况。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非心脏病患儿5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cTnT和CK‐MB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 cTnT 和 CK‐M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心肌炎患儿在住院时及住院1周后cTn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K‐M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T和CK‐MB均可作为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指标,但cTnT敏感度更高,且检测的窗口期更长。

    作者:刘勇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振荡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振荡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都有心率变异性及心率振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观察对象的24h心电图结果,测定心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及 SDNN、SDANN。比较两组患者 HRT、HRV 情况并进行 TO及 TS与SDNN及SDAN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 TO为(0.81±1.70)%,对照组 TO为(-0.01±0.01)%,观察组 TO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TS、SDNN、SDANN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TO及 TS与SDNN及SDANN的相关性为:TO与SDANN及SDNN呈负相关;TS与 SDANN呈负相关,与SDNN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振荡具有相关性,TO与 SDNN及 SDANN 呈负相关,而 TS与SDANN呈负相关,与SDNN呈正相关。

    作者:许世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 CT 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 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采用平扫与动态增强的方法对各阶段的C T 表现特征进行扫描。结果:所有患者中肝脓肿病变部位发生于左叶17例,右叶35例,同时发生于肝左、右两叶的8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32例病灶片状或楔形状的一过性强化,门静脉期出现团块状强化16例,出现晕征13例,出现蜂窝征或者网格征31例。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 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临床诊断具有特征性,可以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曼;宗德洲;赖长权;宗吉龙;徐家英;王波;杨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NIPPV 疗法对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的心率、呼吸改善效果,并分析预后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NIPPV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指标。对治疗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进行3年随访记录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为63.04%(29/46)、95.65%(44/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96%(17/46)、82.61%(38/46)。分别治疗1d后观察组PaCO2、HR和P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以及pH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采用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可观,预后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呼吸频率,而且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德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